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生、成、熟、烂,修成莲花果,如何能知道?”莲花果,这个是问什么?是问说你在极乐世界有没有莲花存在?是不是?还是问什么?请哪一位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把这个第一题讲清楚一下好不好?我不太清楚你写这样是什么意思?(有人起来说明:“不好意思!刚开始的时候,有提到说看到什么莲花的花苞,那是怎么回事?那是什么样的境界会去悟到那个东西?然后又 | admin 2018-08-05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来探讨的主题是“如何真实忏悔罪业?” 这个罪业为何会生起?这个罪业又会障碍什么?我们从这两个主题来讨论。罪业的因缘,它是来自于身、口、意业造作的十不善业,从无始劫来,在生死中造作无穷的罪业,导致贪、瞋、痴烦恼深重难除,业障堆积得极为高大,犹如须弥山一般。造作不善业的缘,主要是来自于现行烦恼以及随眠烦恼的作 | admin 2018-08-05 |
![]() |
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行菩萨道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救护众生,而护持正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因此菩萨们必须要能够区分正法与邪法;而当然对于像似正法更要留意,因为它是一般众生所难以分辨,也是最容易让众生误信而断了法身慧命的。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尊者摩诃迦叶,有一天他在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从禅坐中出定,便起身前往佛 | admin 2018-08-05 |
![]() |
菩萨经过这样历程就会知道说:我对于世间的一切法,我都把它分一些项目等等,这些实际上它的根源都是因为“我”,都根源于我见,所以菩萨应当先断除世间我的我见。断除世间我的这个我见就是说:对一切事务不再用“我”的分别心来加以考虑,而是应当用菩萨如何在世界中、在这个世界安立的角度,拿来作思量。世间需要工作,我也随顺这世间来工作;世间需要大 | admin 2018-08-05 |
![]() |
以长远来看,我们所作的评论,还是会有效的。还有很多人,他们对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道场,并没有强烈的情执,看到我们的评论,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舍弃原有的邪见,修习正法,没有几年就亲证三乘菩提。要是我们没有破邪显正,他们得法的因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可见破邪显正是很重要的。只有很少数的人,因为情执深重,完全没有自省的能力,不但不接受善知识的指正,反而极 | admin 2018-08-05 |
![]() |
因此我释迦牟尼佛说:‘贪爱难断,不名为重烦恼;但是瞋恚心易断,名为重烦恼。’”经文已经很清楚说明,菩萨宁愿起贪护念着众生,不愿意起瞋让众生远离。因为护念众生的缘故,众生很容易被菩萨度化,而且容易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如果菩萨起瞋,众生很容易捨离菩萨,而且菩萨未来要度化这位众生,将会花很多时间,大大延迟自己的成佛的时间。所以,经中曾记载 | admin 2018-08-05 |
![]() |
就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所以具足因缘者,必能往生极乐佛国,佛语不虚妄故;有智慧的无慢心者,也会从古时净土宗祖师的记录之中寻找事证,了解净土宗祖师以及其他净土宗的念佛人之中,是否曾经有往生成功的记录,再来确定是否真有极乐净土、琉璃净土。 | admin 2018-08-05 |
![]() |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 admin 2018-08-05 |
![]() |
所谓建立众生的功德性是说,你是以众生的这个能够建立他自己本有、本具的功德,来作为考虑,他将来自悟之后,可能成就了,就一下子跑到我们的前面了,这样我们就算是替他建立不错的功德性了。因此在这一点上,并不是说,你要建立自己的功德,因为你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老老实实去做,至于有没有功德,有没有福德,那都是你的如来藏记录完成的,你根本不用操心,你不用忙著 | admin 2018-08-04 |
![]() |
有个人常常失眠,他当医生,我告诉他:“你只要持佛名号就好,当你睡觉的时候,心里面就念佛号。”他照我说的,每天一上床,就心里默念佛号,念到后来,在什么时候睡著了?不知道!总之好好睡了一觉。因为他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人累了,精神太疲劳,变成亢奋的状态,就没有办法睡觉。02我们上次禅三也是一样,有的人参啊参啊,那个疑情把整个身心内外绕住了,放不下来 | admin 2018-08-04 |
![]() |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识阴是修道的关键”。题目开宗明义就说明了佛法的修行,必须依靠识阴这个法来完成,它的关键是:识阴的组成中函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意识觉知心。一切的修行人,不论是佛门里面或是在佛门之外,修行者成就了错误的见解或成就了正确的见地,证得正确的智慧或是堕入邪见之中,这全部都是函盖意识觉知心的识阴所能够成就的事,都 | admin 2018-08-04 |
![]() |
不过,我的意思说,那怎样才能做到容色熙怡?因为呢,他五根可以清净,五根清净以后,你的面貌才会和煦。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在境界法里面,你不要生起爱贪,乃至强烈生起贪婪的作意。这五种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就只有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而产生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 | admin 2018-08-04 |
![]() |
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候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一切众生,断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门。”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地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作意来利益众生。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 | admin 2018-08-04 |
![]() |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 | admin 2018-08-04 |
![]() |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 admin 2018-08-04 |
![]() |
各位菩萨!您也许想问:“奇怪了!祂明明收藏了我无量劫来所熏习的染污种子,祂的体性应该很脏才是,应该是不清净才对啊!”其实不然!祂的体性照样是清净性的,不曾丝毫改变或减少祂自体的清净性,但这却是只有证悟的菩萨才能现前观察而了知的,所以才会说祂很难了知。从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胜鬘经》会说这个自性清净心不接触烦恼而有烦恼染污。经过以上的 | admin 2018-08-04 |
![]() |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 admin 2018-08-04 |
![]() |
接著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 admin 2018-08-04 |
![]() |
而能够如理的持咒圆满,乃是九地菩萨修学的无生法忍、四无碍辩功德,也就是九地菩萨能证、能解、能知、能修大乘诸法的总持,因此证得四无碍辩的广大功德,以此于法、于义、于辞、于乐说普皆无碍的总持门功德,而能够无私无我的广利众生普雨、法雨,成就力波罗蜜多,这样才是真实圆满的持咒者,否则与这理持完全相反,只求消灾解厄,甚至发财、治病,都在世间法上用心,想要实证 | admin 2018-08-04 |
![]() |
譬如〈正觉总持咒〉的第一个重点五阴,五阴是什么?经中如何诠释五阴?它包含了哪些内涵?为什么解脱道中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是虚妄法?在现象界又该如何现观它的虚妄性?这样辅之以经典及譬喻,一一详细说明。五阴讲完了,接下来讲十八界,什么是十八界?经中如何诠释十八界?它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十八界法也是无常、苦、空、无我的虚妄法?在现象界中又该如何现观它 | admin 2018-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