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很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的修证次第,会比较容易断除贪欲。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不邪淫戒的履践。我们了解戒律的原理,就可以很愉快的守戒,增长自己的德行。还没有受戒的人,也不必因为无法严格的遵守轻戒,而不敢受戒。 (原标题:不邪淫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很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的修证次第,会比较容易断除贪欲。长期来看,这也是对不邪淫戒的履践。我们了解戒律的原理,就可以很愉快的守戒,增长自己的德行。还没有受戒的人,也不必因为无法严格的遵守轻戒,而不敢受戒。 (原标题: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等你法眼清净,你断我见之后,你就可以去读它),你就可以发现在声闻律里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实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异性有任何的淫欲之事,这个是任何的比丘、比丘尼他所要遵守的第一个戒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从这个五戒里面的“不淫戒”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在家是不邪淫,可是出家不可以淫,所以这是在家跟出家两个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了行善去恶之外,还要更进一步去了解:什么是无漏的清净业?更要知道,净业是要在将来有了断我见的智慧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的,所以会在心中种下要去追求断我见的解脱智慧的清净种子。这就是第三个——精进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如果想要破除八苦和三苦,就应当要断除烦恼,要把我见、我执给断掉,这两个烦恼断了以后,才能得到无上寂灭之乐。然而一般众生都是不知道寂灭之乐的,总以为证得涅槃时,一定是心情很快乐,色身也很快乐。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正是常见外道的见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要保持觉知心处在离念的状态之中,享受离念的寂静之乐。但是,只要觉知心在,六尘也一定存在,设使已经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知,每一个众生五阴的一一阴,都是境相互异却又和合积聚,而有我、有人,因此称为僧;如果有人藉由三乘见道与修道,断除了我见与我执、烦恼障的现行成为阿罗汉,到了舍寿时究竟断除了异相诸阴的和合积聚,永远不再出生未来世的五阴,不让未来世再有异相诸阴和合积聚,不再有我,也不再有人,当然就没有僧了;因为已经取证无余涅槃,五阴和合的僧已不复存在,从理上来说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是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从灭除贪爱、憎、嫉三受来证得心解脱,然后舍离心解脱的受阴而证得慧解脱,成为四果人而名为已受具足戒。-----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原标题:沙门的真正意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他实证了佛法之后,譬如说他断我见,或者是说他已经明心乃至见性,那他就可以称为大乘的菩萨僧,他就是真实的僧宝,而且这样的僧宝,是真实的出世间僧宝,他是超越于世间的表相上的这个僧宝。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认清楚,佛法的所修所证都是智慧,是以智慧来论位阶,而不是依于表相来说。所以有些人就会误会说,特别是有些修声闻法的他就会说:为什么有些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说解脱道的断我见内容,它是来自于现观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得的这个无我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无我的智慧,是来自于实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无我的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本身的真如无我法性,而得的这种无我的智慧。这两种无我的智慧,它有不同的法义内容以及它的差别,类似这样的就是叫作义智。第三种时智,也就是要有应时智。应时智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来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二乘法而言,必须实际观行,确定离念灵知心为虚妄法,为依他起性心,如是而断我见、断三缚结,即是初步之实义归依出世三宝,已对声闻教之释迦佛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之解脱法义生起证信故,已对声闻教中之出家圣僧生起证信故,是名声闻教中之实义归依,名为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乃至不论在家、出家而证得二果、三果、四果者,皆是出世三宝之实义归依者;唯彼等在家而证果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一贯道跟喇嘛教,他们都只是假借佛法的名相,自己创造归依的内涵,因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归依三宝,因为连六根本烦恼的无明恶见都断不了,也就是恶见中的我见都具足存在,如何能破除流转生死的无量苦?连如何是涅槃都不知,又怎能领受无上的涅槃寂灭的妙乐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归五戒,以及要如何才是正受三归五戒?其实三归五戒是两种法,五戒当然是讲不杀生、不窃盗、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声闻道是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也就是断见惑与思惑,最多再加上断我所执,作为全部的修行方法;终极目标是证阿罗汉果,死后一定出离三界生死,永远不再来三界中。但是,也许有人发觉到了:你萧平实似乎少讲了一种声闻僧──声闻圣僧,难道声闻僧之中都没有圣僧吗?从目前的文献上来看,当代声闻法中已经没有圣僧了,连声闻初果都没有了;包括南洋的佛教界或台湾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进入加行位以后,其实就已经迈向了菩萨的初果向,也就是准备要断我见;等断了我见以后,也就是菩萨的初果;如果在证悟如来藏以后,进入菩萨的七住位,一直到菩萨的十住位,就是进入菩萨的二果。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觉,这就是菩萨的四向五果。菩萨的四向五果里面,有现在家身的,也有现出家身的;菩萨的十地,也就是从初地一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位比丘们!因为『色』有的缘故,『色』的事便生起,『色』便系着,『色』便见缚而产生『我见、我所见』,令众生为这无明所覆盖,贪爱染着加以系缚,如此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休。受、想、行、识,也是如此系缚众生而令不得解脱。」「诸位比丘们!『色』是『常』呢?还是『非常』呢?」答说:「『无常』,世尊!」释尊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话,那是『苦』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根三谛讲的就是三乘菩提及三乘法的修行人,但是修学声闻乘,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面讲,那只是声闻法门中的方便法;声闻菩提的修证应该偏重于我所及我见、我执的断除,所以不能专在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上讲,那都只是帮助大众断除我所执着而已,应该特别在我见、我执上面来讲四圣谛、八正道、七觉支,这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南传佛法、原始佛法的道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法固然依旧是以第八识心体的真如法性作为解脱法的所依,但是实证上则不须亲证真如;所以有些人假使不乐念真如,仍然可以修学二乘菩提;譬如声闻乘中的阿罗汉们,譬如缘觉乘中的辟支佛们,都没有证得自心本具的第八识真如法性,可是他们照样能够取证解脱果;因为解脱果是由于断除子我见、以及断除了我执,证得五蕴的缘起性空而得到解脱果,不必亲证第八识真如心的,所以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目前各大寺院出家法师来说,若是弘扬声闻解脱道者,因皆未断我见,乃属于凡夫僧宝;若是弘扬禅宗或大乘法者,也皆未开悟,以其开示之内涵就知其落处仍不离意识范围;未断我见,遑论开悟,只能称之为大乘法中的凡夫僧。初学佛者皈依凡夫僧宝是理所当然的,但久学菩萨证悟以后还在皈依凡夫僧,那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凡夫僧所说的法,言不及义,都只能在世俗法上劝说要断除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他实证了佛法之后,譬如说他断我见,或者是说他已经明心乃至见性,那他就可以称为大乘的菩萨僧,他就是真实的僧宝,而且这样的僧宝,是真实的出世间僧宝,他是超越于世间的表相上的这个僧宝。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认清楚,佛法的所修所证都是智慧,是以智慧来论位阶,而不是依于表相来说。所以有些人就会误会说,特别是有些修声闻法的他就会说:为什么有些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