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如何使自己不断精进不放逸于无相忆佛拜佛,不断延长自己每天忆佛拜佛的时间,最终使意根于无相忆佛拜佛形成串习,成就净念相续之无相拜佛忆佛功夫,具足足够的火候。菩萨当于此用心。-----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http://www.sanmodi.cn/mobile/club/show-940.html 所以 admin

2020-03-17

 那弟子也想说,既然是拜佛求道,当然好啊!也就没有拒绝。于是某天就去他们道坛求道。他们人其实也满和善的,不过那时因为还属戒严时期,所以还是有点神秘,得要认识的人带领才能进入道坛。 整个过程记得还要发誓哩,什么匿道不现、欺师灭袓、五雷轰顶之类的;但是当时心里的直觉是不太管这些,觉得那些与弟子没什么干系,所以念过便了。甚至后来要离开一贯道,也不 admin

2020-03-03

这些庄严的佛与菩萨的圣号,念诵本来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乃至于说可以礼佛、拜佛,就有更为殊胜的功德。所以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一个人他的境地是多么为难,但只要有心,都可以改变他现在的环境以及未来的果报。------《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7集卖身供养三宝果报>郭正益老师 admin

2020-02-21

可是,我在恭读了萧平实导师所写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开示,以及上述《杂宝藏经》卷二中佛对于供养父母的开示之后,结合自己对无相忆佛拜佛义理的理解,末学对于家中的老人是等同佛菩萨一般来对待,纵然做的不是很好,所做也无非是一日三餐诚心的供养,可是末学的这个行为,却给了家人莫大的安慰。家里的老人家,自从住到末学家里以后,再也没有起个念头说,要到其他 admin

2020-02-21

在她的心中只有她以为的“佛法”,而没有亲情、没有责任,每晚10点准时入睡,凌晨两点准时起身拜佛念经;唯一和亲人有交流的,就是要求全家人都要像她一样去寺里拜佛学经,还说如果不学,那可就要下地狱了。大家想想看,如果连一个人类的责任都作不好,还想作佛吗?如果今天有一个人说:“因为我作人很失败,不算个人,所以我要去作佛了。”天下有这个道理 admin

2020-02-21

有学人问:如果在没有佛堂或是没有佛像的地方,诵经、持咒、念佛或是无相拜佛以后,回向给自己或自家眷属,这样是否如法呢?做完布施及放结缘书等事项后,是否也必须在佛堂或是佛像前回向才如法呢?其实回向不是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譬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 admin

2020-02-21

而正觉同修会所倡导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是平实导师揉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其它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平实导师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因为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 admin

2020-02-21

就因为动中定方便于我们在动中、行住坐卧当中去参禅,所以无相忆佛、念佛、拜佛这种养成的净念相继,可以让我们很快地、很容易地转成话头,知道什么是话头;因为净念相继之人不可能,忆佛念、无相忆佛念净念相继之人不可能不晓得什么叫作话头,因为无相念佛已经是一个简单的话头了。依这样话头,那能够看住这个话头,依这样话头能够看得住,而能够选择适合的公案起疑情,有疑情 admin

2020-02-21

无相拜佛忆佛更是可以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都安住在轻安的情境当中。所以只要能够安住定心修学,首先要能够无悔,要心中能够没有悔恼的事,那么就是得知守分际;知守分际最好的方法,就是学戒。在此,我们可以对初学的学人,讲一个依着无着菩萨所教示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善护诸根等,四净因应知。”(《六门教授习定论》)也就是守持住最基本的生活作息来研习。 admin

2020-02-20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佛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 admin

2020-02-20

无相念佛、无相拜佛的方法,就是可以成就动中定的法门,也就是《楞严经》卷5〈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开示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因为无相忆佛,不需要透过眼耳鼻舌身五根摄取外五尘境界就可以生起无相忆佛之净念;五根五识亦不攀缘五尘境界,同时意根可以安住,及摄于忆佛净念而保持不断,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的方便善巧;因为心中一直都 admin

2020-02-20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息下来,求得定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拜佛、绕佛也是供养呢?因为当您礼敬诸佛时,会让众生对诸佛生起崇敬心与信心,众生看了会说:这尊佛像肯定有什么功德,才值得他这样地头顶礼拜!就会好奇去探究,也许就因为这样而进入了佛门。供佛的方法很多,如果能够宣扬佛的功德,让众生对诸佛产生钦仰,这也是供佛。想要学佛,佛的摄受很重要!因为三地未满心之前,都有隔阴之迷,除非有宿命通,否则来生就会忘了今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我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的理地在看这个佛像的,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在修观像念佛的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的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的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非觉非知,如来藏也是没有觉知的。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 admin

2020-02-20

当佛教徒学佛、拜佛、拜偶像的时候,也就是说,佛教徒他不知道去探究这个我还有我所是从何而来,当佛教徒没有想到说要去断因为这个我或我所所带来的这些烦恼,如果还没有去觉知说要去断这个烦恼之前的话,他所拜的偶像,其实跟前面所说的这些外道,透过符号互动所去形成的这样的一个社会力量的一个投影的信仰,其实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佛教最主要的差异就是:不是单单要 admin

2020-02-20

那在真实佛法上面有没有拜佛像,譬如说了达了真实佛法以后,有没有拜佛像呢?当然也是有啊!但是这个有事相上,也有理上的差别。也就是说,当你了达了真实佛法以后,需不需要对于佛像恭敬呢?当然需要恭敬。但是这个恭敬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了达佛法,也就是知道佛法的真实的理地。所谓的理上,就是从这个佛法的真正的道理,你已经真正的了达了。这个理有两个,一个是界 admin

2020-02-20

譬如前面说过,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能够很容易就能够成就这动中的功夫。透过无相忆念拜佛的训练,不管是在动中、在静中,都能够念佛,不管在动中、在静中,这个一心系缘于所念的佛的这个心不散乱,这样子成就这个功夫之后,将来往生净土,当然一定没有问题。再者要说明的是说要往生净土,当然要求品位高上啊!那么要求品位高上,当然就是要让自己的无相念佛功夫能够增上, admin

2020-02-19

这些庄严的佛菩萨的圣号,念诵了本来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乃至于说还可以礼佛、拜佛,就有更为殊胜的功德。所以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一个人他的境遇是多么困难,但只要有心,都可以改变他现在的环境以及未来的果报。------正觉电子报第140期------《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07集卖身供养三宝果报>郭正益老师  admin

2020-02-19

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进而修学无相忆念拜佛,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这个无相念佛法门,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那么动静当中都能够有无相念佛的功夫,这样子能够一心系缘于他所念的佛,心不散乱,忆念相续不断。一旦能够修成这样的念佛法门,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的保持着这样的功夫,这种人他不只是对于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 admin

2020-02-19

(每遍就地一拜,三遍圆满)七、回向愿以无相忆佛拜佛、持诵×××、发愿、忏悔等所有修学正法、护持正法的殊胜功德,回向弟子○○○之累世父母师长、冤亲债主,仰仗着诸佛及菩萨的慈悲威德力与他们解冤释结。愿他们得蒙诸佛菩萨加被,归命佛法僧,悉发无上心,早生善处,修学佛法,同证菩提。回向弟子及现世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及一切有缘众生,愿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