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很明显就是从理和来说,因为一切的僧都是五阴所作,如果离开五阴尚且没有我的存在,何况能有僧呢?而且每一个众生五阴的一一阴,能缘及所缘的境相都各不相同,但都不能独自现行运作,而须多阴和合积聚才能现行运作。譬如:行阴必须有色、受、想、识四阴才能现行运作;想阴必须有色、受、识这三阴才能现行运作;受阴则须有色阴、识阴与如来藏才能现行运作;而识阴也须有色阴与 | admin 2020-06-08 |
|
六斋日:若逢大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若逢小月,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十斋日:大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日小月:为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七、廿八、廿九日佛法是生活中的实修实证,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所以吃素和我们修行学佛,实在有很密切的关系。食 | admin 2020-06-08 |
|
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别而生执着,续造诸业行;复由阿赖耶识收藏诸业行种子,如此种子生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交互影响,因此后有不断。阿赖耶识本体是无记性,而所含藏的业种亦属无记性,一旦现行时就会有善恶性;当因缘会遇导致业种成熟时,阿赖耶识便依此诸业种,透过 | admin 2020-06-08 |
|
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是未断萨迦耶见之博地凡夫,而且是落入外我所而贪求女色的极重贪者。因欲界众生都贪着色声 | admin 2020-06-08 |
|
离系果:乃是修八支圣道,灭诸烦恼,如断除我见、我执,离开三界系缚之果报。此果报,十不善业中无;唯于佛法中修八支圣道,灭诸烦恼,造十善业道,而转成清净之业,方能得之;若诸异生凡夫,不断我见而以世俗道灭诸烦恼,此不究竟故,所以非离系果。--------《广论之平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正雄居士 | admin 2020-06-08 |
|
你听说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了:「那我也有佛性,我也有真如,我将来也可以成佛。」你这样叫做「名字即佛」。《大乘无我观》名字即佛: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谓生死本际即是真如,真如在因地时虽然常在生死轮回,而本体不生不灭,本自涅盘,与佛无异;众生闻此,了知自身本体与佛无异,即是名字即佛。菩提本体于无始来常处烦恼壳内,烦恼由此菩提本体种子生,然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你听到「名字即佛」、「理即佛」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开始修学用功了;用功的时候,你去熏习正确知见,然后你开始寻觅;寻觅就是观行、观察:倒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里?倒底我的佛性要怎么样才看得见?在你还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叫做「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统统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大乘的见道和二乘的见道不同,二乘见道了就是断三缚结,可是大乘的见道,因为它是属于般若中观与种智的部分,所以叫做证得「人无我智」。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 | admin 2020-06-08 |
|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 admin 2020-06-08 |
|
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能毁犯;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才能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 | admin 2020-06-08 |
|
到了三地满心的时候,他的无我现观,叫做犹如谷响,也就是一切法音的宣流都好像山谷的回音一样。证得犹如谷响的现观以后,就正式进入四地而修无生法忍。《大乘无我观》进入三地以后要修学什么?三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慧学,和应修的檀波罗蜜的福德已经圆满,所以修学禅定等法 | admin 2020-06-08 |
|
四地满心的无我观,名为如水中月第四地的入地心,他就要检讨:「我接下来要修学什么?」要修学亿法明门——四地无生法忍。这是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这个增上慧学,要地地进修,一直都不断的,直到绝对究竟圆满为止。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 | admin 2020-06-08 |
|
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四地满心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慧学;从三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三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三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 | admin 2020-06-08 |
|
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 | admin 2020-06-08 |
|
七地的无我观就是断尽我执、及我执的大部份习气,证得念念入灭尽定,我执永不现行,我执的习气种子也很少现行。七地菩萨所须修证的是念念入灭尽定,要靠修习方便波罗蜜多而得。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 | admin 2020-06-08 |
|
八地因这个如幻观的法无我智成就,而且有方便善巧波罗蜜的完成,所以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这个时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于这个缘故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要成就愿波罗蜜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无我现 | admin 2020-06-08 |
|
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十地满心时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萨又叫做法云地;这是因为圆满了大乘的无我观,所以成为法王子。这个时候,十地菩萨就像国王在很多王子里面选出来的一个太子一样,成为诸地菩萨中尊。可能你会想:这样可就太好了。可是,先别高兴太早,因为接下去更难修——要在种种境界中实践大乘的无我观,而不只是现前观察而已。------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去,你进入等觉菩萨位了,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你我所能修的;怎么说呢?譬如某甲来跟你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你就得要当场挖给他,不可以迟疑。另外一个人来说:「我需要一斤人肉」,你就要当场割给他;他说我需要你的命,你就得要送给他。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于一切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