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烦恼,称为起烦恼,乃是不明白蕴处界我虚妄,而执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蕴处界我为常住不坏法,就是我见、我执与我所执,又称为根本烦恼。无始无明所知障的烦恼,则是上烦恼,乃是菩萨在般若见道通达,进入修道位后,为了想要往上修学,成就究竟佛菩提果,想要证入佛地之前,所应该要断的烦恼;上烦恼的数量犹如恒河沙,所以又称为过恒沙数上烦恼。如果不 | admin 2020-02-18 |
|
也就是说,这个离虚妄就是远离我见、远离我执。什么是我见?就是错认五阴,特别是错认意识为真实我;什么是我执?包括欲界的贪爱,也就是对欲界中的自己有所贪、有所执著,然后再对未来色界中的自己、无色界中的自己也产生执著,因此具足了五个下分结以及五个上分结,所以就不能得解脱。佛教导二乘人实证四圣谛而得解脱,只是教导他们离开虚妄法,也就是离开我所的执著,离开我 | admin 2020-02-18 |
|
而要能够成就解脱道,一定是要先有正确的解脱知见,譬如知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皆不是真实的自我;有了正确的解脱知见,才有断我见的机会,乃至后面的修除我执。而这就需要在善知识处,经由多闻正法来达成;尤其在末法时期,邪法泛滥,正确的多闻熏习,尤其显得非常珍贵难得。譬如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2中的开示: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 | admin 2020-02-18 |
|
瞋恚之心都是由于我执而引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是不顺己意就勃然大怒,能令有情身心产生热恼,进而生起忿、恨、怨、恼之心,采取种种不理性的身口意行为,对家人、眷属、一切众生,轻则诟骂,重则损害他人性命,甚至于伐城伐国、喋血千里,莫不都是由瞋心而起。因此“火烧功德林”正是瞋恚心生起时的最佳写照,尤其是菩萨道行者,瞋恚会断送和众生之间的法 | admin 2020-02-04 |
|
乃因众生我见、我执、我所执等烦恼极为深重,单凭智慧无以实证初果解脱,更不能得证涅槃,是故经中明载『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是之谓也。若是无智之人及以懈怠之者,即无实证涅槃之分,殆无论矣!譬如《别译杂阿含经》卷一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我涅槃法,终不为彼,懈怠无智,之所获得。犹如良马,上大丈夫,断除爱结,尽诸烦恼;除祛四取,获于寂灭;能坏魔军,住最后 | admin 2019-11-22 |
|
在这一百劫当中,主要是在修集福德、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阴完全没有任何执着,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够断除净尽。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一般能修的;怎么说呢?譬如某甲来跟等觉菩萨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等觉菩萨就得要当场挖给他,不可以迟疑。等觉菩萨 | admin 2019-11-03 |
|
正信的佛弟子都应该要知道,二乘行者因为深信佛语的缘故,知有涅槃本际常住不坏,所以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于蕴处界等生灭无常的世俗法上观行,是故二乘圣者唯证诸法生灭之空相,实证蕴处界等法皆是无常故苦、空、无我;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觉知心意识无常故空,永不再认取觉知心意识为真实我(诸法之本源),如是方能断我见;复又进观处处作主之意根第七识 | admin 2019-09-06 |
|
以往佛教界会把无生无灭用二乘菩提来解释说:“因为我见我执都断了,所以证得灭谛而在舍报时入了无余涅槃,在无余涅槃中就永远无生无灭。”这是一般标准的解释。那释印顺比较聪明,善于迭床架屋自己发明佛法,所以他说:因为阿罗汉舍报以后,把蕴处界全部都灭尽了,灭尽以后就是一切都空了,这个空成为蕴处界灭后的法相;而这个灭相不可能再灭了,所以不会再有生,无 | admin 2019-09-02 |
|
乃因众生我见、我执、我所执等烦恼极为深重,单凭智慧无以实证初果解脱,更不能得证涅槃,是故经中明载“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是之谓也。若是无智之人及以懈怠之者,即无实证涅槃之分,殆无论矣! 譬如《别译杂阿含经》卷一说:“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我涅槃法,终不为彼,懈怠无智,之所获得。犹如良马,上大丈夫,断除爱结,尽诸烦恼;除祛四取,获于 | admin 2019-09-02 |
|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等“法”。 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才能成佛。成佛的功德是福德与智慧两者具足修集圆满,是亲证 | admin 2019-09-02 |
|
声闻、缘觉畏惧生死,以为生死涅槃实有,而努力修道断除与三界生死相应之我见与我执,以灭除五阴苦为目标而求涅槃法;定性声闻、缘觉不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然而佛以究竟解脱于三界又能于三界自在之一切种智巧设方便,教导声闻、缘觉离欲、爱尽,到达生死苦之边际。声闻、缘觉圣者如说而行,除去其如来藏阿赖耶识所执藏,能牵引众生于三界生死轮回之染污种子,使 | admin 2019-07-29 |
|
既然如此,一再地狡辩说童子迦叶是男性而非女性,一再地狡辩说鸠摩罗是童子而非童女,一再地狡辩说童女是姓氏而非身分表徵之称呼,其实已无意义,何不回归该经中所说的本识法的实证,而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及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智慧,来得更有意义? 若能亲证本识心的所在,即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厕身于菩萨僧数之中,未来之世必将成佛无疑;若能确信佛陀所说本识实存不灭的正 | 三摩地 2019-06-25 |
|
[转]导师法语: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 | admin 2019-06-19 |
|
我接着再问他,如果说你这十二年显教基础是学到见道位,也不用到通达位,只说到三乘菩提的见道就好了,我请问,声闻乘的见道,四圣谛四念处当如何具体观行,方能断我见?乃至断我执?检验自己是否已断我见的标准为何?他茫然摇头。我接着问,缘觉乘的十二因缘如何才能让人离开落于断灭中的恐惧呢?依十二因缘与缘起性空又如何实证断我见乃至断我执呢?其中关键是什么?他依然摇 | admin 2019-05-05 |
|
这两种无明,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不一样,一念无明范围小,只是我见和我执使人轮回生死的道理,只是解脱道的真实理;所以一念无明的熏习,其实就是我见和我执的熏习;但是一念无明见道所断的根本烦恼—见一处住地无明—只是我见。我见一旦断了,接著就可以渐渐地往上界观察,作更深入的探究,渐断色界的我见,再渐断无色界的我见,五上分结就可以渐断了。也就是见一处 | admin 2019-04-24 |
|
一念者,谓如是四种烦恼未断之前,一念甫灭已,次念又生,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已,于等至定境之中,忽然又生一念我见或我执烦恼,致令意根意识不能永灭,致令不能入住无余涅槃之真正无我境界中;如是一念又复一念,继起不断,致令阴界入我不能断除,因此流转生死不已,故名一念。住地者,谓住于其境界中,不知其妄,执之不舍,故名住地。四住地之首者,乃见一处住地,谓 | admin 2019-04-24 |
|
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盘,非声闻种性之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盘,他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第八地。仍不是佛,仍在修道位中。从此开始修断尘沙惑(即无始无明之过恒沙数修道所断上烦恼),尘沙无明断尽,便断法执,到此才算把无始无明断尽无余,金刚喻定现前,「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 | admin 2019-04-24 |
|
这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无明,是二乘解脱道的无明,是对于我见、我所执、我执的无明。主要是因为不知五阴都是无常,以及不知五阴灭尽后仍有涅槃的本际独存不灭,不知这个本际是无间等法。因此,就二乘菩提解脱道来说,无明的存在,本质就是不知五阴自我都是虚妄的,因为不知五阴的虚妄,所以被声闻法中的无明所笼罩。由于不知五阴是从“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个出生 | admin 2019-04-24 |
|
解脱道所断的烦恼在大乘法中称为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以我见为根本而产生的,包括我见与我执在内的无明。而我见与我执无明为什么在大乘法中会被称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未断除一念无明烦恼之前,必定是一念才刚刚灭了,次念又生起,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之后,住在等至的境界之中,忽然一念我见或我执的烦恼生起,由于这一念心 | admin 2019-04-24 |
|
所以,阿罗汉不必打破无始无明,就可以出离生死,只要断除我见、我执,也就是见惑与思惑就够了。因此说,无始无明上烦恼的等级是更高的,见惑与思惑烦恼的等级是低层次的。阿罗汉之所以是阿罗汉而不是佛,就在于所知障没有打破,更没有究竟断除;而佛之所以不同于阿罗汉,主要就是在所知障。这是最主要的差别所在,烦恼障相应的习气种子的断除还是其次的,主要还是在所知障。无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