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篇文章的摘录:‘你不喜欢提着重物跟我说话,为何你却喜欢带着烦恼来跟我说话,过着你的生活呢?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也是这样?或是这些烦恼就像是那些西红柿汁一样,是你自己用手把它们给举起来的呢?’是的,许多烦恼确实是我们自己放不下,这位师父很聪明的使用了提放重物的直观体验教人如何处理烦恼,知道了这点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实证这个法界的实相心,因为祂是一个因果的正理,透过这个正理,你能够现前观察祂,祂是成就中道义!那我们的见闻觉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五阴十八界不是真正能够成就这个中道义,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个见闻觉知,来去实证这个离见闻觉知而本来具足中道的这个法界实相心,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要能够实证原来本来就是自性清净涅槃,因为证得了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会跟着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孝经----孝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一个是光 | admin 2020-02-18 |
![]() |
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相分。内相分就叫作内 | admin 2020-02-18 |
![]() |
何等为十?所谓: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2、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3、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4、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5、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6、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 | admin 2020-02-18 |
![]() |
这是一种美好祝福,更象征着佛菩萨对我们加持护佑无所不在。《菩萨地持经》卷3开示:【如来以是,昼夜六时,常以佛眼观察世间,谁应度者,未起善根我当令起,乃至谁应得无上果。】世尊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有谁有可以得度的因缘。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护念我们。所以我们更应六时精进,以报佛恩:马鸣菩萨云:【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 | admin 2020-02-18 |
![]() |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这个题目,这个议题在修学上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之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明三三昧的基本知见,以及了解大乘与二乘所证之三三昧的差异。一般来说三昧可以概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属于禅定的境界,第二种是属于观行以后产生的智慧境界。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是智慧三昧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这 | admin 2020-02-18 |
![]() |
】(《增壹阿含经》卷三十六)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说,有八种不能听闻到佛法的时节,不能听闻到佛法的人就不能够修行。这八种指的就是,第一种,如来出现在世间,能同时广泛地演说种种法教,让众生听闻以后能够信受,能够证得解脱到达涅槃,那如来这样的一个教导,这个过程;但是却有众生他是生在地狱中,生在地狱中的众生,他就因为纯粹是受苦报,在受苦中没有办法来听闻或者来亲 | admin 2020-02-18 |
![]() |
各位菩萨都知道,佛法里面有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是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要主张唯一佛乘?因为声闻乘、缘觉乘如果脱离了大乘菩萨乘,那么它就不是佛法;因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他修完以后是不会成佛的。因为修了声闻、缘觉而没有修菩萨乘他并不能成佛,所以说声闻乘、缘觉乘它单独脱离了大乘法就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主张说:佛法当中只有一乘,也就 | admin 2020-02-18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 | admin 2020-02-18 |
![]() |
那她又何必坚持佛经中所说的如来藏是外道神我?又何必坚决的认定识共有六个,不许有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识?因为法界中,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是业果报系统,以外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持种,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取代祂的业行果报功能,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像祂一样具足中道性、实相性、真如性、涅槃性、本来性、圆成实性,那又何必否定佛开示第八识心体,另行建立一个全新的、想象中的 | admin 2020-02-18 |
![]() |
“大乘入道亲证如来藏”,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既然有大乘,就有所谓的二乘,所以我们讲大乘的入道,并不是指二乘的入道;那既然要讲“入道”,就有所谓的入道、不入道的问题。在“入道、不入道”的问题上来说,我们“入道了”就会入内门而修行,“不入道”就是外门来修行。打个比 | admin 2020-02-18 |
![]() |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是怎样示现,祂从因地,在菩萨地时,求法的时候是如何的用心来追求佛法当中的实义的。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当中,佛陀说: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的时候,有一位修行人,名字叫作最胜,他住在山林当中,而且已经有了五神通,但是他的心里常常起慈悲的心行,希望能够有那样的福报因缘,能够救助众生。他看到了众生有许多的苦难,但是要如何救助 | admin 2020-02-18 |
![]() |
学人应该修习长养守护善根,我们大家应该这么做,可是怎么样做呢?应该从正受三归依开始。从正受三归,五戒,菩萨戒,学习六度波罗蜜,戒定慧三学,以这样的次第来学习,来长养守护你的善根。因为善根是要守护的!要怎么守护----不允许恶知识、恶缘来误导我们。如果有人觉得说,有的人也在讲开悟,而且说三个月就可以开悟,很快;既然我们这边也是讲开悟,那我就去跟他学。这样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先来看看一般所说的一门深入的意涵,再来思惟如何一门深入的问题。《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 | admin 2020-02-18 |
![]() |
故事内容,《杂阿含经》卷15经文是这么说的: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遶亦尔,不必相得。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 | admin 2020-02-18 |
![]() |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呢?在探讨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开始学佛,成为佛弟子,应该从何入手呢?那就是应该要先归依三宝,然后才能成为正式的佛弟子。三归依的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该要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的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且传授三归依,也就是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住持佛法之贤圣僧和凡夫僧团;并且发起四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佛方向呢?我们应该要了解真正的佛法。何谓学佛?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真正的佛法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何谓学佛?何谓佛法?学佛就是学习成佛之道;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所以很显然,我们所要学习的是成佛的方法,而不是成为阿罗汉之法,所以我们才会说:解脱道是含摄在佛菩提道里面的,也就是说,解脱道是由佛菩提道所析离出来的。佛法函盖了两个主 | admin 2020-02-18 |
![]() |
有人问到,他在修行的道路上,没有遇到比较好的同修,或是说没有遇到好的师长,是不是可以允许他在家中独自来修行呢?我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如同世间法所说:独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就是说你势必对于佛法知见会不够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学,乃至于在佛学院读了很多年,甚至在相关的这些信息上都很充足的一个教育的环境中,都很难说真正了解佛法了,何况是自己潜修在家,这种 | admin 2020-02-18 |
![]() |
比方说,我们在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会读到这样的字眼: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想只要读过《前赤壁赋》的人,几乎都会对这些文字以及里面所描绘出的洒脱自在的自境,而心怡不已。又譬如说,我们常常有听到所谓的杨慎的《临江仙》里面有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