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由于菩萨了知一切诸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能取所取的功能差别,因此不再执着,使得菩萨的道业能够地地增上直至成佛为止。 ---宗通与说通【共130集】第006集总释宗通与说通-证第一义谛(四)(原标题:菩萨异生性深且广,仍然有可能退失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就是预记成佛啦!可是为何极喜地菩萨还得要佛授记才有把握自己不久会成佛?因为对自己的信心还不够啊!真正有信心而不必依靠佛授记,得要到二地满心位开始,这时对自己已经有把握了!因为想要转变多少内相分,以及改变速度的快或慢,都可以由自己掌握;这时成佛的信心就具足了,自知不久成佛。不过对于不久二字可不要错会了,这个不久是指两大无量数劫。但是两大无量数劫,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众生的罪业深重,但是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其实在人间有许多的痛苦,可是他们在苦中不知苦,所以应该让众生了解什么叫作苦,所以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渐渐的再为他们宣说般若实相法,再向他们解说第三转法轮的一切种智可以成佛,众中就会有许多人回小向大、走向成佛之道了。这就是佛陀的方便施设啊!因为这里是五浊恶世,众生心量狭小,信心不够。你若一开始就向他们解说无上佛道,他们听了也不相信的,心中会这样想:佛陀啊!你把自己说得太高了!他们不相信的!会起烦恼的!你们别说我这句话是虚构的,譬如佛将宣说《法华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已显示众生不是本来就都有成佛之心的,这种菩提心是后来才发起的。然而众生是什么缘故而发起菩提心呢?佛就先说明发心的因缘。发心,这个名词可不要错用了,“发心”讲的是发起大乘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可是“发心”现在被引申滥用了:“师姊!请您发发心啦!请大家发心把这些食物一起分完吧!”现在变成这种事情也称为发心了。其实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假使今天有人自称已经成佛了,那你可以检验他:把麦克风关掉,看我们在第三讲堂、第二讲堂听不听得见?如果听不见,那他就是大妄语,这是说深远音。第八是不竭音,诸佛说法好像行云流水一般不会中断,除非因缘结束了,所以停讲了;不然的话,佛可以一直下去,都不会中断的,这叫作不竭音。有人因为知道诸佛有这八种音声相,觉得太妙了,所以就发起大乘菩提心了。这是三种发起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诸经说法虽有文辞用语异同,然验证发心,赞叹发心,诸经同说,实为大事,学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应轻忽漠视,以为发不发菩提心,作不作菩萨,受不受菩萨戒,都是可以缓一缓,都是可让佛菩萨自动来摄受我,佛菩萨应该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发起菩萨心,畏惧成为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清楚如是行门的重要性,也每每看见大家,众多学佛人不敢以菩萨相称,真是末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是名一切种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地一切种智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3 |
|
故了知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因此遍缘法界有情,发大悲心以求成佛。若有一个有情未获益乐,则于所求菩提即未。如同花草之缺水土缘,决不能有蔚然青绿等美观。由此,菩萨要得上求的菩提,必先从事于普化有情。要从同情一切苦恼有情之大悲普救心,乃能确立菩提愿,依愿修菩提行,终之以菩提。而菩萨之发心原为众生,即令一切有情未种菩提种者种,已种者令芽、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才是真发菩提心。生命根源的实相就是「菩提」,「觉」就是「菩提」,所以《大宝积经》又说:「如实觉知如是诸法,是名菩提。」我们从以上解释中就知道,「发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要求见生命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们每天很精进的在破法,还以为是在护法,其实是破法破得很“精进”,不是吗?你们把有线电视台打开来,看看那些宗教台,一天到晚在讲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印顺导师的思想……等等,都是很“精进”的在破法——以外道断见法披着佛法外衣在破法——可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在护法、弘法。那你看到这么愚痴的人,你知道他们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已显示众生不是本来就都有成佛之心的,这种菩提心是后来才发起的。然而众生是什么缘故而发起菩提心呢?佛就先说明发心的因缘。发心,这个名词可不要错用了,“发心”讲的是发起大乘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可是“发心”现在被引申滥用了:“师姊!请您发发心啦!请大家发心把这些食物一起分完吧!”现在变成这种事情也称为发心了。其实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众生的罪业深重,但是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其实在人间有许多的痛苦,可是他们在苦中不知苦,所以应该让众生了解什么叫作苦,所以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叫亲见自性弥陀,这才是真发菩提心。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叫亲见自性弥陀,这才是真发菩提心。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之后,能够看出原来成佛的道路是如何的--原来成佛是要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来修行的。能够看到这样子的法性,能够看到这样的道路而能够通达,那这样子这个菩萨,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请问一下,出家经过乃至六、七十年,竟然对有开悟这个法可以亲证是完全没有信心的!那你就了解说,要对于佛及佛所开示的胜妙法能够信心具足,同时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成佛之性,那当然第一关就是开悟明心,这是一件多么可贵的福德啊!其次,当然是应当要对自己有信心。既然会走到求悟般若的阶段,表示说你的过去世一定是有足够的善根福德。因为,一般人假如能够相信三宝的话,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同样的道理,假如有人说成佛之后,我们的心真如是要跟佛的真如心合并为一,那就会产生实相心是可以合并的过失。那就表示说,实相心祂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啊,那就与佛所开示实相心的体性是相违背的;那就表示说,这个人其实就已经谤佛了。那这意思是说,想要求悟般若之前,乃至于说作为将来参究方向而言的参考,都只能说每一个人不会少于八个识,也不可能多于八个识。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假如过去生从来没有悟过,今世因缘成熟第一次明心开悟,只是这五十二个阶位中的第七住位;也就是说,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之道,这个时候是第一阿僧祇劫中的三十分之六刚过,那之后还要再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才能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而后面的初地到七地满心,八地以上,又要经过两大阿僧祇劫。所以,菩萨今世初次明心开悟,只是七住位而已。但不妨是真见道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