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正好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西天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苾刍众俱。尔时有一苾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大利乐。尔时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大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重白佛言。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探讨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说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著一个招牌,上面写著卖偈语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瞋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时须菩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真骂是说我真的作错事了,确实该骂,那就接受吧!接受了就不会生起瞋心。如果别人骂的是假话、诬赖的话,那与我无关,又何必生气呢?如果因此而生气,就和他一样在造口业,甚至会因此而下堕三恶道,那一点都不值得。譬如,佛世时有个女人,每天到了傍晚世尊在讲经时,她就走进精舍,故意众目睽睽下让大家看到,等到大众都了,她才最后一个走;到了明天大众要来听经时,她又故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我两种状况都有,那又要怎么办?这往往也是现代人有可能会面临的状况。若是说两种状况都有,或者是说,甚至有三种乃至于是更多的状况,那可以先对治比较严重的情形,当然也可以随着现行状况的不同而随机作处理。首先,要先赞叹提问题的这位学人,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一定会自己承认或者是观察到自己有上述的问题,这表示说,这一位学人已经能够去观察到自己的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瞋恚对治鬼。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想想看,那些对于决定捐赠器官的善心菩萨们,我们是给予赞叹随喜的。一般人认知,行善一定有善报,殊不知没有被善教导,也就是对临终捐赠器官的,才能有正确的知见教导,可以免除对于捐赠过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而起嗔恚想、颠倒起,形成下堕恶趣的情况。假如捐赠器官不是出自愿意,那么处理身体过程是会挣扎的。有人说:那不是已经死亡了吗?既然都死了,什么都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今天所要讲述的这则故事内容:【昔有沙门行草间,有大蛇言:和尚道人!道人惊,左右视之。蛇言:道人!莫恐莫怖,愿为我说经,令我脱此罪身。蛇曰:道人!闻有阿耆达王不?答曰:闻!蛇曰:我是也!道人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供养,功德巍巍,当生天上,何缘乃尔也?蛇言:我临命终时,边人持扇堕我面上,令我嗔恚,受是蛇身。道人即为说经,一心乐听不食七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呢?这主要是在讲:在面对众生给我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著手:第一、当恶事加于我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我统统用善法来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也就是说,诸佛之所以能够调伏众生,都是因为忍辱的缘故;所以忍辱即是成佛的正因,而无上正等正觉则是忍辱的结果。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嗔恚之心都是由于我执而引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是不顺己意就勃然大怒,能令有情身心产生热恼,进而生起忿、恨、怨、恼之心,采取种种不理性的身口意行为,对家人、眷属、一切众生,轻则诟骂,重则损害他人性命,甚至于伐城伐国、喋血千里,莫不都是由嗔心而起。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嗔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嗔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缘,影响非常深远,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着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卖偈语”三个字,他好奇的向前探问:“这东西怎么卖呢?”老先生在他身上打量了一会儿说:“您看来跟我很有缘,好吧!一首偈子就算你十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我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嗔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时须菩提闻佛世尊说是语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嗔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回过头来自己再慢慢地想:刚刚我心里的起伏这么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的原因?也甚至可以想一下:我这么生气,那是因为我刚刚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是说,我的身体是有什么地方是不舒服的;或者是说,我昨天是不是没有睡好。或者,我们来看别人在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冤枉;或者是,他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也看到,以前有孝子伯俞,当他母亲生气打他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忍受著,从来都不哭;但是有一天,他母亲打他打得非常的重,他竟然大哭了!于是母亲就很奇怪地问说:我以前打你打得那么用力,你都没有哭,怎么现在没有那么用力地打你,你反而哭了呢?于是伯俞就说:你以前用力打我,因为我知道你的身体很好,所以你才能够有气力;你现在打我都不痛,所以我很难过,我知道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部分嗔习重的人,他都是我见很重,他们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喜欢争胜、也非常爱面子;一般来说,我们就说这样人是我见非常重的人。例如说:有一次大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佛陀,佛陀因此就劝大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的比丘。可是大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的比丘大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佛陀就问大迦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大迦叶看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要能够看到,才能产生控制;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情绪的变化,我们就不可能产生控制自己情绪的这样的功能出现。不过,在对治嗔习这一个部分,我们要很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菩萨行者,不可以随便对人起嗔,因为故嗔是菩萨的重戒。如果说,你这一个嗔是对自己嗔,什么叫对自己嗔呢?就是说:我这件事情怎么又做不好了!我事先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看到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有哪一些的原因造成他的生气?会生气,就是因为心里面对这一个境界相起了分别心。一般来说,这个分别心的起行,就是他对这一个境界相是有所著;或者是他本来是非常贪爱这个境界相,或者他对于这件事情他心里有一个目标,认为应该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种种只要是与他心中所想的相违的,于是他就不高兴了,然后就会生气了。这样的生气,很基本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