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啦!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就布施,你想要护持就护持,你这样不是可以随意自在,何必一定要出家呢?”也就是说,叫这些五百比丘尼不要再刻意要断除贪瞋痴。于是,五百比丘尼她们听了以后,心里面很难过,她们想:“好不容易出家,怎么是这样的劝告呢?”那自己的修行不好也无奈何,她们就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且有许多菩萨发愿护持经典,藉由我们的读诵与对经典的恭敬,刚好也与菩萨们的愿相应,而成为菩萨们所护念的对象;因此会有许多人,因为诵经的关系而有获得殊胜的感应的经验。再者,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也会有有缘的鬼神在旁边听经,因此诵经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属于法布施,对于我们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主持人:那我们正觉(同修会和基金会)祂具体是怎么实践的?活动是什么?张公仆老师:因为我们是从根源上着手,那加上平实导师他自己的身教,就是他不受供养的,他完全不受任何供养,他也不领任何的薪水,他反而自己拿钱出来护持,来帮助,就像刚才陆老师讲的,川震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所以我们正觉同修会跟基金会,大家都受到这个感召,所以我们大家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释迦如来在往昔无量劫中,因为不舍我们这个娑婆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所以舍头目脑髓、支节手足、国城、妻子、象马、珍宝,就是为了安置娑婆五浊恶世众生于佛法中,来培植善根种,释迦如来为了我们而修种种苦行,此恩此德实在难以酬报;倘若要报答如来的恩泽,应当在这一世勇勐地精进、刻苦耐劳、不惜身命来护持如来的三乘菩提;同时要护持弘扬通达大乘法的善知识,让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著,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卷四)就是都要教化众生,依佛菩提来修证成熟无上正等正觉。-----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如何做佛事?》(原标题:佛事的真实意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学佛的人却背俗,导师出世弘法,他从来不在名与利上面用心,从来不支领一分的费用,包括车马费他也不支领,不但如此,他自己更是以他自己的财力,色身力全力地护持佛法的弘扬,比如説导师每天的生活,大概大部分时间,就是不断地在电脑前面打字,然后回信,然后思考接下来佛教界未来应该有的走向,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跟世尊有所交代,只是尽一分菩萨该尽的本分。中国网:那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觉同修会悟后起修增上班课程-开演瑜伽师地论平实导师不仅完全承继玄奘大师所弘传三转法轮「真唯识量」,定期开讲详述「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并以释迦牟尼佛所传授之三乘佛法為依归,教授大乘佛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之实证,夜以继日為法忘躯,不為名利、不受供养,出资出力护持正法,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架子,并以身作则,实践佛经所示的菩萨六度万行及中国古圣贤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设使说他不藉着作法驱遣鬼神而能够自力消除地震、台风,那依旧是意识境界,与解脱无关;况且这样作干预因果,舍报后仍是必定受到护持戒法的大力菩萨所责罚而难脱生死。事实上,漏尽通以外的五种神通都抵不过业力,因为这五种神通都是三界之中的有的法,不离三界的境界,不能让我们出离三界,不能让我们免除生死的轮回。出离三界生死需要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有三种,就是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请释证严赶快回归佛门、回归三乘菩提,别再误导信众,否则辜负信众的礼拜、崇敬、供养、护持,未来世的不可爱异熟果报将会在如来藏的因果律执行下,令她后来悔之已晚。 至于代慈济出面喊话的昭慧,似乎性好诤论,且以此自豪,稍有不顺其意的人事,就口诛笔伐,乃至提告兴讼,诉件不少,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而今自动跳出来「挺」慈济,言行中明显的党同伐异、自赞毁他,却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一世又一世实现一小部分,又拿出已实现为有形的福德中的大部分,用来布施有情;其余大部分的无形福德又继续留着不实现出来,那不是像滚雪球一般吗?那样滚起来才会快,所以我们不羡慕有钱人,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年纪轻轻地退休,就是要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啊!至于出世间福是什么呢?由于在不断地布施植福的过程中,护持到正法了,那个出世间福可就很大了。如果不懂这个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教她要向怨亲债主忏悔过去的罪业遮障,要在佛前发愿:生生世世护持正法,用所作的一切功德,回向这一些与她有情的众生。后来病好了以后,再来学无相念佛,就非常的顺利、一帆风顺。刚才所说的,也是次法的一部分。平实导师常常说:众生啊!大多是次法未具足就想要证法,所以最后就会一无所得。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得最多、学术界第一、寺庙盖得最高等等。因为追求世俗第一的结果,导致很多名闻利养也跟著来了,像这样贪著世俗第一,导致名闻利养跟著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戒修十善,乃至受菩萨戒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戒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道生气对我们不好,那如果别人很无理,我们真的能做到不生气,我们内心也不生气,这样才是真正的忍辱。而禅定的意思是静虑,也就是安静的思维,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自己修学佛道以后,自己的身口意行,让自己的妻子眷属不能感到心里面接受,同时也不能够去让他们信服说,原来佛法是可以这样子的胜妙,佛法可以让菩萨在法上这样地受用,同时能够让眷属,也得到受用的话,那么就让眷属不能护持这位在家菩萨来学行菩萨行;所以对于在家众而言,学菩萨法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像二乘声闻人一样,说要把妻子、眷属、家人丢在一边,而只是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正钧老师)即便终日为三餐奔波劳苦,也不要忘记护持正法,努力培植福德!阿弥陀佛!-----佛法长兴博客(2016.7.11) (原标题: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疾菩萨即将舍报,不要跟他说:你来共修的时候都跟人家吵架,你要倒楣啦!不要讲他的恶事,光说他好的一面就行了;要教他忆念此世是如何努力护持正法的,要说明那个功德有多大。应当这样劝他忆所修福,重新受生去未来世时才会有净命。如果先去受恶报,那就已经报定了,没机会转变;如果先去受善报,恶业种子可以利用受善报的后世赶快去行善加以转变:每一世都专门向那些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不习惯开口请求别人出钱护持我弘法,如果勉强开口就会耳根热起来;......】接著第132~133页中,平实导师说:【所以我不习惯开口向人要钱,从我这一世出来弘法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所以早期学人来学法时,我都是半年内就让他们明心或见性了!从来没有教他们说:「你要先修集福德资粮,要先去利乐众生。」所以来学三个月、六个月就帮他们明心了!也有人三个月、六个月就明心又见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