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今天们来谈一谈佛法中的孝道,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 admin

2020-02-21

们现在要来跟各位介绍的就是所谓的三福净业或是净业三福。三福净业为什么们要来修行呢?如果说们纯粹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分其它的品位啊!们怎么样来提升们的品位?让们的品位可以高升?也就是说当们越努力能够修集越多的福德跟智慧,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就越高!那们成佛的速度就越快!如果们想要度化众生当然就不应该慢啦, admin

2020-02-21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们的摇篮,看着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admin

2020-02-21

为了满足这种冠冕堂皇的快乐,末学很少自反省;然而支撑自己这种浮华假象的,却是全家人默默地忍耐种种委屈与愤怒,以及对佛教的日渐深刻的误解:怎么学佛了,却变得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了?眼里只有道场,只有师父了?这是哪门子佛法?于此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与世间善法中的大公无私,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自己身为一名公职人员,所谓的大公无私,其定义应该是在工 admin

2020-02-21

不管们身在哪里,不管们离开父母多远,在牵挂着们的父母眼里,永远都像是个长不大而且需要被呵护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法,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法真实义味,得大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大孝顺之道。譬如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开示了:子女应当如何孝 admin

2020-02-21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admin

2020-02-21

比如,妈,你渴了吗?给你沏杯茶吧?爸,你饿不饿?等。6.密切关注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必要时,带父母看医生。定期给老人做全面体检。7.时刻关注父母服用的药品。老人记忆力下降,用药安全是大隐患。子女要时刻清点父母常服的药品,用备忘录或者手机设置提醒,准时提醒父母按时按量服药。8.带父母逛逛公园。跟着老人的步伐,尽量走慢些。9.如果无法每天陪父母散步,不妨在周末 admin

2020-02-21

有很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老去这样一种生命状态的关注,也曾被那首当你老了所打动。但歌里唱着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不禁让想到,在世间流浪生死,有多少人能看到灵魂的真相?除了多情慈悲的菩萨,有谁能真正爱到你的灵魂,有谁能真正洞悉到青春的欢畅与苍老的皱纹无异,能真的心甘情愿对你喜舍如初?或许很多老人都会像前不久去世的 admin

2020-02-21

们今天要说的故事是引用自《杂譬喻经》这一部经典,因为《杂譬喻经》相似的经名这样子的佛典有很多种,那这一部的话,特别是后汉大月支的沙门支娄迦谶所翻译的,这取自于这部经的第十一则。们来看看这个经文:【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 admin

2020-02-21

们看待一个人时,说他是男人或女人,不是看他的身形,而是看他的心性;这个人的心性如果是个女人,即使他是男儿身,们也说他是女人,因为他只是男人中的女人。如果是个女人,但是她的心行、口行、身行显现出来时,都是丈夫相,们就说她是女中的丈夫,本质上是男人。菩萨在世间,应该这样看人才对,不是纯凭表相来看的。通过下面佛说的女人八十四态,们可以对照一下自 admin

2020-02-21

今天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些法义与“断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 admin

2020-02-21

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们的成佛之道得以顺利的进行。因此,每一位菩萨都应该要勤修十善业道,以迅速的增长和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作为进修佛道的基础。......什么叫做十善业道呢?所谓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首先说身有三道,身的三道就是杀生、偷盗、邪淫( admin

2020-02-21

们都知道五尘分别对应至五识,为五识所了别,而事实上包括法尘及五尘上的细相都是需要靠意识来了别的,因此意识所缘的境界,可以说范围是非常广大。譬如说,对于由色受想行识聚集而成的五阴假,意识会把这五个法合起来当成一个有情,虽然这五阴刹那生灭,可是意识心仍然会把有情的五阴当成是连续性的法,而认为有一个真实的五阴存在;同时意识也可以缘在五阴变化上面所显 admin

2020-02-21

蜂鸟妈妈吓坏了,生怕象群也会去碰倒它所住的那一棵小树,连忙上前向象王求情,它说:“尊贵的象王,您的力量好似五座山那样的高,现在您带领着臣民前进这儿,的力量太小,又恰好生了一窝孩子,没有能力保护它们,求求您帮帮,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象王并不因为彼此身分相差甚多,安慰着说:“蜂鸟妈妈!你不要担心,现在就站到你的树前,保证队伍不伤 admin

2020-02-21

也许有人心里想:这是不是讲梦话?说不然!这些感应,们几年来是感应多了;不谈个人的感应,光说共同的感应好了:不都一直缺水吗?当你水不够了,就以台风送水给你,把强风送给别人。们前些时候不是很紧张没水吗?所以又送水给你啦!只剩南部缺水比较严重,还得要那边多一些人证悟,心性改变了就会有好的影响出现;断三缚结的人在末法时代是世间少有的,而们又增加了实 admin

2020-02-21

后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们的荔枝,们现在进去,小孩自然惊慌,万一掉下来出事就不好了,先让他们摘一会儿,们在外边先看看富豪笑说道。德大师默然片刻:你送回火车站吧,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这次轮到富豪讶然了:大师何出此言?是的先生,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其实人的行为就是风水......也是命运......没有品行、自私自利之人,再怎么勤奋努力奔 admin

2020-02-21

同样地,出家人可以获得其他出家人往生后所遗留的财物,但若从命过比丘取得财物时,如果所取并不如法,那是从谁边得罪呢?这里们分成三个部分来说:第一种情形是:如果已经有过羯磨了,羯磨就是主持诵戒及所结界的道场中的事务;意思是说:如果已经有了共修团体或道场,其中主持诵戒及管理道场事务的僧人就是羯磨僧。如果有命过比丘所遗留的财物,必须经过羯磨时由主持羯磨的 admin

2020-02-21

有时候主人会给奴仆某些财产,但仍然是共有的;而主人的财产也是与奴仆共有的,所以奴仆财产,先悉生意与主同共,既然大家共有,但是后来奴仆起了贪心,心中想要把某些财物据为己有,就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直接取来据为己有,他心中有疑:这样私下拿了过来就应该算是所有的吧?所以就藏了起来,让别人都找不到。可是后来又想:就算藏起来了,但这东西应该也有分、主人也 admin

2020-02-21

今天们要来探讨: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 admin

2020-02-21

贪爱钱财而又吝啬的人会有什么果报?任何善恶业,都是因于们身口意行的造作;身口意行是从如来藏—从第八识—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当中生灭法的一部分;依五蕴当中七转识的造作有了身口意行。生灭的五蕴它虽然是刹那生灭、刹那就过去了,不是常住之法,可是依这个刹那生灭出生的五蕴而有的身口意行,所造作的这些身口意业,在生灭的五蕴落谢之后,却依然会储存于如来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