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回向主要是看学佛人以什么样的心行来自安立,而有不同的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中修学时无障无碍,那就应当以回向遮障自己的冤亲债主为优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 admin

2020-02-20

们来举述《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的理地在看这个佛像的,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在修观像念佛的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的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的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非觉非知,如来藏也是没有觉知的。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 admin

2020-02-20

这种投影,们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就是跟见还有所见相应的部分。也就是说,因为你想要祈福的对象,有可能是要为你色身祈福,有可能要为你的家人祈福,甚至于是要求平安,甚至于要求财,甚至于是要求学业,甚至于是要求职业,这都是属于所;也就是说对于所的需求,所产生的对一个偶像的崇拜。这个对所的一个需求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最主要就是来自于见。 admin

2020-02-20

这里从字根跟字尾已经把RELIGION这个字说明了很清楚了,这种西方式的信仰,乃至于们人类对于人神的这种依赖的这种信仰,是一种互相羁绊的行为。人对于神的一种依赖,仰赖于神而靠神来解脱,这是一种互相的义务、羁绊、的行为。但是,其实用RELIGION这个字、RELIGION这个宗教来说佛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教是要解脱于这样子的一个行为,所以,RELIGION要解释佛教其实是不 admin

2020-02-20

何谓图腾呢?图腾就是,譬如说们说的佛像,或是说神像,这些都是属于图腾。其实符号互动部分,也不止是们对于信仰的部分的一个需求,们人类的互动,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透过符号来作互动的。譬如说国旗,国旗本身就是一个符号,譬如说某一个公司的Logo,某一个公司的Logo还有这个国家的国旗,这个都是代表国家的一个精神象徵,或是公司的精神象徵;透过这样子的一个符号, admin

2020-02-20

佛自己说: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一阐提人,一阐提人根本他跟佛法完全是无缘的;甚至于是一些恶见的众生,诽谤了这个了义的正法,否定了如来藏,这个就叫作一阐提人。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们众生会化生呢?就是因为有诸大苦聚集,也就是因为有五蕴炽盛苦,不明五蕴出生的真正的道理,所以有这些大苦的聚集。那这些大苦的聚集是因为什么东西所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有过去世的无明。过去世的无明,缘于过去世的身口意行;过去世的身口意行,造作了身口意行,落谢于如来藏里面,让造作身口意行的六识种落谢于如来藏里面,所以再一次地行缘识。行缘识有两层意义, admin

2020-02-20

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器世间就是们的宇宙大地。所谓五阴世间跟器世间它的形成,是因为们众生的业力,这个业力有们的别业,也有们的共业。别业就是属于们的别业妄见,因为别业妄见所形成的们各自的五阴世间;也就是说,因为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不同的业力,所以会形成你不同的色身。每一个众生跟每一个众生相互之间互相感召,就会形成们居住的山河大地的这个国 admin

2020-02-20

这些思想都是因为对于们这个五阴世间,也就是说对们这个色身,还有受、想、行、识这五阴是如何形成的并不了知。其实用们一般世间法的语言来说,,就是对生从何来,死从何去的道理并不了知,也就是说,对为什么会出生这个道理不了知。以为有一个能够出生的造物主,所以才会有某些宗教说们都是上帝所造的,那就是认为们这个五阴的世间是由上帝所创造的。这就是因为 admin

2020-02-20

佛教徒的饮食观,就要看说,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们在饮用抟食的时候,们对于们的饮食就要不贪着。所以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的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 admin

2020-02-20

这个五观堂所说的就是说,当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对于 admin

2020-02-20

但是,反过来这样的说法也并非完全无理,还是有值得们四众弟子深自检讨的地方。这是因为,唯有诸佛是世界上已经究竟了知诸法实相,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之后,实证了无上正等正觉,福慧究竟圆满的人。而佛陀所开示的佛法,也是世间所有的修行法当中,唯一能够让众生出离三界,甚至成就佛菩提道的最上殊胜法教,因为没有其他人所教导的法能够超越佛法。这个并不是卖瓜的说瓜 admin

2020-02-20

谈到这些地狱,们有两点特别要注意:第一点,地狱身量是非常的广大,在地狱当中,身上的每一寸都在受苦,所以比起人间的身量而说的话,他的痛苦是没有办法比拟的。们在人间如果疼痛得不得了,顶多就是昏过去,就不会再痛,要等到醒来之后,疼痛感才会再继续。但是在地狱里面,可以说是生不如死,乃至死而复生,一直重复不断的受苦,疼痛也是超过人间的百千万倍。第二点,在 admin

2020-02-20

们同样以修学佛法的人来作为比较,一个是修行往上增益,一个是下堕地狱,们等到下堕地狱的人再次回到人间,从头开始培植福德,未来才有可能迈向十信位当中。在这个同时呢,另外一个修行往上增上的人,说不定已经成为地上菩萨了。所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的。由此可知,佛教关于地狱的说明与民间阴曹地府的描述并不是一回事情!阿弥陀佛!------《三乘菩提 admin

2020-02-20

所以,们应当要以法界实相的标准来简择经典,到底是属于真经,还是属于伪经。如果是佛所说的正法,必定是符合法界的实相;如果符合法界的实相,当然就是真经;如果不符合法界的实相,当然就不是佛所说的正法,就必定属于伪经。属于真经的部分,例如世尊在初转法轮当中所说的四种阿含以及《央掘魔罗经》等等;而在二转法轮般若诸经,譬如《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 admin

2020-02-20

又譬如,佛在初转法轮也谈到非,不异,不相在的这个,也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用不同的名字来说明而已。又譬如,佛在初转法轮也谈到如、不离如、不异如、真实、审谛、不颠倒,这个如也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世间的任何一个法,不论是色法还是心法,都不能离开祂;世间所有的诸法,都是从祂而生,不能够离开这个如而有所谓的世间诸法的存在;所以诸法都 admin

2020-02-20

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下当中,佛陀曾经为们开示,授记有四种的差别不同,经文如下:【时,佛欲断众会疑故,告坚意言:菩萨授记凡有四种。何谓为四?有未发心而与授记,有适发心而与授记,有密授记,有无生法忍现前授记,是谓为四。唯有如来能知此事,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佛陀对于菩萨的授记共有四种,第一种是对还没 admin

2020-02-20

像这样的授记,是佛陀观察这些众生的业种识异熟势力的状况而作的预告,让这些众生可以更有信心的精进修行或者自警惕。所以,被佛陀授记,可以说是所有被授记的菩萨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但是,急着求佛陀授记其实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自己要如何发起勇猛心努力的精进,早日让自己的智慧以及福德能够累积到已经走上必定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正道上,而不会再走入歧途,那么,得 admin

2020-02-20

但是,在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因此而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而自节制呢?甚至还有一些出家人,只因为自己还贪食众生肉的业习难以改变,就故意忽视世尊在《楞严经》以及《楞伽经》当中的开示,从今而后,不得食一切众生肉的教诲,反而诬蔑佛陀在世时,托钵托到什么就吃什么,包括众生肉。像这样只为了自己贪爱鱼肉没有办法放舍,却顾不得说这是谤佛的重罪,这都只是因为自己性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