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阿罗汉从现观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现观后产生了无我的智慧,以此无我的智慧断我见、我执而证解脱。(2)缘觉乘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死的轮回都是因为依无明等十二因缘辗转所生,无明灭了,就不会有来世的名色,也就不会再进入轮回,于是也就解脱了生死。缘觉乘的行者完全是因为现观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个准则,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然后来谈四圣谛的道理。请大家再次注意到,我这里说的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前面还要特别强调断我见、我执呢?那是因为,四圣谛的内涵是苦、集、灭、道四个大的项目,但是这四个大的项目,由于它的言词非常的简单——苦、集、灭、道,关于这个苦集灭道的实质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有不同的阐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人只知道总相上的法性,只知道解脱的总相:断我见、断尽我执;舍寿后把所有的五蕴我、十八界我都灭尽而不再出生,就成为无余涅盘。声闻人不知道涅盘的别相,不能称之为佛。辟支佛也只知道总相,他也知道把我见、我执断尽了,把自我灭除了就是无余涅盘,就没有三界我、五蕴我、十八界我,也没有我所了,这就是出三界的境界;辟支佛也不知道别相,不过,他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实去观察、思惟蕴处界我,一样要去断我见、我所执跟我执;可是由于所观察思惟的范围远超过声闻乘观察的蕴处界苦空无我,故而其所得的智慧包含乃至超过声闻乘的所得。但是一样,他所观察思惟的范围仍旧是在蕴处界中,仍旧是没有办法触及法界的实相。换言之,小乘法之所以能够修证的前提,一定要相信有本际本然就在,这样才能够离开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有的人——举例来讲,他专门修二乘解脱道,他以为说,二乘解脱道只要断了我见、我执,解脱三界入无余涅槃,这就是成佛之道。其实错了,其实这应该讲叫作罗汉道。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成就阿罗汉的果德,成就声闻道;乃至透过因缘观成就缘觉辟支佛的这一个果证。这个其实是二乘的解脱道,它不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含摄这当中的法,所以把四圣谛、八正道这个修法当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无余心解脱,五者无上爱尽解脱,六者无漏心解脱的慧解脱,七者不动意解脱,八者无知解脱,九者心善解脱,十者无量心解脱,十一者大心解脱,十二者定解脱。定解脱中,只有一种是灭尽定的真实解脱,其余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凡是修学解脱道的行者,若在见道之时不能立时成为俱解脱或慧解脱的阿罗汉,都是有其原因的:由於不能断除欲界爱及极深细的我执,导致见道时不能断除我所贪爱及微细我执,故不能立时成为阿罗汉。此类人必须见道后修不放逸行而证慧解脱。若是原已不放逸而修得四禅、四空定者,见到之时即成俱解脱。若有人此时虽犹未见道,只有信行,也可以由不放逸行的精进根存在而说为信解脱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同理,戒要制止我见存在,也要制止我执存在,更要制止我所的贪着,心既然不愿意放弃戒,又不许在这上面攀缘,当然要离开这些烦恼,烦恼离开了以后心自然就不热而清凉了,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时就好读经、参禅、打坐修定、思惟诸佛法了!所以戒能遮除烦恼热,所以又叫作清凉。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的这个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离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也就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跟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也是佛世尊在初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4、所修行门內涵不同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注:蕴即五蕴、处即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界即十八界:六根、六尘及六识),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断除我见与我执,出离三界分段生死;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即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没有常而不坏的我),所以亲证人无我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你一听就知道他这个戒禁是胡乱施设的,因为泡水不能断我见与我执,当然不得解脱,泡到皮肤烂了也没有作用。有人告诉你说:你要每天行善,欢喜的行善,终其一生都不休止,快快乐乐、欢欢喜喜不断的行善,你就能得解脱。那你也会发觉:我的师父这样要求我每天行善,这个行善却是跟断我见无关啊!既然是跟断我见无关,我一生努力行善之后,最多就是死后往生欲界天享福,怎能解脱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4、所修行门內涵不同声闻乘以从佛闻法而知四圣谛、八正道等理,现观蕴、处、界无我(注:蕴即五蕴、处即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界即十八界:六根、六尘及六识),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断除我见与我执,出离三界分段生死;如是声闻、缘觉二乘圣者,所观行者乃是诸法无我(即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中现观没有常而不坏的我),所以亲证人无我现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甲、佛菩提道之宗通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庚、宗通之究竟——四法辛、说通四、结语欲成佛道者,须证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1、声闻菩提概说佛出人间时,常见外道极为盛行,佛为摧破诸种常见外道,宣说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六入之法,一一分析,令诸学人闻已,依佛言声而得证解,断我见乃至我执成阿罗汉,名之为声闻菩提。菩提者意谓觉悟,所觉悟内容为一切有情蕴处界无真实我。所谓声闻,即是闻佛或已证解脱圣之音声说法,经由听闻佛(圣)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而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这样的一个见解呢,当然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解脱啊!一辈子吃自落果,怎么样也没办法(断我见、我执)解脱啊!所以施设了这样的一个见解呢,施设了这样的一个戒禁呢,当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再来就是最后一种,就是把一念不生当成真正的解脱;每天打坐,只要打坐,然后想说:我只要打坐到一念不生,我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把一念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四圣谛四圣谛者谓:一、苦谛:吾人一期生死中,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八苦。此八苦则归结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所谓声闻菩提,就是经由听闻佛或是圣的音声来说法,而觉悟一切有情的蕴处界没有真实我,而进而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于阿罗汉果,称为声闻菩提。所以,所谓声闻就是,透过佛或是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法,来觉悟二乘的人无我,来证悟没有蕴处界诸我的这个我,这个就是声闻菩提。那声闻菩提的修证,与行者的利钝或五盖的深浅它是有关系的,那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有五欲的众生所居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