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见佛神德至尊巍巍,稽首礼毕涕泣自陈:我伴一人,于彼命终,感其不达,愿佛知之!佛言:吾已明矣!佛以手指曰:今此天人则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于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观我形,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去我万里奉行经戒,此人则为在我目前。】(《法句譬喻经》卷1)经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是罗阅祇国有两个新学的比丘,想要去拜见佛,然而要到舍卫国祇桓精舍的路程 | admin 2020-02-19 |
![]() |
现在我们就来看今天介绍故事的内容,经文是这么说。《增壹阿含经》〈邪聚品〉第35:【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者色力,二者亲族之力,三者田业之力,四者儿力,五者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比丘当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轻慢夫主。设复夫以一力,尽覆蔽彼女人。云何为一力?所谓富贵力也。夫人以贵,色力 | admin 2020-02-19 |
![]() |
由于多闻熏习的缘故,就能渐渐发起择法觉分,知见一定可以次第提升,于是就能断我见、三缚结,进证三果解脱功德,乃至回心大乘而证悟大乘般若禅,如实进入菩萨数中,成为世尊的真子。所以,行施与持戒是进入佛法中的基本行谊,是修行的基础;您对行施与持戒,一定要好好的作。但是行施时有一个前提,是您必须注意的:假使是藏密外道在弘法,那正是破坏正法的场所,不是佛门道场 | admin 2020-02-19 |
![]() |
这一则故事出自《长阿含经》卷7〈第二分弊宿经第三〉,因为时间的关系,原始经文部分我们就不为大众读诵,直接就故事的内容大意来为大家说明。那么介绍故事内容之前,要先为大家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角:大乘菩萨童女迦叶。因为有人过去会误会经文当中“童女”跟“童子”的意思,把它误会成说童子、童女是尚未成年的男女众;或是现代后人也有人把童女, | admin 2020-02-19 |
![]() |
在我小的时候,就曾经看过这种黑糖做成像一块大车轮一样,顾客要买的时候,老板就用槌子敲一块下来秤重量卖。佛说这个小沙弥偷盗了僧团中的两块黑糖饼,偷偷的夹在自己的腋下,就因为这个罪业,他后来生到地狱中,已经在地狱中受了无量的罪报了,离开了地狱后,现在是承受着剩余的罪报,就像你刚才看到的那个样子。最后佛告诫大众:诸比丘啊!如同大目犍连所见,真实不虚,你们 | admin 2020-02-19 |
![]() |
菩萨寻觅世间一切的学问法门,都无法解开对生命的疑惑,无法解脱生死,想要成就无量的善法却不得其门而入,直到值遇佛法之后,总算能够亲证生命实相,亲见无我空性,一切善法才能够得以实行亲证。受持三归依之后,并发起四宏誓愿,这是发世俗菩提心,因为初步的理解到,在佛门之中的菩萨修行,心中时时刻刻常生大乘善信,虽然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而诸佛是已成之佛,勇猛的发菩提 | admin 2020-02-19 |
![]() |
二乘人知道自己的种种的见闻觉知境界都是虚妄的,不知道这些境界,都是从自心如来藉缘而生而显,害怕被这些境界所转而下堕,所以赶快断尽我见、我执、我所执而入无余涅槃;愿意将一切法、一切行全部灭尽而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在三界现身意。这个道理,就是《阿含经》所说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道理。”然而菩萨则不然,知道自己种种见闻觉知的 | admin 2020-02-19 |
![]() |
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圆满,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 | admin 2020-02-19 |
![]() |
由世尊在这部经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义谛的究竟法宝指的还是有情众生的本心如来藏。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 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是“僧宝”。世尊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有开示说,僧宝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第一义僧,指的还是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如来藏祂无形无色,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也无能烧害,不可思议,唯证乃知;祂才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福田,祂从来无受无取,具有无量诸功德法,常不变易,所以名为第一义僧。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 | admin 2020-02-19 |
![]() |
】 从经典的开示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第一点,能说法的人,不一定现出家相,如同上面经文所说;第二点,这位在家人至少是位明心的菩萨,不一定要示现出家相,他有道共戒,所以不受声闻别解脱戒、羯磨以及布萨限制,自身有圣法圣果可得,以所证的智慧来帮助众生未来可以明心见性。综合上面结果可知,佛门所尊重的,是他有没有真正的法可得,是他有没有真正的证量可得;如 | admin 2020-02-19 |
![]() |
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地球会有一千尊佛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出现;如果您归依的是弥勒佛,那还要等待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之后,那是未来第五尊佛。有人说他归依阿弥陀佛、药师佛,这都是古佛;如果是大日如来或普贤王如来金刚持,那是密宗教的假佛,不是佛教的真佛。有人说大日如来金刚持是“抱”身佛,比释迦牟尼佛更厉 | admin 2020-02-19 |
![]() |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住在基隆,牵着妈妈的手到庙里去,第一次看到了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大佛像,就问妈妈:“祂是谁呀?”妈妈就问了殿中的师父,师父回答说:“那个是三宝佛,三宝佛啦(台语)!”后来长大以后知道了,其实并没有哪一尊佛的尊号叫作三宝佛,而是说佛教的内容就是佛法僧三宝;所以信仰佛法,就是信仰三宝。 大家都知道,三宝是指佛宝 | admin 2020-02-19 |
![]() |
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以为无余涅槃,实是无想定。人间证得无想定之外道亦如是,以此为入涅槃,然实所入为无想定:定中无息无脉,无见闻觉知,状若人死。佛说此位中仍有七八二识,故说无想定中有不离身识,识不离身 | admin 2020-02-18 |
![]() |
今天我们要谈的子题是:如来为何不为凡愚开演阿陀那识?我们都知道,佛法修行方法有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有可能证入实相,但是所入的实相只有一种;不论这个实相被称为什么名字,都是指同一个实相,而这个实相法一定是符合经论中所述说的种种自性或者功德。因此不论实相被称为如来藏、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真如、第八识,乃至解脱道四果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及八地以上菩萨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将这些年来佛教之现况作个分析,可大略归纳出下列几种现象,证实大多数佛弟子并无法了知佛法真正精髓之所在:第一、佛教之窄浅化。此类人属六识论者,将佛法局限在人间,将浅狭之人间佛教论点说为世尊示现人间此一大事因缘之目的,不相信天界乃至他方世界亦有佛法之存在和弘传。因为,假使佛法唯是人间佛教,则学佛人就不须以修证三乘菩提为目的,当然就不须求证三乘菩提之 | admin 2020-02-18 |
![]() |
所谓见一处住地烦恼即是我见,谓一切凡夫众生误计色身为我,或误计能知能觉的灵知心为常住不坏我,或误计受、想、行为我等等;由于我见不断故,导致有情轮回生死,在三界生死海中流转,头出头没,受尽一切苦楚不得出离,而与三界二十五有诸有情众生互为眷属。佛陀以大慈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八相成道而度众生,为令众生解脱生死苦恼,于是有三藏十二部经之先后开演。为了让众 | admin 2020-02-18 |
![]() |
既然五阴都是暂时而有的生灭法,有生有灭即是无常,无常则苦,苦故无有真实我性,故说五阴无我。第一节色阴第一目色阴的定义所谓色阴,是由地、水、火、风、空以及动转的能量所组成;而这些组成色身的物质,并不是只在色身中才有,在身外也是同样存在的。世尊在《中阿含经》开示:诸贤!云何五盛阴苦?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云何色盛阴?谓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张正圜老师接下来要说明诸行无常、苦、无我的道理。为何说诸行无常呢?因为身口意诸行都要以五色根及识阴为缘才能生起及存在,而五色根及识阴六识心尚且是无常之法,依五色根及识阴六识而有的身口意行,又如何能是常住不灭的?即使像藏密喇嘛黄教始祖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中,坚持主张说乐空双运淫乐境界中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4)----张正圜老师第七节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所谓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而五阴为何会称为五盛阴呢?五阴与五盛阴之间到底有何不同?兹举述佛陀在《中阿含经》的开示作为说明: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法乐比丘尼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法乐比丘尼曰:贤圣!欲有所问,听我问耶?法乐比丘尼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