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有情众生为冤亲债主所障碍而求救于菩萨的时候,有修有证的菩萨则以慈悲力和修持力,来感化疏导那些冤亲债主的仇恨和执著,使其得以解冤释结而转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而可以得到消灾免难、吉祥如意的结果;不过事情过后,被加持者必须要归依三宝、护持正法、断恶修善、改往修来;假使无法记取教训而不断的重蹈覆辙,则难免恶业果报的再度现前。我们也常看见,有人持大悲咒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戒修十善,乃至受菩萨戒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戒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道生气对我们不好,那如果别人很无理,我们真的能做到不生气,我们内心也不生气,这样才是真正的忍辱。而禅定的意思是静虑,也就是安静的思维,这里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正钧老师)即便终日为三餐奔波劳苦,也不要忘记护持正法,努力培植福德!阿弥陀佛!-----佛法长兴博客(2016.7.11) (原标题: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疾菩萨即将舍报,不要跟他说:你来共修的时候都跟人家吵架,你要倒楣啦!不要讲他的恶事,光说他好的一面就行了;要教他忆念此世是如何努力护持正法的,要说明那个功德有多大。应当这样劝他忆所修福,重新受生去未来世时才会有净命。如果先去受恶报,那就已经报定了,没机会转变;如果先去受善报,恶业种子可以利用受善报的后世赶快去行善加以转变:每一世都专门向那些对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法义一样具有两种田的特性,因为三乘菩提于众生有恩,所以我们护持正法时,就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三乘菩提也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能让我们成就三乘菩提,也能让我们依之而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也是功德田。所以,我们弘扬三乘菩提,护持正法三乘菩提,就是在功德田与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就不一样了,众僧具足三种田。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接引有缘人,劝请他们发大乘菩提心——要注意!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而不是说你要发声闻缘觉解脱道的、缘觉菩提的菩提心,而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这样的一个福德非常殊胜!因为一方面能够护持正法,能够护持有情的法身慧命,自利利他,那么,依止于功德而产生的福德不可限量。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接引有缘人,劝请他们发大乘菩提心——要注意!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而不是说你要发声闻缘觉解脱道的、缘觉菩提的菩提心,而是劝请发大乘菩提心——这样的一个福德非常殊胜!因为一方面能够护持正法,能够护持有情的法身慧命,自利利他,那么,依止于功德而产生的福德不可限量。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人这一世是否能有福德因缘修学了义究竟正法,要看过去世是否曾经努力布施,是否曾与正法结过善缘乃至护持正法,是否曾经抵制正法、诽谤正法等,相关的因缘与障难甚为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一般而言,若这一世能有因缘修学了义究竟正法,能够安住于正法中修学,福德通常不会过于贫乏,因为菩萨必有可爱的异熟果报。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还须为生活、为三餐奔忙而无闲暇,这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的福德,又增加了自己学法的障碍。 三摩地

2018-07-23

你们如果护持道场,那是你护持道场的功德,把那个功德去回向给你的祖先,而不是拿钱来买我们作这个给他;我们超度他,但是他的功德不足,你们帮祖先做护持正法的事情,因为护持正法的功德大呀!所以把这个的大功德回向给他。但这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不是做在收钱,这个要请大家了解。那么有人说萧平实是个居士,所以他不应该办;但是你要探究萧平实这个居士是胜义僧还是凡夫人?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们则要在护持正法上面不惜身命,人家打仗时你去不惜身命,那倒用不着,因为这是世间人该做的事,不是你菩萨该做的事;要把自己的身分定位好,你现在不是世间人,非人、非天而不是人;既然不是人,你去做人类所造的恶事干什么?所以你应该在菩萨所应该做的事上面来不惜身命,那就是护持正法。菩萨如果在护持正法上面凡事都瞻前顾后,一直怕伤害到自己,那我告诉你:这不是菩 三摩地

2018-07-23

在家菩萨却是凭自己应有的世间果报而多饶财宝,靠自己的积蓄来生活而不需要别人供养,这样出来弘扬佛法,甚至于有能力拿钱出来护持正法,这样就能自利、他利。第六、要具男子身。男子身的意思并不是从色身来看是男子身或女人身,所以女众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男子身讲的是行事风格有丈夫气概,不小家子器,不扭扭捏捏的,这就是男子身。假使身为男人,心中却是小鼻子、小眼睛的,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布施、护持正法上的福德,还有修除性障,修除五盖也是福德;定力也是福德之一,称为定福。因此前五度都是福德的内容,有了福德才可能会实证般若,如果福德不够那就算悟了也很容易退转,道业无法增进。福德不够的话修道时就容易遇到许多遮障,像有的人要来讲堂上课会遭遇许多困难,或是要上禅三时就出意外或生重病等等。譬如一个人过去世如果跟很多众生结怨,那就可能被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除了布施、护持正法上的福德,还有修除性障,修除五盖也是福德;定力也是福德之一,称为定福。因此前五度都是福德的内容,有了福德才可能会实证般若,如果福德不够那就算悟了也很容易退转,道业无法增进。福德不够的话修道时就容易遇到许多遮障,像有的人要来讲堂上课会遭遇许多困难,或是要上禅三时就出意外或生重病等等。譬如一个人过去世如果跟很多众生结怨,那就可能被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虽然不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但是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应要爱惜身命。”行住坐卧中都应该注意是否如法。修菩萨行,乃至证悟了,不可恶行恶状,也不要扭扭捏捏,不要轻佻猖狂,应当如法安住,要有基本的四威仪。修善法时:心不要懈怠休息;纵使到了即将丧身舍命时,也应当如法安住;能这样依六度波罗蜜而平等的修习六种到彼岸的法门,这就是精进的因缘。“如果是自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菩萨虽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身命,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虚妄的、是无常的;但是我们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我们还是应当要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它还是我们修行的道器。所以我们在精勤精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31集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原标题: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而要亲证如来藏,要成佛就必须精进修行六度、精进修福德因缘、智慧因缘、精进护持正法、精进消除性障、精进救护利乐众生,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菩萨而得一念相应而亲证如来藏,往后精进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而行救护众生、护持正法、六度万行、消除性障等善业,而使得如来藏的污染种子转为清净无漏的法种,能够净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历经从阿赖耶识到异熟识再到无垢识的转变(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僧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三摩地

2018-07-23

我感恩平实导师、亲教师以及同修会中所有的义工菩萨们,因为在坚定不移的弘扬正法、护持正法,我们大陆地区的佛弟子今天才能学到这么殊胜的佛法。平实导师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而且平实导师慈悲地对弟子们在修学正法的道业上面费心安排,所以我们一定要一步一脚印地跟著走,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弯路,道业才会快速增上。我们在大陆的同修也要谨慎遵守同修会的规范,一定要严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