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首先们来探讨涅槃的意涵。涅槃呢,佛说是无所畏惧的安乐之处、安隐之处。所谓的安乐之处、安隐之处,祂不是无常的法,也不是断灭的法。因为无常本身就是苦,它必定要生死不断生灭不断;所以既然是苦的话,就不是安乐之处。所以可见涅槃不是以无常法为根本的,同时也不是以断灭法为根本的;因为祂是安隐之处,是无所畏惧安隐之处。如果是断灭呢,就会让人畏惧、让人恐怖,而不 admin

2020-02-18

但是在道理上,学人有许多已经能够得到信转,对真如心能够信受不疑,或者是有些人在实证上已经亲证到而能得到证转;可是为什么在修止的时候,有的时候还是会有魔扰呢?这中间的原因在哪里呢?这个们要回到在《大乘起信论》前面马鸣菩萨所说妄念这两个字。也就是说: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如何将意识的虚妄分别、末那识由见爱痴慢所起的恒 admin

2020-02-18

一切世间的五蕴,们举例来说,就好像是们南瞻部洲的人间,有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等男男女女的五蕴身;以及畜生道没有脚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多只脚的,以及水中游的、陆上走的、空中飞的,这些种种的畜生五蕴身;饿鬼道、地狱道种种五蕴身;欲界六天的种种天人五蕴身;而色界中没有男女相的天人五蕴身;还有无色界中仅有受想行识,没有色法的精神状态的四蕴身;这 admin

2020-02-18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zhēng);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niān)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diào)古神清风自高,貌顇(cuì)骨刚人不顾。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 admin

2020-02-18

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一段公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师又曰:汝学坐禅?为 admin

2020-02-18

关于本识,《杂阿含经》卷5中说:【如是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 admin

2020-02-18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这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2013年3月15号英国的每日邮报报导了一则消息说,塞尔维亚有一位28岁在法庭工作的职员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患有一种天生的缺陷,所以从小她看到的世界就颠倒了180度,与常人所见的世界刚好是上下颠倒,所以小时候她为了适应学校老师的教学,她就把课本倒过来看,新闻图片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正在看着报纸,只 admin

2020-02-18

有漏性的有为法,例如众生贪著财色名食睡,或者贪著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这是有漏的有为法;又例如众生的见、执等等的烦恼,这也是有漏性的有为法。众生的见以及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了以后又重新去投胎,然后就又会继续去执著五阴十八界的自;乃至造作了无量无边有漏性的善恶业,不论是在人间享福、天上享福,或者下堕三恶道轮回 admin

2020-02-18

因此,将六根先理清楚,是修学解脱道的首要任务,若不能弄清楚根与识就不能断除见,难免会落入识阴之中而不自知。[2]有没有断见,这是学佛人的基本。[3]前五识尊者大拘絺罗答曰:「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自受境界。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异行、异境界,各各受自境界。」——《中阿含经》卷五十八尊者大拘絺罗答说:五色根有不同的运作行为、住于不同的 admin

2020-02-18

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丶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丶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於论,自性无垢, admin

2020-02-18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说: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独尊的真心。《心经》是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见、疑见、戒禁取见,成 admin

2020-02-18

这个道理与佛在《杂阿含经》卷3中开示的一样,经文如下: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非异、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3)解释如下:所以,多闻圣弟子看见种种的色法,譬如已经过去的色法、未来会出现的色法、现前的色法、五脏六腑等内色、山河大地等外色、粗糙的 admin

2020-02-18

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就是佛所说的真心,所以二乘人知道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而断除三缚结成为初果乃至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消失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而菩萨则透过参禅的方式,于一念相应慧亲证一切 admin

2020-02-18

也证成《金刚三昧经》所说真心无所得的道理,经中心王菩萨向世尊禀白:尊者!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 admin

2020-02-18

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维摩诘大士所说的意思。证悟之后,见断了,才开始修除执与所执著的烦恼,一步步向上地菩萨位前进,永不入无余涅槃,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只是把所(财、色、名、食、睡、权力、健康、长寿......)的烦恼断了, admin

2020-02-18

当意根开始作主之后,却又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而说阿赖耶识的所有功德性都是意根祂自己的功德性,这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意根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这一句话,还没有破参的人就一定听不懂,只懂得字面上的意思,不懂真正的意思,但是破参的人一听就懂了。其实意根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只是因为阿赖耶识从来都不作主,祂就像西蜀后主阿斗一样,意根就像诸葛亮,八识心王都是意根在 admin

2020-02-18

解脱道修行人在七转识上面断尽了见、断尽了执之后,【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中阿含经》卷1)这样的状态就叫作有余依涅槃。可是有余依涅槃还是要依自心如来藏而说的,祂有这个本来就有的涅槃性存在。解脱道修行人把自己的见、执断除掉而说已证得这个涅槃叫作有余依涅槃,这是因为四果阿罗汉在活着还没有舍寿之前,都还有余苦----也就是他自己色 admin

2020-02-18

例如现在想要去讲堂,想要去讲堂就是一个,阿赖耶识不会起这个欲念,你要去讲堂也好,不去讲堂也好,祂统统无所谓,绝对地随缘。你说:要去讲堂,所以把阿赖耶识带来了。可是到底是你把祂带来?还是祂带你来?等你们悟了,你们就知道。当你来到了讲堂,听到老师说法起了胜解:原来是这个意思,听懂了!当你对所听到的佛法的内容,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懂了,这就是起 admin

2020-02-18

这些色法都是由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才能够显现出来,包括们的色身,所以说这十一个色法,叫作二所现影故,是由第一位,五位百法第一位的八识心王与第二位的五十一个心所法,由这两类的法而变现出来的。由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与此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显现出这样一个影子:有们的色身,以及们所接触的十一种色法,因为有了这八识心王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共同变 admin

2020-02-18

】(《大乘起信论》卷1)若离妄念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如果能够理性的信受一切众生果报,皆是由众生的自心如来藏所出生、所建立、所长养,众生一向都是住于其自心如来藏中,从未离开过,而如来藏真实如如,不对六尘见闻觉知,不在六尘中生起妄想、妄念,不觉知自;六识心及意根末那识因为无明,才会对五蕴以及六尘境界生起妄想分别,对五蕴生起颠倒想,而误计为真实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