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们来介绍有关精进的几个需要留意的事相。首先精进要有节度的,们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们举一个《杂阿含经》“二十亿耳弹琴”的故事,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怎么会有二十亿个耳朵呢?其实不是,二十亿耳是一个人的人名。《杂阿含经》卷9的经文里面谈到:【在那时候,尊者二十亿耳,二十亿耳住在耆阇崛山里面(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二十亿耳尊者,常精勤修习菩提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要先端正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 admin

2020-02-20

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景德传灯录》卷五有一段公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 admin

2020-02-20

”菩萨为什么会常寂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们说菩萨在修学的时候,当你越修学佛法的时候,对世间许多的事情会看得越透。除了说在理上面看得越透的时候,在事上面,也因为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烦恼会一一的减轻乃至于消除;所以本来因为烦恼的减轻消除之后,本来定力----心的这个安定的力量,就会不断地增长,不容易受到外界的牵引左右,而生起了失落或是种种的烦恼 admin

2020-02-20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admin

2020-02-20

至于其中定境止观所观的影相,是如来藏所生的定境法尘,藉由不断降伏无始劫以来意根作意攀缘五尘的习气,使得意识于定境中而作了别观察,不缘于五尘;以这样的止观,来安住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乃至无觉无观三三昧境界中来证得四禅八定,但这只是世间三昧,还不是出世间三昧与世出世间三昧,因为虽然对于四禅八定具有审细正确观察,而能够了知四禅八定必须舍弃五欲五尘攀缘贪爱 admin

2020-02-20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佛陀为们开示:【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 admin

2020-02-20

今天们要为大家宣讲的是出自《杂宝藏经》卷4,名为舍一得万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很久以前在乾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jì]那,他到外地靠绘画工作维生,三年总共赚了三十两黄金之后,便欢欢喜喜地踏上返乡之路。在归途之中,罽那经过佛迦罗城,刚好遇到五年才举办一次的大法会;当他看到隆重庄严的法会时,心里非常高兴,便开口请问法师说:师父!请问您办一天 admin

2020-02-20

当一位菩萨他开始在这个世间跟众生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说他到底要如何从所中,去寻求一个菩提法与世间法的一个平衡?而佛陀就直接说:你对于个人的财物必须要不要贪著,乃至于他人的财物,当然是更加不能够贪著。在这个所上的追求是众生所难免的,菩萨既然重新投胎到这个三界有之间,你就遇到同样的事情。因为你必须要让自己不虞匮乏,能够在世间安立,才能方便讲经 admin

2020-02-20

所以经由法布施又含摄了无畏施,所以这样的一个财布施所含摄的法布施、含摄的无畏施这个资粮福德,才有办法让菩萨修集满足七住位见道的福德资粮!因为这样子能够饶益有情的法身慧命,也能饶益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经由布施才能够对治贪、以及悭,所谓的贪就是指对名闻利养,对所谓财色名食睡,对五阴的以及所的贪!悭指的是对自己的身财,舍不得拿出来利益有情。在行持布施 admin

2020-02-20

们今天要谈论的问题是----待人接物与是非。有位当事者他问到,他自从学佛以后,就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行,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就特别地小心,可是即使是如此,他还是陷入于这是非之中。他就对这情况非常地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一个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 admin

2020-02-20

众生都喜乐被别人称赞,当有人修福时,们见了也能随喜赞叹,对方听了欢喜;也显示自己没有嫉妒心,增加了心性上面善法的功德,更可以跟对方结下善缘,因为大福从心生。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mò]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 admin

2020-02-20

上一集讲到的戒法的问题,其实所讲的并不是说戒不重要,上一集讲到说禅师出家以后,师父要为他传戒,他说:才不要受戒,出家乃大丈夫事,应该要弄清楚佛道是什么,要先求证道,何须屑屑于细行?这个其实最主要是在说明,菩萨道乃是摄心为戒,而且必须要以法为上。也就是说,你如果二六时里面,整个心全部都是系心在佛法上面,全部都是系心在参禅上面的时候,哪有什么犯戒不犯 admin

2020-02-20

们顺便说明一个与念佛求生净土有关的知见:就是当众生发愿要求生净土,并且在念佛法门上面开始实行了,那么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就会增大一分。增大一分要作什么呢?就是为你出生一朵莲花,而那一朵莲花的出生以及那个七宝池的扩大,并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所成就的,而是由祂以及那位发愿要往生之众生的如来藏来共同成就。所以一个人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心志不变并且也在念佛了, admin

2020-02-20

世尊为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是人福德,随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随形。或有说言:终已便失。是义不然。何以故?物坏、不用,二时中失,非命尽失。】(《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等,种种生活所需要的工具用 admin

2020-02-20

菩萨们在发起了殊胜的大愿,受持戒法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勤加守护这个戒法;菩萨对于所有的戒相中,不论是轻戒或是重戒,因为都是如来世尊所制的戒,也因为对于们都有殊胜的利益,因此都要生起尊重与守护之心,而不敢轻易毁犯,不要让烦恼染污与影响自己的心,要常常保持在不犯众生的清净作意之中;其中摄护诸根与远离恶法,对于持戒者来说,是很重要与基本的方法,因此们今 admin

2020-02-20

今天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增长持戒波罗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持戒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自己能够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并且可以安全及稳健的走下去;因此无论采用何种修学法门,持戒都是必须要的。而真正能够作到戒行圆满,需要到二地满心才能够作得到,因为二地满心菩萨有犹如光影之现观,也就是二地满心菩萨可以经由这个犹如光影的现观,而了知如何能使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变 admin

2020-02-20

持戒在佛菩提道中,居于非常重要之角色,因此正确的了解自己持戒的类别与位置,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们都希望自己所持的是正确的戒法,也能够经由持戒而到彼岸,乃至能够成就佛道。因此今天们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持戒与波罗密的关系。们先引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戒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戒,有戒有波罗蜜,有非禁戒非波罗蜜。是戒 admin

2020-02-20

们在收看这个节目的时候,要提醒菩萨们的:这里节目的弘法,主要就是一个入门,就好像您去国家公园的话,一个导引图而已!在您收看了节目之后,请您务必还要回去深细地去翻阅一下平实导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然后再如之深思而奉行,这样才能够去证得身为一个优婆塞应该要有的一些知见,以及依于知见而能证得的果位。在这一个单元们先要讲说《优婆塞戒经》的经文,们先 admin

2020-02-20

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