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才能够因为戒法,而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愿意发愿要广度众生。一般在第六信位、第七信位的不退心、回向心具足的时候,就一定会乐于归依三宝;在第九信位戒心具足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透过这些智慧,来利益跟你有缘、遇到的有缘众生;甚至有些是菩萨,你也可以利益他们,利益他们而让他们对于真实的法,对于真实的解脱,能够实际的信受而迈向未来的成佛之道。所以说在探讨生活与佛法之前,我们了解说原来我们要相信的,我们需要能够检查:到底我们是落在迷信、仰信、解信、证信哪个层次当中。从这里就知道说,我们最后要相信于佛,相信于法,相信于僧,要信受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 | 三摩地 2018-07-21 |
|
《梵网经》就是说大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我们的戒,佛所立下的菩萨戒,就像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个天网,来修证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来修证我们的成佛之道。《梵网经》菩萨戒经常提到: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集对佛法以及三宝的信心。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阿弥陀佛已经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已经究竟成佛啦。所以显然阿弥陀佛跟日天子是截然不同的,日天子只是在欲界天里面的一个神只,所以神跟佛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不应该迷信说,这个既然有太阳神,那阿弥陀佛在西方,那也是这个太阳神崇拜的转换,这样一样是不分。如果有人主张这个阿弥陀佛的信仰是从太阳神崇拜而转换来的,那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迷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当你好不容易经过长劫的努力修行,终于成佛之后,也可能因为缘起性空,由于各种外缘的变化,而又忽然间变回凡夫众生。像这样根本不确定因果报应一定会如实实现,那么当哪一天遇到挫折了,心里可能就会想说:我何必那么辛苦的修行呢?成佛要三大无量数劫,谁知道我辛苦所累积的福德以及智慧,能不能一直延续到那个时候呢?还不如就及时行乐比较实在吧!所以很可能就又退回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经说法虽有文辞用语异同,然验证发心,赞叹发心,诸经同说,实为大事,学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应轻忽漠视,以为发不发菩提心,作不作菩萨,受不受菩萨戒,都是可以缓一缓,都是可让佛菩萨自动来摄受我,佛菩萨应该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发起菩萨心,畏惧成为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清楚如是行门的重要性,也每每看见大家,众多学佛人不敢以菩萨相称,真是末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这十种的心,可以想到从一开始的初信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可以看到每一个心的层次,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并且甚至有增长广大的状况,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才能够因为戒法而愿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才愿意发愿要广度众生,所以这个一层一层就表示信的具足与否。那么十信位的修行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集对佛法以及三宝的信心。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一切众生想要出离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解脱,乃至成佛。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实,就是真实心如来藏,祂的真如是本来就是这样,而不是被修证而成的;所以说这个心的真跟实本身,祂是本来就有这样的法性存在,可以检验的;所以,依止于这样的如来藏心的真实如如,所以说可以从因地而次第修证到最后成佛,这才叫作因地心、果地觉。这叫作信有体。也就是,对于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真实可证的真实两个字,要仔细地去检查。第二个我们说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曾在第一集当中说过,如果一位佛,他能够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然究竟说,他就会自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当然就会无法以他证悟的功德来做上回向,他不会回向发愿成佛,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佛了;又因为所悟不真的缘故,他也不能够体解世尊的大慈大悲;也不能体解释迦如来以人天导师之尊而屈降于五浊恶世利益众生的悲愿;他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一切众生想要出离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解脱,乃至成佛。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辨正:三、唯如来藏(阿赖耶、庵摩罗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佛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故非是常,故有作用。唯如来藏非有变易(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故),非无变易(内有异熟果种及修道清净法种流注变易故)。非有作用(离六尘见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实际上这个妄心是七转识的作用,即使修到成佛,祂还是七转识,仍然不是真心,所以不要错把妄心当做真心,也不要希望将妄心修行清净以后会变为真心。真心是另外一个真实心,祂从来跟我们的妄心在一起,是真妄和合运作。妄心永远不可能变为真心,真心非觉非观,真心远离见闻觉知。有的善知识跟徒弟说:我们课诵的时候,那个专一的心,没有杂念的心就是真心。但是这个说法错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阿赖耶识-如来藏)即成佛道。】以上已明言:证得阿赖耶识心体者名为圣人,可知亲证阿赖耶识者即是大乗法中的见道位贤、圣,唯除不能生忍,不能转依,诽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者。也证明修证佛菩提道,当以了悟阿赖耶识-如来藏心而为前提。否则,无非附佛外道,邪见凡夫,佛说可怜悯者也!或许有人会说第八识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什么要讲解这个主题?因为一个学佛人,如果说他修学的方式是要把妄心变成真心,或者是说他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用这样的修学方式不要说修上三大阿僧祇劫,即使修上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也不可能开悟,更不要说是成佛!但是很多学佛人,他其实是落入这样的状态,但事实上他并不知道,因此努力修学了一辈子,但是却一无所获。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个主题。那么其实想要把妄心变成真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