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其实私心跟争胜心的内涵就是我,这与要参究之前必须要断我见的前提正好是背道而驰;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你反而是离开佛法越来越远,更不要说会有开悟的因缘了。乃至于说,这个私心的背后又包含有另外一个盗法的成分,那这又是另外一层的因果关系,而且是很严重的因果。所以才说,私心和争胜心是障道的因缘,是与菩萨法相违背的,是学人应当努力赶快去除的。第六个部分说:求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基本的离苦得乐,是要断我见的;不断我见而执着世间的种种乐,都是在执取因缘所生法,这是缘散将会灭的法,而不是究竟的乐。第一种是执着说我现在就能够五欲自恣,因为享受种种快乐的缘故,所以认为说现在五欲俱在的时候就是得涅槃。那这是五现涅槃中层次最低,却是很多没有智慧、又贪求种种五欲乐的人,所乐意去追求的;其中又不乏以欲界粗糙的男女欲,号称为即身成佛之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者、没有阿赖耶识作为一切法缘起之因,那么一切变成无因而唯缘而现起,因为无因唯缘之法不是佛法,只是外道的无因论;再者、也没有办法证解脱果,因为阿罗汉在这种情况下,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就变成断灭了啊!甚至于说这样情况下,连初分的断我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定会落入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这个困境。那佛所说的缘起法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要寻觅善知识,请善知识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参禅的正知见,教导我们第一义的知见,教导我们断我见的方法,教导我们怎么样修集见道的福德资粮,教导我们要怎么样发起菩萨的种性。因为这个如来藏、这个法身,是菩萨的根本大法,如果你不发起菩萨种性,即使你证悟了以后,也很快会退转,所以你要请善知识教导你这一些证悟法身的因缘。找到了善知识然后慢慢修学,具足这一些证悟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投生到这里的众生除非圣人乘愿再来,基本都是受业力、欲求牵引而来的,为什么会有欲求?因为无明,因为我见与我执。刚来人世的我们,弱小无助,没有半点自我协助能力,小鸡小鸭破壳而出就可以自己行走,而我们只会躺着,若不是助产师打了一下我们的,那股疼痛和恐惧逼迫我们大声哭出来,如此我们才在外力的协助下,完成生命中第一次呼吸。透过哭泣,我们在寻求帮助,将我们的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七住位以上菩萨则能以其亲证实相之功德和智慧,能令人悟入法界实相般若,渐生智慧,远离不如理作意所生之六十二外道见,亦能令大乘行者断除我见,同时证得二乘法的见道功德,故名善知识。从修学佛法的立场,我们列出下列十种条件作为禅子选择善知识之参考;而这十个条件要完全具足当然非常不容易,只能以其具足的多寡来衡量。今生能否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取决于过去无量生中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为六?言有我见者,即说灭六见之法;无有我者,亦与说灭无有我见之法;言有我见、无有我见,亦与说有我见、无我见之法。复自观察,说观察之法;自说无我之法,亦非我说、亦非我不说之法。若如来出世,说此灭六见之法。又我奔走之时,能及象、马、车乘,亦及人民。然此沙门行不暴疾,然今日不能及此,必当是如来。」32经文描述佛陀回答「已住,不害于一切」的偈语后,引发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换句话说,所有烦恼的根源,其实正是我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断除烦恼的话,就是要断我见!再深入说,断我见只是一个基础!如果要解除所有烦恼,不仅要断我见,更要断我执。我见跟我执的差别,从字面上看,我见是一种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当我们如理作意的把这些事情想清楚后,就能够当下把我见断除。我执,这个执字,指的是执受,就是习惯的意思!就是说在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解脱道的至为关键的课题,就是断我见!断我见不仅是声闻解脱道里的一个关键,也是菩萨修学大乘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提到断我见时,首先来看看什么叫作我见?我见并不是像坊间有些人说的——把我见它定义成我的见解,只要我们没有成见后,就叫作断我见。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看法!所谓的我见,指的是把五阴我当成是一个真实常住的实体,也就是说把五阴我当成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我的样貌各式各样,如果我们要把对我的错误见解去除的话,那么循着世间各式各样的我之样貌,显然是会事倍功半;所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跟随佛陀的开示,用五阴去看看我见的状况,去看看我是如何虚妄不实。那么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五阴就是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的解释状况可深可浅,我们先从最浅的部分来解说。色简单的讲,就是色身;受就是感受;想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还没有完全断尽我见的修行人,如果他对于众生还抱有希望,觉得众生会如何如何,众生应该如何如何,乃至众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等等,这其中往往会不经意间的夹杂着渴望众生认同自我的意愿,在渴望得到众生的认同中,又存在着将自己的价值投注在众生身上的意图,乃至于可能会去讨好众生或者去怨恼众生。而无论哪一点,其实都是对于自我以及众生的伤害,因此,如果希望去帮助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只是随性而已,只是不断增长我见、我执而已,与道无关,与也无关。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佛来让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顺利,身体好,家庭好,事业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这样吗?修行与此无关,修行的重点在离我,断除我见,乃至发现本没有我,而不是让这个我如何更好,不是努力把这个我装扮的更为光鲜,更为饱满。修行也不需要太多外部条件,无需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这样还不足以去让一个人真正断我见,他还要继续重观。因为刚开始创观的时候,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这样子如实来观察,以四寻思的方式去如实观察;那时刚开始是不习惯,也会跟之前原来还没有修行之前有所不同的,所以他还不习惯,还不能成为一种完全接受的一个见解。所以他还要进行重观,他还要在所有的境界里面,重新用这个方法继续去观行,然后观行到最后他会完全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修菩萨法,要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就要修四加行,四加行也是要证断我见的功德。在修四加行之前,是需要具备一些前提的,这些前提都非常重要;如果说没有具备这些前提,只是单独的去依照四加行的道理去作观察,事实上是没有办法真正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所以说,在修四加行之前,一定要能够检视自身是不是具有修四加行的一些前提。首先,要修四加行第一个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之所以会有我执,却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对我的本质认识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见解,误以为这个我是真实的、值得贪著的、值得把握的,值得为它去追求种种世间的法、世俗之乐;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以及所伴随的受想行等,其实也都是刹那刹那变化无常,仅有一世,终究还是会毁坏的,是没有办法去到未来世的。故事中的譬喻说,维系住众生这一条命的是一条脆弱的草根,而这草根却又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断我见,继之以大乘法的见道,成为真实义菩萨,此后才是真入内门广修菩萨万行,一步一步确实迈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的见道功德,而言修学成佛之道,都属自我安慰之言,并无实质。大乘法之见道,则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一途,别无他途;离如来藏之亲证而说有般若智慧可证者,都属谬说。这里导师明白的开示:首先要确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都会存在著:当他们仍未断除我见时,一定仍然会归依老母娘的;可是当他们详读了此一套书而切实去作观行以后,未来有一天假使确实断除我见时,他们一定会起心动念去检查老母娘所说的法(不论老母娘的法是由天才或点传师假藉她的名号而假装是降乩写出来的,或是真的由鬼神假藉佛菩萨名号降乩而在沙盘上写出来的),那时他们都会发觉到一件事实,那就是老母虽从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