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除了要忏悔之外,并且佛陀告诉我们,还要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而且努力的实践护持正法、利益众生的行为;就如同古时候的世亲菩萨一样,他就是我们行菩萨道当中实践忏悔很好的一个榜样。有时候我们在实践事相上忏悔的方式,也是可以透过拜佛的方式来灭罪。譬如我们再举《梵网经》中的开示,佛是这样说: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毁谤的人,当他忏悔以后,要积极的护持正法、利益众生;透过护持正法的功德力,因为他的功德力是相反于原来毁谤的功能,这样的相违功能熏习,就可以加速转易这个恶业的势力消灭。这样的例子,我们看古时候的世亲菩萨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他当初毁谤大乘,但是他却在后来努力的忏悔之后,而且又很努力的护持大乘法,因此造作了很多非常胜妙的大乘论典;以这样护持大乘的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我们曾经听到有部分的团体在说: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在家人只能够护持出家人,在家人这一辈子并不适宜直接修行的。这种说法呢,其实是违背了佛教的精神的。因为光是在佛陀的时代,在家修行的菩萨就非常非常的多;所以,绝对没有所谓的在家人不能够修行,只能护持出家人的道理。实际上应该是要讲,出家、在家是不同的修行途径,各有其利弊得失。如果选择出家的这条路径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为了护持正法,不得不与破佛正法的人厮杀,虽然杀了人,非但没有罪过,反而有大功德。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经》曾开示: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于佛般涅槃后的末法当中,有一觉德比丘能宣扬佛的正法,却被破戒的比丘执持刀杖想要加害于他。当时有一国王名有德,护卫觉德比丘,与破戒比丘们共相战斗,让破戒比丘无法加害觉德比丘。可是,有德国王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所最重视的舍利,称为法舍利,也就是三乘菩提的,所以佛弟子应该以护持佛的法舍利,做为护持佛教的最重要内容。-----《正觉电子报001期》般若信箱问十二问:发疯与梦境的差别为何?以佛法而观,两者起因差异何在?此两者看来均涉及似带质境、独影境及因明三量中的非量,其中梦境似仅与独影意识有关,而发疯则再加上末那识之妄执,这个正确吗?(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2期般若信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有许多菩萨发愿护持经典,藉由我们的读诵与对经典的恭敬,刚好也与菩萨们的愿相应,而成为菩萨们所护念的对象;因此会有许多人,因为诵经的关系而有获得殊胜的感应的经验。再者,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也会有有缘的鬼神在旁边听经,因此诵经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属于法布施,对于我们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应该会想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以一个菩萨行者来说,若已发心供养三宝,虽然被拒绝而无法实现,应该以等值的金钱或物品,以管道转用于护持正法,才符合菩萨道的本怀。以您所举的例子来说,若有人欲供养平实导师,因导师不受供养而无法如愿,他可以转而赞助正觉同修会来弘扬,如此而向导师作法供养,即是清净的供养,这也是平实导师一向都乐意接受的供养。问:1.除了举办年度皈依外,是否还可以请每个道场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一定是在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的观察之后,确认说五阴十八界确实是无我的,所以因为这样子而断除了我见,才更进一步知道解脱法之后;然后依于解脱法而行种种的布施、救度众生、护持正法,累积广大的福德之后,然后在广大的福德与正确的见解之下,再来寻觅五阴十八界还有十二因缘之外别有的第八识如来藏,来参究,这样子才有因缘可以来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这样子才是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皈依后有36位神、受五戒后有25位护戒神日夜24小时护持我们,但是请各位网友注意,这些龙天善神们是来和护戒的,不是护持我们个人的,因此,只要我们犯戒或修持外道,这些善神们就会立刻离开。三皈依后36个善神的护持责任和分工:(一)弥栗头不罗婆(善光),主疾病。(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陀罗(善月),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着,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四:如果您是正信的佛弟子,请与佛菩萨面前供香花果,至诚心的求韦驮菩萨,因为韦驮菩萨是护持正法的菩萨,请求他老人家帮您远离恶法,修学正法!这一招是很灵验的,我只在佛前求过三次韦驮菩萨:二次化解冤亲债主;另一次在学戒时候心脏病发作,胸闷、心痛、心慌、无力,听不下去课,求完后真的很好!第五:就是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六辑第67-70页讲的内容,我的做法如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更恐怖的事情是这些食物散发出来的味道,会让「善神远离」,因为吃了五辛以后身体和口气都是臭的,天神和天仙们很害怕这样的味道,所以就算这个人能够宣讲佛法,可是从十方来护持的天仙们,在大老远就觉得很臭,也只好离去。而且饿鬼们会很喜欢这样的味道,因为饿鬼福报很差,是寻香而食,只能依靠著食物的「香味」来存活,当某人在吃五辛的时候,饿鬼们就会赶快去舔这个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人言『我是菩萨』,受菩萨戒,不能至心护持禁戒,毁破所受,心不生信,是名菩萨旃陀罗,不名名字菩萨,不名义菩萨。」八、本会的新学菩萨们,在每二月诵戒之日,若因有事或出差在外而无法来参加诵戒者,可以当天或提前一天在自己家里诵戒;但不可以邀请他人来一起诵戒,否则仍应依戒经规定一人上座诵的办法进行,那就成为另立诵戒会场,可能会有另立菩萨僧团、看来好像是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能随善知识修学佛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二甘露法门,生起解脱智乃至菩提智之智慧火焰,焚尽自己无量劫以来,执六根、六尘、六识之五蕴身心为真实我与我所之无明烦恼习气,或发愿毕生以自己之身口意来修学佛法、护持正法,并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能有更好的精力,从而可以更长久地依法修行,为之弘扬正法多尽一份护持之力,这才是舍身——以身命供佛之真实内涵啊。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弥勒菩萨来成佛时,不会有提婆达多的,反而有天魔娘蠰佉来护持:每次弥勒尊佛要入城托钵时,他在前夜就把全城都先平整道路,洒了香水。弥勒尊佛准备开始说法时,他就预先呼唤大家来听法;那是人寿八万岁时,天魔也变乖了,人们也不会谤法、破法了!因为八万岁生活下来以后,什么教训都学过了;人会犯错谤法,都是因为教训学得还不够。所以在五浊恶世的人寿百岁时成佛,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家菩萨却是凭自己应有的世间果报而多饶财宝,靠自己的积蓄来生活而不需要别人供养,这样出来弘扬佛法,甚至于有能力拿钱出来护持正法,这样就能自利、他利。第六、要具男子身。男子身的意思并不是从色身来看是男子身或女人身,所以女众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男子身讲的是行事风格有丈夫气概,不小家子器,不扭扭捏捏的,这就是男子身。假使身为男人,心中却是小鼻子、小眼睛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行人这一世是否能有福德因缘修学了义究竟,要看过去世是否曾经努力布施,是否曾与结过善缘乃至护持,是否曾经、诽谤等,相关的因缘与障难甚为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一般而言,若这一世能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能够安住于中修学,福德通常不会过于贫乏,因为菩萨必有可爱的异熟果报。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还须为生活、为三餐奔忙而无闲暇,这种人不容易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即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外道不是修学佛法的人,说五教可以融合,那是外道,那个不过是一般凡夫的世俗见,那也就罢了;如果是身为佛法当中的出家众,或自认为是佛法里面的护持佛法的一个居士,他所说却是认为宗教所谈的都一样,差别只是在于劝人作善事;或是说所谓所尊崇的主神不同而已,那就成为佛法里面的一个外道邪见了。佛教跟儒教的差别如此,孔子可以为了一个没有意义的仪式继续存在着,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有许多菩萨发愿护持经典,藉由我们的读诵与对经典的恭敬,刚好也与菩萨们的愿相应,而成为菩萨们所护念的对象;因此会有许多人,因为诵经的关系而有获得殊胜的感应的经验。再者,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也会有有缘的鬼神在旁边听经,因此诵经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属于法布施,对于我们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众生深入三乘菩提的法义,未来可以实证世尊所说的三乘菩提;然后反观众生被邪师误导,乃至有外道假借佛法名义而混入佛门中,其所说的法就是与女信徒合修双身法,误导众生非常严重,菩萨不忍三乘菩提法义被外道所污染,所以出来护持世尊所说的三乘菩提,能够这样作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在功德田部分,由于三乘菩提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声闻、缘觉修学二乘法而成就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