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法施还可以教导众生如何受戒、出家、修学法道,为破坏众生的邪知邪见而为众生演说,说明真实法与非真实的差异所在,宣说四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非净计净及如何修不放逸行等,使众生听闻以后生起择法眼而可以正确地趣向实证之路,如是名为法布施。除了前二种布施之外,还有另一种无畏施,是布施无畏给众生。如果众生遭遇困难或恐怖之事,们帮助、救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佛又说:这样的供养雕像,当作是佛真正的在面前,这样就是供养三宝、供养诸佛;这样功德,跟来到面前亲身供养功德都是一模一样、无有差别。所以们今天来看,如果家里面可以摆放一尊、安置一尊佛像,这样来诚心供养,功德就跟罽夷罗夫妇是一样的。他能够改善他家里面的生活,可以改善他的业报,那们将来也一定是可以的。所以,即使不说可以得到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单 三摩地

2018-07-23

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是卖身供养三宝的果报。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这位先生叫作罽夷罗,他工作非常地困苦,有一餐没一餐的,没办法让自己可以得到温饱。有一天,他看到他去帮佣的那一户人家长者,到寺院去供养三宝的时候,他心里面不禁有了一些感触;后来回到家以后休息,他就开始感叹!这时候情绪一上来,就不禁落下泪来,刚好他太太的手就放在那里,一滴泪水就滴到了这手臂上 三摩地

2018-07-23

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 三摩地

2018-07-23

回到家里,儿子启禀父母说:但愿两位尊亲大人为礼请佛陀以及众比丘僧。父母回答说:要礼请佛陀与众僧必须先准备各种供具,不是匆匆忙忙就可以办好的。儿子说:只要把厅堂房舍洒扫干净,把桌椅座席排放整齐,再施设三个高座,那么百味饮食自然就有了。另外,前世的母亲现在还在人间,就住在波罗奈国,恳请两位尊亲帮把她请来。父母随顺儿子的意思,就派人去把儿子的前世母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第七次,利咤便对阿利咤说:你没有遵照父亲生前的嘱咐,不仅要求分家,分家后又不专心经营,致使家产败光,数次来向借钱。这是最后一次借钱给你,如果你不好好努力,不会再借钱给你了。阿利咤听完利咤的话,回去后果然用心经营,没有多久就变得很富有,可是利咤却渐渐贫穷起来。后来利咤要向阿利咤借钱时,阿利咤不仅不借钱给利咤,乃至也不请利咤吃饭,并且对他说: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佛陀的十大弟子,论议第一的大迦旃延尊者刚好来到了这个地方,迦旃延尊者就问这位老妇人说:老太太啊!您为何那么的伤心难过呢?老妇人说:尊者!那么年老又要长时来作这苦役,加上自己又那么贫穷,衣食都缺乏,想死也不能死,所以在这边哭泣。于是迦旃延尊者就跟老妇人说:你既然那么贫穷,为什么不把贫穷卖出去呢?老妇人问说:贫穷可以卖吗?谁要来买贫穷呢?尊者回答 三摩地

2018-07-23

他有一个才七、八岁的儿子,所以临终前,他告诉妻子:的儿子还小,将来长大以后,就给他现在的财物,让他以此广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这样必定居住在那个一亿里的地方,这样来成全生存之遗愿啊!当他说完了这个遗愿以后,就舍寿死亡了。居士妇将居士的丧事办完以后,就带著儿子去看家中的财宝,展示这些宝物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的遗言嘱咐,就是必 三摩地

2018-07-23

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也要努力准备自己的福报。所以布施就像在投资一样,是为了修集未来世的福德;布施也像种田播种一样,果报收割是在未来世。现在多布施,未来世就能远离贫穷;就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先说有布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布施;有亦布施亦波罗蜜、有非布施非波罗蜜。】(《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施主如果能像前面所说的有智慧的人这样来观察,像佛陀所说的这样来布施,们就可以知道这位施主能够具足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这一段经义之前,曾经在《优婆塞戒经》卷2当中,讲过四种波罗蜜的差别:第一种是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第二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 三摩地

2018-07-23

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悲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却是断除见、所见的实修,如果愿意听从佛语,这样子去布施的话,就会很容易和佛法的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了。所以说一切施和不思议施,除了有大福德之外,同时还有大功德。佛陀又说,能够布施给十一种对象,就叫作不可思议。因为这十一种人通常是大家都不愿意布施的对象。譬如恶人,大家看了就讨厌,但是你愿意布施给他,那就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布施。第二种人是毁戒者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为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等,种种生活所需要的工具用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满足这种冠冕堂皇的快乐,末学很少自反省。然而支撑自己这种浮华假象的,却是全家人默默地忍耐种种委屈与愤怒,以及对佛教的日渐深刻的误解:怎么学佛了,却变得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了?眼里只有道场,只有师父了?这是哪门子佛法?与此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与世间善法中的大公无私,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自己身为一名公职人员,所谓的大公无私,其定义应该是在工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胜;若能以至诚心布施,那果报就会很大。第二、要亲手施。布施不要透过别人;透过别人布施,那将来这个福报的实现也要经由他人之手,无法随意自在地使用;譬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没办法随意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福德资粮的修集「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些诸佛度众的常法们可以为人说法流传。2.可是关于「实证」的部分,也就是个人的观行内容、体验内容,们为了保护大众未来实证的功德,也是不可以写书或上网流传的。3.另外就是有些佛法的内容或是事相的内容,是要选择根器或场合,以免外道或是盗法者,乃至未悟的人诽谤三宝或嫌弃,这些内容们也不应该流传,以免害众生造恶 三摩地

2018-07-23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