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末那识处处作主,恒内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也执意识觉知心为我,复执五根五识为我,祂恒欲了别三界诸法,普遍计度,执为真实,所以名为“遍计所执识”;因此而说意根与我见、我慢、我爱、我痴等四烦恼恒共相随,乃至眠熟无梦时,亦不暂舍这四种烦恼以及内外执着;一直要到菩萨七住位真见道不退转之后,才能渐渐舍离这四种烦恼以及祂的执着性。这个第七识不知道自己虚 | admin 2018-07-21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十信位概说二|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只能够说:他的我见、我执烦恼十分的深重!关于这一点,大家可是要分别清楚才好。这里讲的更重要的是要于心决定不变,所以这个定的部分跟慧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你如果没有适当的定,那你可能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听闻道理、思惟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在讲定慧等持,定慧等持这意思就是这样。这是第五个心。上面所说明的十信位中,所要修学的前五心——也就是信心、念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第四信位是要成就出世间法的智慧心。慧心就是我们在听闻、熏习大乘佛教法义之后,能够加以思惟简择,并且作出正确的抉择,这就叫作慧心。因为佛教非常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第四信位是要成就出世间法的智慧心。慧心就是我们在听闻、熏习大乘佛教法义之后,能够加以思惟简择,并且作出正确的抉择,这就叫作慧心。因为佛教非常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此菩萨戒,是一切佛子应当尽身受,乃至未来无有穷尽,皆应当受!如是不可思议,可以信位功德,步入十住位次,于初住位安住修学,又因为今生时当重起,法义宣说殊胜,一切信心满足的住位菩萨皆当获此不可思议功德,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义,于此今生,再无怀疑,入第六住位,安住般若熏习,断除我见,发心决定:誓证此菩提,决定明心成就,如是参究,必证此真实实相!《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第四信位是要成就出世间法的智慧心。慧心就是我们在听闻、熏习大乘佛教法义之后,能够加以思惟简择,并且作出正确的抉择,这就叫作慧心。因为佛教非常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段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着,一直运作不曾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具备之因缘条件——平实导师有云:“真开悟,须转依真如之清净涅槃自性,使我见我执及种种烦恼不能再影响到自己,有解脱的正受,智能的正受,对此真如有忍法生起,才是开悟圣人。纵使知道密意,而无此功德,仍然不是真正开悟。”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佛慈命、续佛法脉,创立佛教正觉同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个人参禅,悟明真如,能够时时体验觉知真如的空与不空,时时体验真如的真实存在、不生不灭的缘故,所以我见身见同时断除,那么当下就离开了四相。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的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观行,才能断尽我见,才入初果;而仍不明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发起,对于一般未断我见的凡夫来说,那是不容易的!证悟而有转依成功的人,就比较容易发起;未悟或者悟错的人以及无法转依成功的人,也是不容易发起!我们再来看上品上生,后面的是怎么说:【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段意思是说:行者经由前面初住到六住位的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也就是从初住位的布施、二住位的持戒……一直修到第六住位的般若位,都还没有开悟明心;但已经很明确的断除我见了,也正在参禅,而几乎要悟得如来藏,正心住于佛菩提道中。当他进入第七住位的因缘成熟时,就在六住满心位中一念相应而找到如来藏,亲见自己的如来藏心真实而如如地存在着,一直运作不曾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认意识觉知心及其种种变相境界为真心,不断我见我执,盗取家财而不自知,)故受輪轉。卷二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如来藏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如来藏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境界不是用思惟得来的,这个境界是菩萨所亲证的境界,所有开悟的人都亲证了这样的一个境界,一个开悟的人他一定是断了我见,才可能亲证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如果说想要把觉知心锻炼到一念不生的状态(当成开悟),基本上他是没有断我见的,他永远不可能亲证这样的真心、这样的一个境界。以上讲的就是第一种错误的修学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种。第二种就是认为说:在行住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古德之修行,也只是以自己所亲证现前观察所得之根本无分别智照了一切境界的虚妄无实,于历缘对境中以此根本无分别智截断五欲六尘之攀缘、贪爱与执着,就这样长养法身慧命历经三十年、二十年而极为纯熟,我见、我执烦恼都不在了,想要超出生死也就不困难了。这事主要还是在于能够着力于意识觉知心如实的习行自心如来之无我真如法性,并不只是空谈高论就可以做到的。从克勤圜悟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能现观离念灵知心是缘起法者,即是未断我见之凡夫;不愿断除离念灵知心常住不坏之见解者,即是恐惧解脱无我境界者,当知即是凡夫。辨正2、一切误计意识心为常者,皆是佛门中之常见外道,皆是凡夫之属。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于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奉劝许多已经不停留在这里的菩萨,对于有人问您:那是不是这个,只要他问话的本质目的是这个,不论他运用了多少说话问话的技巧,您都不应该去肯定他,这有些事情,一二三也是在网站上才学乖的,可是这些喜欢去探求答案的人,在未来的每一世都无法自力参究,还是会继续地猜测和刺探,真是一群很可怜的人!至于更有人问道:接下来应该如何继续,也请先绝对不要大嘴巴多言,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