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佛法内容的主轴三乘菩提当中,无论是以佛菩提般若智慧,或者二乘声闻菩提的解脱智慧,同样都要面对生命中一个根本的严肃课题:那就是如何透过佛法的修习来解决生死的问题?如何挣脱无始以来生命在世间系缚、六趣轮回无穷尽的苦?所以我们应从透过佛法的智慧,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开始,清楚且正确地观察生命中苦的现象、苦不断形成积集的过程、苦灭解脱的涅槃境界,以及如何 | admin 2020-02-21 |
![]() |
例如我们所知寺院午供施食的供养偈曰: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所以出家人每日午供时,都会有施食的仪轨,而且不单单给金翅鸟,也给旷野鬼神众,和罗刹鬼子母等众生受用。诸比丘!其诸胎生金翅鸟王,若欲得取卵生龙者,实时飞向彼居咤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下观大海,即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因而衔取卵生龙出,随其所食。又复胎生金翅鸟 | admin 2020-02-21 |
![]() |
女主角因为以前发生过一次被暴力伤害的事件,她二十七岁时某一次被人打得头破血流并且没穿衣服,只铺着床单被遗弃在某处,那次伤害重击她的脑部,从此之后她就失去记忆了,而且她每天只有一天的记忆!隔天醒来就完全都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情!就象是有一部电影《我的失忆女友》那样。这部片非常的精采,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坏人?当然(葛格)我在这边不是要讲这部片的剧情,而是 | admin 2020-02-21 |
![]() |
《菩萨正行》,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作罪、无作罪、及得戒之释疑,同时这一集我们也将针对几个疑问来解释。首先我们来介绍道与业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作跟无作的戒罪差别。前面四集我们没有说到贪、瞋、痴等三意业,只说杀、盗、淫身三业,以及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等口四业,意业还没有说到,因此我们先作一个总纲的说明。身三业和口四业既是道也是业,因为身业的杀、盗、淫三 | admin 2020-02-21 |
![]() |
接着我们要继续说明下面一段的经文,这一段经文如是说:【若有说言: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无住,云何名杀?一念不杀,微尘不坏;若一不杀,多亦不能;云何言杀?是义不然!何以故?虽复现在一念不杀,能遮未来使不起故,故得名杀。以是义故,不可以见一处无杀,举一切处悉便无杀。有人刺手,则便命终;或有截足,而命全者;头则不尔,刺截俱死,若有作已得大罪者,是名业道 | admin 2020-02-21 |
![]() |
接着我们来说明一下,十恶业道各有三种出生的原因。十恶业道都有它三种出生的原因,从什么地方出生呢?经里面这么说:【善男子!是十业道各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瞋生、三从痴生。】(《优婆塞戒经》卷6)这个意思就是说:十恶业道中的----业道各有三种引生的原因。哪三种呢?第一个是从贪引生,第二个是从瞋引生,第三个是从痴引生。也就是十恶业道都各有三种出生的原因,也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先来看一下贪的根本、方便、成已这三事。《优婆塞戒经》卷6如是说:【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贪爱之心,想要变成自己的所有,这个就是贪的根本罪。如果起了贪得的心,根本罪成就之后又发起了烦恼心:也就是说,心中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都知道十善业是一切佛弟子所应当戮力奉行的,因为十善业是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善法的根基,而十不善业是一切众罪的根本,因此在菩萨的长劫修行中,都一直要修十善业。在上个节目中我们谈到,因为众生的十善业而感生种种的器世间依报,相对的十善业也使得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正报身,因此正报与依报是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因为众生的如来藏能够执持诸法种子,才能使得这些因果业报 | admin 2020-02-21 |
![]() |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而这里面众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是要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相信这个议题也是大家都非常有兴趣的,当然它也是很重要的知见。首先我们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在《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中的开示:【时,先生梵天即自念言:我是梵王大梵天王,无造我者,我自然有,无所承受,于千世界最得自在,善诸义趣,富有丰饶,能造化万物,我即是一切众生父母。其后来诸梵复自念言:彼先梵天即是梵王大梵天王,彼自然有,无造彼者,……能造万物,是众生父母,我从彼有。】(《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这样的错误认知是因为对于事情的观 | admin 2020-02-21 |
![]() |
太岁星这个木星,是我们太阳系九大行星里面的第五颗星,也是里面最大的一颗星。那这颗星它为什么会称为太岁呢?这是跟中国的天干地支的阴阳五行、还有易经易理相关的。因为木星运行太阳一周,刚刚好是十二个地球年;也就是说,木星绕太阳一周,差不多就是地球绕太阳十二周。那其实也不是刚刚好是十二年,大概以精确的天文学的估计的话,应该大概是在十一点八六年左右,这也就是 | admin 2020-02-21 |
![]() |
现在我们来谈谈,有关祭祀的一些正见。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如果我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方来祭祀的话,这个布施到底有没有人领受到?如果有的话,那么是由谁来得到供品的受用呢?关于这个问题,世尊开示说:【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shè]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由我来为各位菩萨讲解断三缚结。为什么要讲断三缚结?因为只要你能够了解三缚结的内涵,你就可以自己判断什么人可以依止?什么人不可以依止?同时也知道,声闻菩提的路应该怎么走?断三缚结,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说,第一个部分是三缚结的内涵,第二个部分是三界中的我见,第三个部分是如何断三缚结。我们先来讲第一个部分三缚结的内涵。什么是三缚结?三缚结其实就是三种烦 | admin 2020-02-21 |
![]() |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种种的现象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而这众说纷纭里面,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是要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相信这个议题也是大家都非常有兴趣的,当然它也是很重要的知见。首先我们来看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都知道持戒在学佛过程中,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戒法可以说是诸佛世尊为了让我们在修行路上,能够安全又快速的前进所制定出来的;戒法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应该要作,以及什么不应该作。它是诸佛世尊以无量无边的智慧,对于因果之究竟了知,而为我们所制定的;因此,凡是佛子们,都应该要确实遵行。因为戒法是以利益佛子成就为目的,也是遵循三界因果律而制定出来的;因此依之确 | admin 2020-02-21 |
![]() |
另外一种死亡的过程,是属于造善业及断我见,或证得本识眞如的修行人。冷触的位置恰好相反,是从脚底开始舍身,而从脚底首先生起冷触,然后往上到心脏;此时意识仍然存在的时间会比较长,属于正知舍寿,不同于造恶业的人。这一类人只看见未来世的美好境界等他前往,并无四大分离或肢解的痛苦。造恶业的人由头部先舍身,恶境现前,而且死亡不久就无意识存在了;短暂的意识存在期 | admin 2020-02-21 |
![]() |
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说到在佛法中,有关往生者的中阴身现形的三个法则,就是随业、随重和随愿。今天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中阴身现起的过程,接续前面的随业、随重和随愿的三个中阴身现形法则。我们今天在节目的一开始,先举一个譬喻,来简单地说明法界的这三个规则。大家都知道在地区,要进入大学就读有一个制度,叫作大专联考分发制度。大专联考的分发规则有两个条件,一个就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今天要来继续为大家解说马鸣菩萨在论中说: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大乘起信论》卷1)论中的这句话,我们想要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来举证,一方面举证,一方面作为解释。经中说到:当知一切众生身中,诸佛法身亦不可毁灭。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 | admin 2020-02-21 |
![]() |
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的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装饰、玩乐等等的摄受滋养而没有缺乏,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而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追问:那么,生而为人,为什么会生而不平等呢?小儿时期的个性,有的小朋友顽劣、有的小朋友温驯,长成后,资质发展,不肖贤良,个个的发展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更常有的现象是:有人是含着银汤匙出世,享乐一生;有人是贫穷出生,艰苦一生;又有人是豪富出世,中年破败;更多人是贫困出生,晚年有成;做奸犯科者,竟然得果善终;循规守法者,往往颠沛流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