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欢迎大家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们按照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著的内涵来进行课程,上一节课们为大家说明了体究念佛理行的资粮——也就是要深解第一义的知见,因为体究念佛乃是念佛法门中比较深入的层次。们今天要以极乐国土的九品往生,来看念佛法门中体究念佛在属于哪一个层次?同时们也要透过这个机会,对于极乐世界从上 admin

2020-07-06

  们再来看上品上生,后面的经文是怎么说:【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 admin

2020-07-06

  又于一日,作是念言: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贫穷,困苦如是;于今者,复不布施,于将来世,遂贫转剧。作是念已,今当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于未来世,傥得是报。即便求索,得少许缕。涉道归家至一巷中,遥见世尊著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前诣佛所,寻持此缕奉施世尊。世尊受已,即现衣破,寻用缝衣。时须漫那见佛世尊缝补破衣,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发大誓 admin

2020-07-06

  (接续832期第二篇)所以这段故事告诉们:佛陀跟这些弟子们都是累世的因缘,所以们学佛想要修福跟修慧。一般福都是以五戒,能够累积们人间的福;五戒如果再守十戒就是十善,就能够生天,这个都是福;乃至因戒而生定,这个定虽然是在色界、无色界,它也是定福,所以也是福的一种。一般来讲,们说五戒,它是从哪里?它就是以杀生戒为首,就是要戒杀,因为有情的众生,都 admin

2020-07-06

  那为什么又说世尊是怜悯众生的缘故,才接受众生的供养呢?首先们来思维一件世间法,为人的父母者,总是爱护自己的子女,所以当子女有所需求,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通常在合理、或是能力许可的状况之下,一定是会尽力地来帮忙的;甚至于有时候,子女没有向父母提出请求,父母知道子女需要帮忙的时候,也会主动来帮忙。然而一般的情况是,子女的需求若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 admin

2020-07-06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们是按照同修会所发行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著的内涵来进行们的课程进度。们主要这个阶段的课程是在说明:念佛法门的种种修行的知见以及要领。今天们继续会讨论求生极乐世界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们主要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的经典依据,并且参考正智出版社由萧平实导师所著的《禅 admin

2020-07-06

  们今天还是要跟各位分享学佛释疑。们要分享学佛释疑的这个题目,今天是有人问到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是学佛吗?也有人说:那只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了,干嘛要学佛?所以们就有必要把这个问题作个说明。那什么叫作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呢?那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个是很多人都在说的一个经常在流传的一句话。其实,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未必 admin

2020-07-06

  正觉发愿文愿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 admin

2020-07-06

  们来看《阿含经》中,佛为们开示的《增壹阿含经》卷44:【尔时弥勒菩萨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今日右胁生无异,弥勒菩萨亦复如是。兜率诸天各各唱令:弥勒菩萨已降神下。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适。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 admin

2020-07-06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前提倡默照 admin

2020-07-06

  可不管是声闻道或缘觉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断见、断执以及断所执,这样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菩萨所修的道叫做佛菩提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究竟成佛。那么佛菩提道应该修学的法,除了要把声闻道和缘觉道所修的法,统统都要函盖进来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明心证真如;然后再依真如心的总相与别相,以及对真如心中所有一切种子的实证圆满了,才能够成就究竟佛道。各位菩萨!在 admin

2020-07-06

  今天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学佛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呢?因为有些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或许就没有罪,也可能就没有报应,这样对吗?很明显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受戒的人,不小心犯戒或造了恶事,虽然没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为还有因果律存在啊!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譬如说:一位没有驾照,不清楚交通法规 admin

2020-07-06

   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见慢相随。恒审思量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与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 admin

2020-07-06

上一周们讲《妙法莲华经》一百六十八页倒数第二行,“得千二百意功德”,谈到从《楞严经》引述出来的一段经文,们讲到第一句“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句已经解说完了,那么接著说:“唯圣与凡无不包容,”也就是说意根对于十方三世一切法,不论世间法或者出世间法,全部默容,所以有一千两百功德。因此不论是圣者与凡夫,所 admin

2020-07-03

  例如清辨(自续派中观师)及佛护、安慧,以及自动继承于佛护之月称、宗喀巴等应成派中观传承者,彼等实质上皆以不离境界法之意识作为实证般若无分别智之标的,堕落于意识相应之五别境心所法中,正是不离生死轮回之所执烦恼所摄。当眼识分别色尘境时,应成派中观师的意识心能了知、安住于眼识之现起没有自性的作意中,这是藉眼根触色尘之缘故才能成就,若无色尘境则眼识亦 admin

2020-07-02

  由于释摩诃衍并非真悟之禅师,仅是捡拾真悟禅师悟后看心修习气之言句,误以为意识心不起妄念、离一切五尘妄想分别时之灵明觉了分,就是显现了本有之真性,而以生起妄念及妄想分别时之意识心称为妄心;当妄心意识觉知自己具有能舍五尘境而又灵明觉了一切法之分位时,释摩诃衍就称当时已经自然显现一切种智;此乃是完全不懂真心、完全不懂意识是生灭性的妄心,也是完全不懂一切种 admin

2020-07-02

  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无明烦恼不解法界实相和万法根源,迷惑于世间幻象,以见闻觉之心和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认为此等妄心就是自己与生俱来之真心,学人且由于种种误导以离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意识心为真实心,即无法证得不生不灭真心如来。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又云即知此身毕竟无体 admin

2020-06-26

——《贤愚经》【如是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犍连言: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然,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去,未来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 admin

2020-06-23

  第一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今天要进入卷一,刚开始是〈序品〉第一:经文:【如是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 admin

2020-06-20

  第六辑-摘录精华篇经文:【“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等为子。世尊!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 admin

2020-06-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