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恒与众生相应,因此《胜鬘经》说︰「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的过程,还是会有妄念,会分散忆佛或者安住于一境的定心,那要如何看待呢?在心如果散乱的状况下,们就没有办法止静;当们打着妄想,们就没有办法好好的忆佛,那么这个散乱会有哪些样状呢?们来藉着无着菩萨的分类,略为了解一下。 admin

2020-06-08

  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 admin

2020-06-08

  那,什么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想要证得解脱果的话,应该要作什么呢?要断见啊!断见是第一步。见断了以后,修所断的烦恼也要把它断掉,就是把执断掉。所以见的断除和执的断除,都完成了,那就是解脱果的所作已办。在三乘共通的解脱道上的修行,对于见有没有断除,一定要去详实的观察;对于执有没有断除,也要去详实的观察。你必须去观察:五阴虚妄,十八界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所断之疑见,乃是因于已断欲界身见故,对于「欲界」之错误见解,已经了知,无复生疑,故名已断疑见;亦因断「欲界身见」故,于诸方大师所说法中,已能判断彼等是否已断「欲界身见见」;于诸方大师之已断欲界见者,能如实知;于诸方大师之未断欲界见者,亦如实知见,故名已断疑见;由如是断疑见故,佛说初果须陀洹人「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甘露法 admin

2020-06-08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见、疑见、戒禁取见;欲界中之不如理作意所生之三缚结,若有真实明师指导,利根人甫闻即断,成初果人,从此永不再执欲界中之无念灵知心为真如心,「欲界」之邪见已经永断故;由永断欲界见故,疑见及戒禁取见随之永断,分证解脱,不受欲界见所惑,预入圣流,名为真实声闻初果人也。《甘露法雨》 admin

2020-06-08

  --------《甘露法雨》初果人已经灭尽了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 admin

2020-06-08

  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见、戒禁取见、疑见;二果人又再进修,求断五下分结,向三果解脱境界迈进。三果所断五下分结者,首为二果时所未完全断尽之欲界五欲贪,谓薄地所残余之欲界五欲小小贪爱,是名欲贪永断。次为瞋结,谓于欲色界中之违逆境上所起之瞋心,亦已断除;此谓于违心之境虽犹于心中起微瞋,而不复现行——永不复生瞋之口行身行;当知 admin

2020-06-08

  们这么说,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你凭什么说甘露是欲界的法?」那们就来说明一下;甘露,不管它是谁降下来给求甘露的人,请问:「这个东西是不是食物呢?」是!「这个东西有没有香味呢?」有!「这个东西吃进嘴里,舌头尝了,有没有味道呢?」有!既然有香味,有甘甜味,又是食物,那就一定还要加上舌头的触——接触它。甘露既是食物,就有色尘、有香味、有触尘、 admin

2020-06-08

  」------《佛说不增不减经》--------平实导师《生命实相之辨正》在学习菩萨戒的受持之前,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菩萨。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 admin

2020-06-08

  如是一切种智正理固说蕴处界无,实则正说法界之实相--一切法界根源之第八识如来藏。--------平实导师《与无》般若是菩萨六度的最后一度。很多刚学佛的人常常会问人说:什么叫做‘般若’?后来有人说:不!这不念‘班若’,要读作‘钵惹’。般若从字义的表相来解释,通常说它叫做智慧;可是,如果一定要把它翻成智慧两字的话,也有问题啊! admin

2020-06-08

  《大乘无观》 admin

2020-06-08

  《大乘无观》 admin

2020-06-08

  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诸位!你们常听到有人说:「去受菩萨戒了,所以现在持菩萨戒了。」对不起!你骗人!你这个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满心开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学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严谨,戒行圆满,心地清净,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再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当中也是法无——无生法忍。《大乘无观》 admin

2020-06-08

  佛心,佛心是常乐净的,是断尽第八识中烦恼障的一切习气种子随眠——也就是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已经断尽,并且断尽第八识中所知障的一切上烦恼随眠,这样才叫做佛心。换句话说,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断尽以后,所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已经全部断尽了,只有无漏种子;第八识心所含藏的全部种子都永远不会再变异了,也不能再增长了,因为已经究竟圆满了。一切的有为法也跟 admin

2020-06-08

  那么要修集哪些福德资粮呢?这个福德资粮修集的前提,们要先跟大家解说的,就是善根的修集。也就是说,你要具备实证般若的福德资粮的前提的第一个,首要就是善根的修集。那善根之首就是什么?就是信根。这个信根呢,们从菩萨这样子次第修证上去的阶位来为大家说,比如说十住位之前的十信位。十信位的修集,十信位的满心要进入住位,得要多劫于三宝修恭敬供养,而让自己能于 admin

2020-06-08

  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讲记佛说:若能 admin

2020-06-08

  并且,忏悔是佛陀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也就是忏和悔;这是一切佛弟子应该保持的功德善法,但是们却要知道忏悔的精神以及忏悔的要领。所谓忏就是发露,而悔就是永不复作、后不复作。如果能够如法地实践忏悔,那这个人的功德就是无量无边。佛陀也在经典当中有开示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所以,若要成 admin

2020-06-08

  这段经文已经为们具足宣说,若怀惭愧忏悔者必能除灭罪业,回复本来清净自性的道理。阿阇世王在世尊慈悲护念之下,殷重发露忏悔杀父重罪,后来也得到无根信,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努力护持正法以赎前愆。--------《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惭、愧二法是属于七圣财当中的两个--信戒惭愧闻舍慧,就是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多闻财、舍心就 admin

2020-06-08

  (《佛说佛名经》卷1)就是说,这三种障彼此之间有着先后因果的关系:众生因为有见、执等种种烦恼的缘故,就会造作恶的身口意行而种下恶业种子;将来种子成熟,就要去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 admin

2020-06-08

  但是在恶见法尽而趣向无余涅槃的修证过程中,最难的是三果后、四果向时的断慢。在解脱道的修证中,不论大师或学人,慢永远都是最难断的。慢,正是慧解脱、俱解脱修习者最难突破的地方;它的难以突破、断除,原因都是由於不曾确实的理解慢的真义,不能确实理解的原因则是由於被现代的假名大师们误导所致;若有人已证三果而不能确实断除慢,以致无法取证第四果,其原因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