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先说五施,佛陀是这样的开示的,佛陀说:【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优婆塞戒经》卷六佛陀的开示是说:一切世间的布施,以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为众生所重视的就是他的生命,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维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著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 admin 2020-02-21 |
![]() |
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悲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只是将此福德当作未来世享福的话,那是会消耗殆尽的,如佛在《阿含经》开示:【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要来说,他提到生命意义的省思,我们就要来探讨,佛法本质基本上就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实相,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实相就是三乘佛法的真实义。三乘佛法的真实义就是什么呢?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你的意识觉知心祂与处处作主的意根,这个不是本来就在的,而是被出生的。那么能出生的是什么法?能出生的法能够出生这样一个有见闻觉知的法,然后有处处作主的行相,那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世间人一般想要的万事如意,无非就是家庭和乐、眷属平安,然后资财广大,能够升官发财,总是祈求这些世间的种种事物,所以称为万事;而且希望这样子都能够如意,都是往好的方向,能够获得好的结果。可是我们要想一下,这些世间的万事它是不是可以永远获得,譬如我们的生命、我们的钱财,我们是不是永远可以获得呢?事实上,我们世间的种种事物它是生灭变异的,因为它是生灭 | admin 2020-02-21 |
![]() |
杀猪宰羊、杀鸡杀鸭一世,我相信他们这样干这个行业,一定常常会想到:我这一世到底杀了多少鸡、多少鸭,宰了多少牛羊,我未来世会不会有恶报?一定有想过,我不相信哪一个人不曾想过。可是他除了做这个行业以外,不论做什么行业都失败,都没办法生活,这表示他往世修的福德不够,所以这一世不能净命而活。不说世俗人,说出家人好了:有的人出家后不必去外面托钵,道粮无缺,要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呢,无论您是何种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正见正行而增长道业的,今天我们就谈谈关于需要在职场上去修行的情况----行走职场。不愿意和世间人往来,这是较多人的心声。更极端的,曾有某位师姐哭诉说,只愿意和师兄姐在一起,其他人包括家人(还未学佛)都不愿意相处,因为別人都不能理解她。她觉得只有和师兄姐在一起才是幸福开心的。说实话,当时末学是很心疼,因为呢,和师兄姐 | admin 2020-02-21 |
![]() |
他有一个才七、八岁的儿子,所以临终前,他告诉妻子:我的儿子还小,将来长大以后,就给他现在的财物,让他以此广行治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家产的富翁。这样必定居住在那个一亿里的地方,这样来成全我生存之遗愿啊!当他说完了这个遗愿以后,就舍寿死亡了。居士妇将居士的丧事办完以后,就带着儿子去看家中的财宝,展示这些宝物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的遗言嘱咐,就是必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天,这舍卫国的婆罗门看到舍利弗尊者一个人托钵独行时,就问舍利弗尊者说:尊者您独自一个人行脚,为什么身旁没有小沙弥来服侍您呢?舍利弗尊者就回答说:我没有小沙弥作为侍者,我听闻你有个儿子,希望你能够让他出家,作为我随侍的沙弥。这时婆罗门就回答说:我有一个孩子名叫均提,因为现在还很年幼,所以还不能听从您的使唤及谕令,等他长大以后我就会让他出家,成为您 | admin 2020-02-21 |
![]() |
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它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或三苦)这也是为自己而发的,亦属小愿,称之为声闻行者。或愿我现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来举述《大乘义章》卷九菩萨的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今天略谈一下回向这个法。因为回向这个法非常深入,所以我们今天略谈佛教回向的实践。回向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善净法,这是一切的菩萨都应该要彻底实践的善净法。但是回向这个功德法,是比较属于事修的部分,需要努力的去实践;而回向这个功德法,乃是成就佛道广大福德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加行。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有开示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 | admin 2020-02-21 |
![]() |
自利利他,如果我们这里把它再讲得更清楚一点,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发下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自利利他,就是自度度他,自己要成佛,也希望众生成佛。四弘誓愿大家都知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需要提醒菩萨一点的是:四弘誓愿几乎是每个学佛的人都会发,可是他却不一定知道这个四弘誓愿已经蕴含了我们从菩萨发心,乃至成就佛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再引用一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4来说明报果跟余果,乃至愿。报果、余果,这里是要来补充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报果、余果,乃至于有一个愿的这样子一个势力。让我们来看看自誓作约,就是自己设定下一个发下誓愿:如果不做善事,那我一定要惩罚自己。反过来讲,您如果因为发下了恶誓愿,迎向了恶誓愿的话,刚好是跟刚刚所说的自誓作约要来如实四种修,产生了一个相反的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证信之后,我们现在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三资粮里面的第二个资粮:叫做愿。这个愿又有分邪愿、恶愿、许愿、善愿以及正愿。这个邪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心术不正,他就发起愿力:我要驱使什么样的鬼神,我要供奉什么样的鬼神,然后我利用那个鬼神;向他求愿说:希望你帮我把某某人让他生病,让他受害,这样子就叫做邪愿。因为他发心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要先探究:业力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业力虽然不是东西,但影晌我们非常的大。业----一般人都想得很神秘复杂,但它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简单的说----习性、惯性,就是业。我们过去生贪惯了,生气惯了,无明笼罩惯了,所以这一生也是一样照那个习惯去做。如果我们今生听闻正法,精进修行;刚开始心里面会产生冲突,一方面会觉得:喔!这香肠好好吃也!这腊肉好香哦!可 | admin 2020-02-21 |
![]() |
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它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或三苦)这也是为自己而发的,亦属小愿,称之为声闻行者。或愿我现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大家想:这是佛经讲的,到底有没有人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而灭除戒罪的?在我的学员当中,有一个人真的是这样忏,他也忏到好相出现。他犯了十重戒当中的其中一戒,但是他,他受菩萨戒是在别的地方受的,但是他当时受戒以后,对于这个戒不太在意,所以他犯了戒罪。但是来到正觉同修会以后,在讲戒律的当中,有讲到这一个部分,会下地狱的这一部分,他感觉很恐慌;所以他发现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有说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小愿,那是因为这个愿望很简单可以完成。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非常的广大,所以说我们在这个世间只要能够努力,愿意来相信、愿意来发愿、愿意来念佛,那一定可以往生,所以这个叫做小愿。另外一个是声闻人或者是缘觉人,他们只是想要解脱自己的生死,像这一种虽然在佛法中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解脱,可是这个愿太小了。因为当他入无余涅槃之后,他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