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样操劳、辛苦啊!”佛陀慈悲的看着老人,而后轻轻一笑。一会儿,一头满身臭秽的大猪,身体滴着屎尿,摇摇摆摆的晃过市集,众人此时皆掩住鼻口。佛陀看见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怜悯地微 | admin 2019-04-21 |
![]() |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成大莲花,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花。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 | admin 2019-04-20 |
![]() |
这时,富人的妻子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上前问道:“您为何站在我的面前含笑不止,见我打小孩为何又失笑呢?”商人回答道:“您是我的好友,只不过您如今忘记了罢了。”富人的妻子闻言更加不悦,觉得商人说话没头没脑。商人见到她的样子,知道她已经忘记了过去生的种种,于是为她揭开了谜题:“我之所以见您打小孩而发笑,那是因为孩子的过 | admin 2019-04-19 |
![]() |
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地狱终来生人间。此智所知非愚能恻。外道谛听。彼人若从畜生终来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闇钝少智懈怠多食。乐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语不辩。乐与痴人而为知友。憙黑闇处。爱乐浊水。喜啮草木。喜以脚指剜掘于地。喜乐动头驱遣蝇虻。常喜昂头欠呿空噍。常喜拳脚随宜卧地不避秽污。常喜空嗅喜乐裸形。常喜虚诈异言异作。多喜绮语。梦泥涂身。或梦 | admin 2019-04-18 |
![]() |
分别善恶报应经 原文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嗔恚而吠。尔时世尊谓商佉言。汝由未悟见我乃吠。作是语时。商佉转恶心 | admin 2019-04-18 |
![]() |
html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818.html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http://www.sanmodi.cn/club/show-851.html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http://www.sanmodi.cn/club/show-835.html什么是了“生”脱“死”?死亡的过程是怎样的呢?http://www.sanmodi.cn/club/show-4812.html冤冤相报何时了?http://www.sanmodi.c | admin 2019-04-17 |
![]() |
在诸经诸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佛用种种名称来指称第八识心,那是因为在不同的修证阶段,依不同的体性立场以及不同的修证层次来作种种不同的名称施设,其实第八识本来就是“一识有多名”。因此,我们不可以把第八识强行加以分割,然后再另外建立说有第九识、第十识。在正常的情况下,人间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是各自拥有八识心王在密切地和合运作,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八 | admin 2019-04-17 |
![]() |
83大悲咒(拼音版)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 | admin 2019-04-16 |
![]() |
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议;不定死所持 | admin 2019-04-01 |
![]() |
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 | admin 2019-04-01 |
![]() |
二、数论外道主张:神我能了知一切有情自性,当神我想要贪着境界时,神我自性就会成为变易法,变为贪着性;然后神我受用外境,于是辗转生死,受诸苦恼;想要求解脱就要修静虑,三昧成熟,神我就少贪,神我自性就不变易,归于寂静,就是解脱。挞伐者中观应成派等,认为觉囊派主张:如来藏虽然自性常住,但是能出生贪着的妄心贪着境界受用,要透过瑜伽行灭贪,成为世俗谛空,显现 | admin 2019-04-01 |
![]() |
我国一般认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诞生日,腊月初八则是佛成道日。至于佛出家日,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 | 三摩地 2019-03-06 |
![]() |
我的菩提路(第四辑) 【作者】陈晏平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8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5830-5-3 【开本】32开 【定价】NT$300 书籍简介 中国禅宗祖师往往有所谓“见性”之言,所言多属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人发起成佛之自性,并非《大般涅槃经》中如来所说之眼见佛性。眼见佛性者,于亲见佛性之时,即能于山河大地眼见自己佛 | admin 2019-03-04 |
![]() |
弥勒在《楞严经》中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在《法华经序品》中,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这些都说明弥勒的这一习性由来已久。实际上,弥勒在学佛修行上资历比释迦牟尼还要久远。释迦牟尼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 | admin 2019-02-21 |
![]() |
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护心的部分,反而不如应该要做珍惜维护佛法来得更恰当。护心,就是护念自己的菩提心,不再受世间法的引诱或者挫折而影响,能够坚定的朝向佛菩提来前进。怎么说呢?因为你要是珍惜佛法的话,必然是你已经对佛法有所了解。有所深入、有所了解,你领略到佛法的 | admin 2019-02-20 |
![]() |
如此种种,当不是我佛门弟子所为,望诸位擦亮双眼,明辨是非,切莫人云亦云。佛教中的外道法和相似佛法,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对于某些宗派的质疑和批评,也成了佛教徒某些门派之间的斗争工具。为了打击异己,某些佛弟子不能依理依据如理如法,而是不惜造妄语业,自创邪教名单广为传播,可悲可叹。例如:中国反邪教联合发布国内110个邪教组织名单公布http://www.bskk.com/threa | admin 2019-02-20 |
![]() |
” 另外,小乘经典《阿含经》中也明说“三乘”、“大乘”、“如来藏”等,如《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二眠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後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 | admin 2019-02-14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二乘菩提 二乘菩提的实证,却只需要断我见与我执而且断了我所执,一世之中就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02。)作圣谛讲的是有量的四圣谛,有量圣谛的真义就是二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 | admin 2018-12-27 |
![]() |
如果是觉知心想著:“这个小朋友好可怜喔!我是不是要赶快通知他父母来把他接回去?”那就是小悲,因为这样的悲心只会针对某一些对象生起悲心,不会对一切有情同样生起广大悲心,所以才说大悲无悲。因为大悲是依于空性智而生起的,所以不会在意识心上去生起什么悲心,但是却会不断地去努力利益众生;因为转依如来藏以后就没有悲可说,却与一切众生同一如来藏体性,这 | admin 2018-12-27 |
![]() |
假使能认清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与性空,就知道五阴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灭法;却有另一个真我常住不坏,就愿意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实证无余涅槃。灭掉自己而不再有来世的五阴出生,一切的生死苦就不存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世俗谛就这么简单;可是到末法时代的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真理;所以大师们都想要留著识阴继续存在人间而不受三界诸苦,那都是妄想,永远不可能达到 | admin 2018-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