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便生大我慢,以圣者自居。大妄语故,诽谤真善知识正法故,便成就无择地狱重罪,佛子慎之!慎之!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 | admin 2020-06-08 |
|
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便生大我慢,以圣者自居。大妄语故,诽谤真善知识正法故,便成就无择地狱重罪,佛子慎之!慎之!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生命实相之辨正》禅宗的公案,就是要让人证悟真心的最直接的法门;把祖师证悟的过程记录下来,或是祖师帮助别人证悟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禅宗的公案。我们先来说明:禅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阿含经》里面早已宣讲如来藏,如来藏就是「真我」;却完全异于常见外道所说的我,完全异于佛门凡夫所知的觉知心我,完全异于外道所说的神我、梵我。又讲另一种解脱色,这个解脱色就是菩萨恒常不坏的意生身,以及十方如来住世而有的应化身。诸佛常常化现于三界中的报身,加上应化身,都叫做解脱色,这种色法是永远不坏的。已经具足证得四种涅盘,断尽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圆敎天台宗对如何是佛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天台宗对于佛有六即佛的说法。所谓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以及究竟即佛。在说明理即佛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什么叫作名字即佛。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 | admin 2020-06-08 |
|
诸位来到这里,我看你们的真如佛性,了然清楚;我们看那些俗人们,连听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他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理上也是佛——是因地的佛,也有这个理体,所以叫做「理即佛」。《大乘无我观》理即佛者:涅盘即生死,菩提即烦恼。谓众生身中本有涅盘法性---如来藏不生不灭,而众生不知;众生身中自有本觉,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而众生不知;烦恼客尘染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然后你把这个加行位,也就是我们所教的正知见都熏习了解了,你可以去证实我们这个世间法上及佛法上所讲的一切「名」——我们的显境名言、表意名言——都是虚妄,包括今天我所讲的这些名言的义理和意思也是虚妄;再去证验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的心——这个自性也是虚妄;然后再从名、义、自性这三个法里面, | admin 2020-06-08 |
|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大乘无我观》《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 | admin 2020-06-08 |
|
当你以七住十住的如幻观,以及十行位所成就的阳焰观,你再进一步来修学观察,如实的去观察:能取的我、所取的境,就是「我」的全部了;换句话说:我们所有的人,在人间全部的法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种,离不开这六种,无法超出这六种;而这六种法当中,就是我们能取境的心,在这六尘万法里面混来混去;乃至我以这个如幻观、以这个阳焰观,在修菩萨六度万行的时候,其实 | admin 2020-06-08 |
|
凡夫性消除掉以后,你的菩萨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足十行位的性种性;可是圣性发起以后,你还进不了初地,还得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于无我无私广益佛子的修行过程中,才能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初地的道种性。--------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在宗通部分,当菩萨明心了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仍然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否则还是会退失菩提心,因此 | admin 2020-06-08 |
|
凡夫性消除掉以后,你的菩萨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足十行位的性种性;可是圣性发起以后,你还进不了初地,还得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于无我无私广益佛子的修行过程中,才能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初地的道种性。《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凡夫性消除掉以后,你的菩萨圣性才能发起,才能具足十行位的性种性;可是圣性发起以后,你还进不了初地,还得要在十回向位中,再修十种回向的菩萨行,利益广大佛子;于无我无私广益佛子的修行过程中,才能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初地的道种性。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心缘异想,不善思惟;身口多恶,好憙多语;诸根闇钝,发言多虚;常为欲觉、恚觉、害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个身见,梵语音译为萨迦耶见,就是以五阴我为身,又称为我见。第二边见,就是落到断见或是常见中,不然就是有增有减的执着中。第三邪见,总括来说,就是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颠倒妄见都可说为邪见;其中拨无因果,认为造恶不会有恶报,行善也不会有善报,使人不修善道,这是佛法中最偏邪的错误见解。再来是见取见,就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也不管自己的看 | admin 2020-06-08 |
|
那什么是(声闻菩提所说的)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如果是说入于有想的境界或入于无想的境界,我们就要把它作一个区隔:什么是有想,什么是无想?刚刚解释过无想定的大约内容了,无想定就表示定中意识心不存在,才可能没有知觉,因为意识心一旦生起存在时就一定会有知觉。这是因为意识心一旦现起了,就一定会有五个遍行心所法及五个别境心所法同时运作,所以一定会有知觉,有知觉的定就总称为有想定。这样子了解有想定与无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