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无观》一切种智是讲们的第八识里面,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种子又名为界,又名功能差别。了知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就称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的时候,就称为道种智,也就是地上菩萨的无生法忍般若智慧。《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真心如来藏不但含藏们见闻觉知心的种子,含藏着时时思量、处处作主的意 admin

2020-06-08

  今天诸位听了这些说明以后,了解了,千万不要去跟着人家散播错误的观念:说如来藏是施设的法门,没有这个东西啊!不要跟着人家去作错误的散播,不然你就会成就谤法的共业了。这个请大家要特别注意啊!《心经密意》 admin

2020-06-08

  恶见即五利使,所谓: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如果有人悟得如来藏时,见等五个恶见就会跟着断除;如果修学声闻法的四念处观成就时,也会跟着断见等五个恶见;以上所断的烦恼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但是其余的五个烦恼却是修所断的烦恼,并不是见道时可以断除的。这五种修道所断的烦恼,和恶见等五个见道所断的烦恼,合称六种根本烦恼。------- admin

2020-06-08

  匪唯古来诸多证悟祖师如是说,佛世尊于《楞伽经》中亦如是说,即是假为人悉檀而述第一义悉檀也!佛地真如之神用,微妙广大,非诸等觉菩萨所能稍知;然而此一神妙难宣之广大功德早已含藏于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中,是故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本已有之,马鸣菩萨初未否定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之本已存在也。然而因地真如究非佛地真如,差异极大,悟得因地真如时仍无法获得佛地真 admin

2020-06-08

  可是究竟涅槃的道理,很少有人能在讲《心经》的时候加以解说,们在这里为诸位稍微加以宣说。由于佛地的第八识具足了常乐净四法,所以才称之为大般涅槃,才是《心经》所讲的究竟涅槃。这种涅槃不是定性声闻的大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也不是缘觉所证得的涅槃;他们的无余涅槃不叫大般涅槃,只能称为二乘涅槃!这是六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具足的涅槃,但是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的本 admin

2020-06-08

  声闻人是从断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 admin

2020-06-08

  而《心经》则是:从般若系列的经典,浓缩成《金刚经》,再浓缩成《心经》;所以它告诉们的就是因地的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心经密意》印顺法师说:如来藏的思想,富有外道神的色彩。是后期大乘佛法与外道思想合流。们却说他讲错了,为什么错呢?因为外道所说的神只是意识心第六识,大乘佛法所说的如来藏却是第八识,是阿含里面佛所说名色因、名色本的那个第 admin

2020-06-08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三界中的自灭除掉,因此而证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是什么境界?现在来说明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余依涅槃,也就已经没有余苦所依了。一般人总是想:一定要有个所依。因为没有依靠的话,那还得了!孤伶伶地好可怜!但是告诉你:如果想要证得解脱果,就得要无所依,有所依就一定会轮回生死。无余依涅槃为什么叫做无余依?们刚刚有讲有余依涅槃,也 admin

2020-06-08

  所以,阿赖耶识也是异熟识;但是分段生死现行的烦恼(思惑)断尽了的时候,就改名为异熟识,已经不再有阿赖耶性了,所以当们说异熟识的时候,那是代表这个人的第八识心已经没有阿赖耶性了,代表这个人已经是阿罗汉位的声闻人或菩萨。因此当们说阿赖耶识的时候,意思是:这个阶段的第八识是具足阿赖耶性与异熟性的。如果是说异熟识的时候,意思是这个阶段的第八识已经去掉阿 admin

2020-06-08

  』如何无法可于无中立为第一﹖」答:「亦不说诸无为法其体都无,但应如所说而有:如说此声有先非有,有后非有,不可非有说为有故有义得成。说有无为,应知亦尔:有虽非有而可称叹,故诸灾横毕竟非有,名为离染,此于一切有非有中最为殊胜,为令所化深生欣乐,故应称叹此为第一。」以诸无为法或为心识所缘(除灭受想定、无余涅盘)或非所缘,建立法名,非实有法。依断惑离染、 admin

2020-06-08

  (《长阿含经》卷21)就是说,在空劫之后,这个世间就开始初起——渐渐有开始生起的时候,而且生起的时间也很长久,不可以用一般的日期去计算的,因为太长久了!那生起之后会怎么样呢?们看看经文怎么说:四者天地成已,久住不坏,不可以日月岁数而称计也。是为四事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日月岁数而计量也。(《长阿含经》卷21)也就是说,如果成了之后,就会有所 admin

2020-06-08

  这个五观堂所说的就是说,当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到说: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 admin

2020-06-08

  佛弟子当了国王之后,和一般世间人有什么不同呢?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是如何说的。在《瑜伽师地论》〈摄受品〉当中,弥勒菩萨曾经谈到,大菩萨在修一切行的时候,有六种善于摄受众生的方式;其中谈到第二种增上摄受的时候,就有提到,当菩萨身为国王的时候要如何摄受所管辖的臣民。论中的意旨大略是这样说的:如果身为国王的时候,不应该加诸苦痛在子民的身上,也不应该断除他 admin

2020-06-08

  未到地定这个佛法名相的解释,就是未到初禅地的一个定力,未到地因为就四禅来说,初禅有初禅的地,也就是有所谓初禅的境界,二禅也有二禅的境界,三禅也有三禅、四禅也有四禅各自互别的境界,每一个禅都有根本禅──禅定,就是们叫作根本定。根本定之前会有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者方便定,换句话说,您证得欲界定,还在欲界的层次的时候,您入了未到地定了,这个未到地定特别是 admin

2020-06-08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admin

2020-06-08

  在佛法里面这个饮食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们有情为什么会在这个世间轮回生死?而轮回生死就是因为们对于世间有种种的贪着。而且贪着的内容除了们对饮食的贪着之外,事实上们还有种种心理上的贪着。譬如说,们吃了好吃的食物,这个食物对们来说,不是食物本身这个物质的受用而已,事实上们还有受用种种心理上面的饮食。所以,饮食就佛法来说,们有所谓 admin

2020-06-08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见之加行;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admin

2020-06-08

  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 admin

2020-06-08

  这个海不是们这个地球上的海,是香水海的那个海。要知香水海有多大?去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无量寿佛的佛眼有如四个大香水海那么大,而且清白分明。然后祂身上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光明,都像一个须弥山那么大。世尊又说:再来要想弥陀世尊的圆光。(圆光是指佛身周围的光)。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由旬,有佛光芒照射一个大千世 admin

2020-06-08

  第一类叫作中般涅槃,是说这一个人在此生结束,中阴身一现起之后,他会发现怎么没有入涅槃呢!于是把其中的道理想清楚,把五上分结断了,就成为四果阿罗汉,马上能入般涅槃;或者在中阴身现起一段时间之后,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或者是在下一世投胎之前,断尽五上分结而入涅槃。这一类三果人,他的根性最为猛利,因为他们本来的修证,就已经快接近四果的原因。第二类叫作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