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面对众生给们的恶事境界时,应该如何生起忍辱之法,这叫作众生忍,简称为生忍。想要发起生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当恶事加于们身上时,不以恶事回报。但这很不容易,一般人都是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愿意恶人没有恶报,但他们不会自己去动手报复,这算是中等人;如果是上等人,他心里想:不论善恶,统统用善法来回报他们,这是上等人;而如果是下等人, admin

2020-02-21

在《妙法莲华经》的〈授记品〉中有记载说:【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 admin

2020-02-21

所谓七种慢,包括了慢、过慢、慢过慢、慢、高慢、卑慢和增上慢。们先来说明慢。慢的意思是说,你确实胜过别人,所以心里面有个比较高下的想法,譬如心中想:的境界超过他:比他有钱,比他年轻,比他漂亮,比他健康,比他有力气。乃至认为比别人有权势、有地位等等。因为确实是胜过别人,所以心中生起了慢心,甚至于有时候会开口说:胜过他。这就叫作慢。第二种是过 admin

2020-02-21

接着,们继续从第三辑第85页开始说起,们来看看经文内容: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瞋,就应该把瞋给布施掉。能够这样时时念施,难道你不能得到利益吗?对于财物的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得要常常念着有没有机会布施给众生,有机会就赶快去做,这也叫作布施。菩萨如果不能修布施行,那 admin

2020-02-21

第二个为世,们可以应用惭与愧的善心所力量,来帮助们持戒清净。一方面因为知道自己所行不如法,而内心产生羞耻心;另一方面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行为错误,无法面对他人、对不起他人而产生愧疚。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的作用,以及让自己的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 admin

2020-02-21

们不妨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像《佛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admin

2020-02-21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这段论文,所要说的是要以觉寤瑜伽,或者称为悎寤瑜伽,来修除们的五盖性障:觉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瑜伽 admin

2020-02-21

而要断除五盖烦恼,就得先明白其一一的真实意涵,们就以此处要探究的掉举与昏沉来说。弥勒菩萨的根本论《瑜伽师地论》中定义说:掉举者:谓因亲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瑜伽师地论》卷11)说掉举是因为修行人正在修清净行之时,心中却怀着染污贪欲,或者寻求思念自己的亲人眷属、妻子儿女;或者对于所处居处和 admin

2020-02-21

前言转到正觉同修会来重修禅净双修班,终于毕业啦!不觉时间漫长,倒是感到一下子就过去了,应该是老师讲得好的原因吧!向来比较ㄧㄥ〔编注:闽南语,坚持、不自然之意〕,感谢感恩的话常说不出口,但这份教导之恩情,心中是知道的。当然啦!感谢的话仍是要说,总不能上完课,酷酷的,拍拍就走人;但另一方面,想,老师最欣慰的应该是希望学生们这两年半上课下来,法上的突 admin

2020-02-21

能理解到如来涅槃后,不是空无、断灭,才有可能真的断除见与执,才能得到阿含道的解脱实证,才能确定而无所疑。所证的解脱果,虽然是要灭除五阴自等一切,不论是多么微细的五阴中的任何一种自,都必须灭除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灭除一切法以后,却有自心如来常住,而非断灭后的空无。所以自己所证的解脱果,固然是要灭尽自的,但是灭尽自以后却不是断灭的,而 admin

2020-02-21

们要学习四圣谛的话,必须要从苦圣谛先下手;那么苦圣谛,就要了解苦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要了解说佛教里面讲的,这个一切皆苦、有受皆苦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全然完全是悲观呢?俨然就好像讲说人生的一切不外乎是痛苦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的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的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 admin

2020-02-21

们讲到说八苦的关键在于五阴炽盛,三苦的关键在于行苦;那么们说,五阴炽盛跟行苦它们都是一体的两面。接下来,们就是要问了:既然五阴炽盛或者行苦呢,它们是一切苦都含摄,那么们应该要如何去超越这个部分的苦呢?们就要认知到这个苦到底它是怎么来的?那么们用一个方式跟大家说:们仔细想想看,所有这些的苦都跟们对境界的认知有关系;今天们可以想象一个 admin

2020-02-21

就犹如们在冶炼金属一样,找到矿砂的时候,们冶炼从粗炼一直到精炼,这样子慢慢的把你所需要的金属,把它提炼出来;在提炼金属的过程里面,就是必须把金属里面,所含藏的杂质把它给去除掉。佛在这里的比喻,其实就是让们在找到如来藏以后,必须要净除如来藏里面所含藏的分段生死的业种,乃至于分段生死的烦恼习气种子,乃至于要分断无始无明的上烦恼,乃至于要分断所有的 admin

2020-02-21

们在修行里面也经常面临到这样子的考验跟困境,这个时候们就要提起正念来思惟说:面临这样的考验的时候,到底是要安住在魔的境界里面呢,来成为魔子魔孙呢;还是应该要出离魔的境界,来依于佛陀的教示来修学正法呢?这就是每一个佛弟子所应该要思惟的道理,也是一切的佛弟子所要面临的一种抉择。】----正礼老师《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魔波旬是们佛教里面常常 admin

2020-02-21

因为修行是一个总说,而菩萨从十信位开始,一直到等觉、妙觉,所需具备的资粮的层次,没有办法一概而论,也不是们现在所能够了解,或是说应该进一步去了解。们应该从一般的状况而说,而其第一关就难在说:过分贪求五欲,所以反而被五欲所束缚;要能够多多少少的舍弃对五欲的执取,那才是苦行的初分罢了!第二种快乐是出世间乐,因为它不像受用世间的五欲乐所引生的快乐,但 admin

2020-02-21

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们要怎么样止息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们要怎么样止息们的恶念呢?在这一件事情上佛陀说:你可以去思惟佛陀有种种的殊胜,你可以用念佛。这一个念佛的方法,是和们以前所学习的念佛方法是不一样的。怎么说是不一样呢?因为 admin

2020-02-21

们的古德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的求法心,来为弟子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又何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的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着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 admin

2020-02-21

在这一集中,们则是针对生忍、法忍及无生法忍来探讨。首先来说生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生忍名众生中忍,如恒河沙劫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意思是说,生忍就是菩萨处于众生中,面对一切众生以种种恶害加诸于,心不起瞋恚;众生以种种恭敬供养于,心也不生欢喜;因此,生忍又称为众生忍。正如龙树菩萨说:【菩萨住众生忍中,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打骂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