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他能接受,这时就说他心地白净,如同一条白色的绢或细布,是易为染色的,然后才为他解说如何断我见,如何成就阿罗汉道的法义。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著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僧宝,也不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想要解脱于三界,首先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断我见。我们做一个比方:如果一念无明是一棵树,则我见就是它的根;而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就是它的树干、枝条与叶片;如果我见不断,则三界爱就不可能断除,因为树根还在,未来春风吹又生,三界爱仍然会继续生长出来,不是真的消失了。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为各位介绍众生断了我见,成就了声闻初果(也就是须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先生就说:如是!如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装的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呢!从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我们知道,初果人断我见之后,再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能够淡薄欲界爱(或降伏欲界爱),就成为二果斯陀含人;能够断除欲界爱,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人。所以从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当中,是减少的法而不是增加的法,是欲界爱的贪着越来越淡薄的法,不是越来越深重的法。这就好像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思是说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于初果所要断的结是三缚结,也就是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谓的我见,就是以意识我为中心,或者以色身为中心;因为众生不断执意识我、色身我为真实我,导致我见无法断除,因而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声闻人听从世尊的教导知道意识虚妄的,而且也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意识虚妄,所以不再将意识当作真实我;因为意识如理作意思惟的结果,意根就会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信的话,诸位出去外面,随便找个佛说:你这一世有没有把握证初果?他一定向你说:你别跟我开玩笑!他连初果都没有把握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把握能断我见、三缚结。光是最基本的初果圣道都很难得,所以生死对他们的影响力量是非常大的。那你说:明心了就没有生死了。我说:不!于没有生死中无妨有生死。可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明心之后更惶然:我明心了以后,到底生要怎么了?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从无量劫以来,当他开始修行时,最多就只是想到如何能免除生死的轮回,都只是一念无明的我见与我执部分,从来不曾想到生死轮回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说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也没有想到一切万法(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从来都没有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这个无明又叫作心不相应的无始无明,《胜鬘经》如此说,是因为众生的觉知心从来都不与这个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定力较强而悟缘久不成熟的初住至六住位菩萨而言,如果长远心不够,无法安忍于自己所应修学的位次,剑走偏锋,可能就会误入两条歧途之中:一是未断我见而于定精进,修无念离念的修定伏烦恼之法,深修下去,会证得四禅八定,虽能坐脱立亡,然而终不能超越凡夫地,不离轮回;二是已依导师著作观行,断三缚结的初果人,因死了之后久不能活,乃偏离禅法,往解脱道的方向深入修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果是断我见等三缚结,二果是薄贪瞋,三果是断贪瞋,也就是断五下分结。三果人就离欲了,是真正的圣人,一定有初禅的禅定。四果就是成为阿罗汉。因此初果人还是可能会贪欲很重的,佛经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要努力从初果到二果再到三果,不要只停留在断我见的阶段,还要再进一步薄贪瞋、乃至离欲。......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着欲界法,只有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心地不够正直,纵使听闻了确实可以使人亲证初果、二果、三果的法义时,听了也不会信受的,反而会继续相信自己所依止的仍然未断我见与常见的师父或老师所说错误的法义,也会继续曲意维护他们误导众生,然后狡辩说他们是在度众生,没有误导众生。即使心中明知事实与自己所说、所行不符,也会因为情执而继续维护及谄媚下去,那么证果就变成永无可能了!因为证果不是有果可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当今颇有众多佛,犹具或轻或重之情执,一意维护其所皈依之师,不愿正视其师错悟之事实,大量金钱供养,护持其师之大道场,谓为「必获大功德」,误以其道场大,其师必有「修证」、有「道行」,殊不知其师仍为三乘俱未见道之凡夫,我见犹未断,知见严重偏邪,仅以其各种表相,便自以为皈依「名师」即是「明师」,却不辨其师于知见极为欠缺,在般若慧上,焉能有所修证?凡此情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一直都在分享、一直都在彼此配合,从来没有半点吝惜和不舍,而我见总与占有、把持相应,于此行为以及状态相对应的情绪表现为焦虑、不安、冲动、依恋、恐惧、得意、贪婪等,自我总是如此,在四面树敌,这个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我见把持的状态下,环顾四周,似乎四周都有很多镜子,每个镜子里都有我在,每个心念在缘外境时,都立刻以自我为中心,分出你我、取舍。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目菩萨初果——须陀洹一个人参禅,悟明真如,能够时时体验觉知真如的空与不空,时时体验真如的真实存在、不生不灭的缘故,所以我见身见同时断除,那么当下就离开了四相。声闻初果向断身见以后,还有受、想、行、识的我在。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果可证。有受、想、行、识存在,就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等四相。必须再转入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者再谈,假如您已修得四禅八定具足的证量,一定要符合经典所说的证境,不是依于自己错误的认知来说的证量,并且还要已经断了我见,这时您所作的器官捐赠,才是真正舍内财的大菩萨啊!为何这么说?因为四禅中息脉俱断、舍念清净,可以提前舍离色身故,所以不会因为剧烈痛苦境界影响,产生瞋恚而下堕三恶道。因为要进入四禅舍念清净定中,若再进一步准备要舍弃色身的时候,这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他能接受,这时就说他心地白净,如同一条白色的绢或细布,是易为染色的,然后才为他解说如何断我见,如何成就阿罗汉道的法义。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着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僧宝,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今见道断我见后,就要从我执方面去下手,深入的去思惟、观察、整理真如与我之间的关系,和真如的空性、我的虚幻。常常思惟整理以后,这一种习气才能渐渐的消除掉。如果不是真正悟得根本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前面讲的解悟,或者声闻禅初门的断身见而不断我见的话―还有一个我在,只是不以色身为我。像这样的话,慢的习性会继续存在,甚至有些人慢的习性会比以前更为严重。那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已经证得阿赖耶识的人,就能现观阿赖耶识确实是有这种本觉,但是从来没有对六尘的见闻觉知;能够这样亲证的人,就是始觉位的菩萨,同时也是声闻初果的实证者,因为在证得本觉的时候,必定同时也断除了我见。阿赖耶识心体本就具足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有情因地本有的心第一义性;证悟这个从来不起妄念的第一义性心的人,就名为觉者、名为始觉。如果一个还没有证悟这个真实心,却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