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诵经的时候,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们发现,修止,实际是要用观的方法才能达到止的目的;而只有停止了第六识的散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观想,所以叫止观双运。人有两个大毛病,一是散乱,二是昏沉,而止观,正是对治这两大毛病的法宝。散乱,就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昏沉,就是发困,想睡觉,不能清醒地思维。修止观,先要发一个决定心,每天定时定课,不可更改;然后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也不可更 三摩地

2018-07-23

们接下来是要讲解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但是在讲解这十种层次以前,们先来说明:般若禅与禅定所证的境界有什么不同。先让各位了解以后,就知道以定为禅为什么是错的。先来说什么是般若禅。般若禅的禅其实就是般若,般若是一种智慧,但是它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智慧,它的智慧是在证得真心如来藏以后所具有的智慧。真心如来藏出生了这个五阴,也就是说祂是生命的本源,因此们说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些定境的出现也是好事,说明们已经有了一点定力,已经有能力慢慢离开平时散乱攀援的状态,坚持下去,定力带给们的帮助和受用就会逐渐显现。们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些定境出现的时候,不要心生恐惧和担心,也不要因为修定出了境界而心生骄慢,以为自己定力很了不起了,也不要贪着这些境界,试图长时间保持和享受这些境界。这都会导致意识心的攀援散乱,无法保持住心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一些方便,让们容易将身体控制在一个可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的状态,身体不松散。坐姿正确,便容易坐得久而且不易疲惫,定力容易修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必须要用七支坐法,坐得非常标准才能修定。如果执着于坐相,打坐过程中时时操心自己的坐姿是不是变动了,一发觉变动便心生懊悔,赶快纠正,这样始终对坐相有牵挂,便没有办法保持心念住于一处。甚至总在调整姿 三摩地

2018-07-23

而九次地定中的灭尽定只有阿罗汉、辟支佛能够证得,外道修禅定者由于没有出世间慧,不能断见,不敢舍弃非想非非想定中的微细觉知心,所以无法进入灭尽定境界。换句话说:灭尽定不通外道,其余如欲界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定等禅定境界为佛门外道所共通。2、禅定次第与三界天的关系欲界定、未到地定与欲界相应。具备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同时福报具足的人,死后可以往生欲界天 三摩地

2018-07-23

一会儿想到孩子如何如何,一会儿想到工作如何如何,一会儿想到张三借的钱很多年了,怎么还不还?一会儿想到昨天李四骂了一句,要怎样才能出这口气?如此烦恼深重,攀援不定,定力当然无法增进。这种人无法借助定力来修除烦恼,反倒要先想办法减少烦恼习气,来促进定力修行。修除烦恼习气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多读佛经、多听法,多思维经中所讲的苦、空、无常、无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定中来教神通的佛菩萨绝不会是真的佛菩萨,都是鬼神化现而来,想要结缘,如果修学了他的神通,与他结缘,他就会要求你帮他做很多事,同时也会满足你的一些世间愿望,让们更加贪着世间五欲。这些都不是善因缘,将来会成为们堕落魔道的恶因缘,因此一定要拒绝,不可误入歧途。佛门修行者主修智慧,因为解脱三界轮回之苦以及成就佛道,靠的是智慧,而不是神通。但是,修菩 三摩地

2018-07-23

初禅非初果们修学佛法的人,依照四念处观而修学五停心观的话,有一天他会发起初禅,发起初禅称为初禅善根发。初禅的发起有的人会退失掉,有的人不会退失掉而停住,有的人愈来愈深入,有的人可以完全证得初禅里面的各种境界。依照四念处观来修五停心观,发起了初禅之后,即使不退失,了不起也只是二住菩萨而已,不是初果。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初禅非初果们修学佛法的人,依照四念处观而修学五停心观的话,有一天他会发起初禅,发起初禅称为初禅善根发。初禅的发起有的人会退失掉,有的人不会退失掉而停住,有的人愈来愈深入,有的人可以完全证得初禅里面的各种境界。依照四念处观来修五停心观,发起了初禅之后,即使不退失,了不起也只是二住菩萨而已,不是初果。因为无漏的智慧还没有出生的缘故。因为三缚结还没有断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四禅八定的修证资粮条件与转折要领,平实导师十余年前曾开示过《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关于初禅的实证原理与境界,也已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讲过了,您可以参考;将来等正觉寺盖好后,因缘成熟便会重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教导大众修习禅定应该要有的注意事项与转进法要,因为禅定的实证,除了未到地定的实修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乃是五盖性障的伏除;在自己性障未除前,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明心,是在们虚妄生灭的五蕴身中找到本来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如来藏;所谓见性,是亲眼见到真如佛性在世间万法上的显现。想要悟明真心和眼见佛性,必须要经过参禅的过程,而参禅,除了具备禅法的基本知见和成为一个菩萨所应有的福德资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应具备必要的定力。禅宗祖师施设了禅宗三关:明心、见性、牢关,相应地,参禅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三摩地

2018-07-23

如在北传杂阿含666(六五四)经中,记载道如是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一切皆为慧根所摄受。譬如堂阁众材,栋为其首,皆依于栋,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房屋的栋梁来比喻五根之间的关系,主梁为栋,支梁皆依于主梁 三摩地

2018-07-23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眷属,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们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也就是说要注意到们的眷属的感受,及目前们所处的环境的因缘。比如说,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们的同修或者是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相逼等等,这时候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们要广结善 三摩地

2018-07-23

有的人则是由于福德不具足,也会产生障碍;有时候出现的障碍,你想都想不到,就像们早期禅三是统统有奖,悟不出来的人也要想尽办法硬把他们弄出来;最后还是悟不出来的话,干脆在最后时间叫进小参室里明讲真如心体的密意,又详细的说明心真如的运作细相等等。结果解三回家之后,发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百思不解的事情,弄得美满家庭几乎要离散了。后来他知道自己证悟的福德不足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节的题目是:精进与如来藏的关系,很多人可能初看这一题目,可能学得很不可理解,什么是如来藏?精进与如来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定要谈到如来藏?难道不谈如来藏就不能够精进吗?亲证如来藏之后所行之精进为什么是大精进?如是等等之疑惑,们将在这一节中有涉及到,现在先放下这些疑惑,先来简单回顾前面的内容。通过前面章节的解说,们已经知道精进是十一善法善心所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断除烦恼是为了救度众生,今天严持戒律是为了救度众生,今天要开悟明心也是为了更好的救度众生,发愿成佛也是为了究竟彻底的救度众生,这里一切以救度众生为标的,这才是菩萨种姓。这也是菩萨道和解脱道根本区别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1):“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尽行。此菩萨勤修精进。胜精进最胜精进。第一精进大精进微妙精进。上精进无上 三摩地

2018-07-23

尔时,牧牛人白世尊言:「今亦不着此岸,不在彼岸,又非中没,复非在岸上,不为人捉,复非为非人所捉,不为水所回转,亦非,渐当至涅盘之处。唯愿世尊,听在道次,得作沙门。」世尊告曰:「汝今还主牛已,然后乃得作沙门耳!」牧牛人难陀报曰:「斯牛哀念犊故,自当还家。唯愿世尊,听在道次。」世尊告曰:「此牛虽当还家,故须汝往付授之。」是时,牧牛人即受其教往付牛已, 三摩地

2018-07-23

——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语译:如果有人能每天对自己建立这样的要求:凡有所施,先布施给别人饮食,然后再来吃;如果违背了这样的自要求,就先得发誓:要以更多的罚物每天供养于佛,如此处罚自己。每天这样要求自己,如果犯了这个要求,自己就生起惭愧心。如果能不违背这样的自要求,这个人就具备微妙智慧的因缘了,未来一定会证得微妙的智慧。这种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