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四无色定中亦复如是,不能永住,迟早必会出于定外,又入五尘,永无解脱之日,此皆由于一念无明之色界爱及有爱住地惑未断——执四禅天身或四无色定中之空明觉知心为不生灭我,不离我见所致。灭尽定中圣者出定,则非由此缘故,乃因未至舍寿时节,随缘说法度生,故不取灭度。入灭尽定时以心先有预设,故于日将午时即便由其意根之作意,而使空明觉知之意识心又复现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还没有断我见,又不知道灭掉六识以后还有意根及第八识存在,所以怕落入断灭空,就把四禅天身留着,然后觉知心灭了,以为这样就是无余涅盘。如果他所修的无想定非常好、具足,他的寿命可以到达五百大劫;在这五百大劫中就好像睡觉一样,觉知心都不在,什么事情都不能作,当然不可能提升道业,空无所证而过完五百大劫。你想不想要这个境界?如果你很喜欢,你一定每天醒了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众生不了解,往往将见闻觉知的意识误认为自己,反而将真正的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意根--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众生我见的我;可惜的是不但众生都不知道,甚至连正在学佛的佛子们也不知道,乃至连佛学大师的印顺法师都跟著误会了。那么外面学佛的人听了我这个说法,可能就会向我:你说意根末那识就是真正的众生我,可是当我睡著无梦的时候,明明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一个境界为什么称为「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意思是说,从无所有处转入非想非非想处的时候,那个境界是要把觉知灭掉的;然而他还没断除五阴我见,只断色阴我见,所以能够舍弃色阴而证得无色界定,终于进入无所有处定;因为他已经听闻善知识说涅盘中是要把所知心全都灭掉的,当他想要把自己所知的觉知心全部永远灭掉时,却又怕意识心断灭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他所知道的心就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次境界的实证而解脱於下一层次的境界,也就是渐次解脱於色界与无色界境界,成为灭尽定的亲证者:进入想知灭定中。把意根的受阴与想阴灭尽,住於无六尘知与想的灭尽意识极细心的境界中,使得意根不能生起受、想两个心所法,这就是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对我们开示,他在书中写着:断我见一定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净无想道的问题就出在,如果以它为究竟的涅槃的道路的话,其实他是有可能产生见解上的错误,所以佛陀并不认可证得非想非非想定,就一定是获得涅槃;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真正的解脱在于智慧,要有解脱的智慧,能够断除我见、去除我执,这样子才是解脱啊!所以说,在声闻法道里面的解脱道,慧解脱的阿罗汉,他没有四禅的禅定力,可是他就可以入无余涅槃了。也就是说,他只要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很不幸地,欝头蓝弗他因为是外道,他没有断我见,他也没有断身见,他仍然以意识为我,仍然以色身为我;他的修学禅定,他的四空定的证得,是用石头压草的方式,而不是去实际证得这些生灭法——苦、空、无常、无我;乃至最重要的,他还是以意识为我。这个我们一开始,已经跟菩萨们说过了,这一个我在看、我在听、我在尝、我在想、我在作什么事情这个我。他入于非想非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二乘的解脱道上,不论是声闻或缘觉,都是观察蕴处界虚妄以后,断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而成为四果人;又声闻四果人分为三种阿罗汉,也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俱解脱的阿罗汉、慧解脱的阿罗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不仅有四禅八定,而且还有三明六通,譬如目犍连尊者;俱解脱的阿罗汉他有四禅八定,但是没有三明六通,譬如莲华色比丘尼;慧解脱的阿罗汉,既没有三明六通,也没有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把五阴当中的觉知心当成真心,连我见都没有断,怎么可能是涅槃心(开悟)?除了前面所说的十种以定为禅的层次以外,当然还有四空定:当一个人证得四禅以后,他舍去了对色身的执著,然后就进入了空无边处;然后舍弃了空无边处,就进入了识无边处;舍弃了识无边处,就进入了无所有处;然后再舍弃无所有处,就进入了非想非非想处。那么非想非非想处当中,觉知心仍然是缘于定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九次地定中的灭尽定只有阿罗汉、辟支佛能够证得,外道修禅定者由于没有出世间慧,不能断我见,不敢舍弃非想非非想定中的微细觉知心,所以无法进入灭尽定境界。换句话说:灭尽定不通外道,其余如欲界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定等禅定境界为佛门外道所共通。2、禅定次第与三界天的关系欲界定、未到地定与欲界相应。具备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同时福报具足的人,死后可以往生欲界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佛弟子在断我见后而实证初禅成三果人,此时初禅的境界又称「离生喜乐地」,是指已经远离了欲界地的受生、证得了色界初禅的有觉有观喜乐的境界。而证得初禅的条件之一是需要除性障,性障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五盖,亦即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悔(掉举恶作)盖、疑盖。此中最主要的贪欲盖指的是欲界众生对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爱,尤其是对男女欲的细滑触的贪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乘的修行方法,是在听闻佛法之后,信受佛语,依佛的开示现观五蕴十八界法苦、空、无常、无我而断我见,之后努力修断我执,断尽一念无明下烦恼,命终后入无余涅盘,不再轮回生死;具足四禅八定功夫者可以不待命终,随时入无余涅盘。这种修行,要点在于听闻佛法后对五蕴十八界法的如理观行,以及修除性障、断尽一念无明。做观行的时候,需要心思细密,能够将五蕴十八界法中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力出现以后心得决定而不再会再退失于佛道的修行了,这这就是有定根的人;有定根以以后就会不断的深入佛法中研求,他确定佛法的内容以后,再也没有人能一以扭的说法来转变他,无法再以种种巧妙言语或恐吓的手段来退转他、来他转入凡夫我见中,这就是有了定力的的人。有定力的人,表示他的慧根已经生起了,再也没有人能使他对邪慧产生认同,他已经有能力分辨义的真假与高下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见他们的意识我见都没有断,很显然的,连解脱道的声闻初果的见地也没有;他们又否定第八识实相心,显然是还没有证得实相境界的人,所以他们正是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二法中都没有见道的凡夫;由此事实观察,宗喀巴等人所谓的至尊,是至在哪里?而可以称之为尊?这种还没有见道的凡夫,而且还是以外道法来取代佛教正法的“菩萨”,也可以把他们画成唐卡供起来,每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们修行道业的比丘也是如此,假设不靠在这一边的堤岸(喻我见、我执的凡夫),也不靠在对面的堤岸(喻小乘的无余涅盘),不落在这二边;也没有在中途翻覆沉没;又没有上岸停住,而耽溺在五欲境界的追逐上(喻耽溺于外我所的凡夫);也不贪求而被人世间的一切境界所系缚,也不被诸天界的一切境界所系缚;也不在江中被江水激打的原地回转(喻于佛法中犹豫不定的凡夫);也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说初地,光说波罗蜜就好:波罗蜜至少要断我见或我执的。去为众生布施,每天欢欢喜喜的做到很累,晚上还欢喜的睡着了,有没有断我见呢?(大众答没有。)没有!因为仍然认定识阴中的意识为不灭法,我见仍然没有断,我执就更甭提了!所以只是世间忍,与出世间忍无关,所以称为忍辱而非波罗蜜。第二种是声闻缘觉所行的忍辱,是波罗蜜而非忍辱。声闻、缘觉所修的禅,这是指禅观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放手,学会接纳,不要与这些烦恼抗争,所以能够忍辱的人才是有大力的人,能够成就大事,“小不忍则乱大谋”,要象越王勾践那样忍辱才行,因此忍对一个人在世间真的是非常重要,即使是这样,仍然是世间的忍,与解脱没有关系,解脱至少是断我见、我执。如果从佛法上讲,欲行菩萨道,如果连这点恶言恶语,或者人身攻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