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始从获得暖、顶、忍、世第一法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这些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开始都算是功德田。第三是贫穷田,贫穷田是指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你的众生。比如你作财施或无畏施,但受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于你,所以是贫穷田,也就是指一切贫穷困厄的众生。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原标题:回向成佛——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菩萨必须要生生世世都不断地在累积福德,即使到了等觉菩萨,都还在布施内财、外财,百劫修相好,乃至成佛后也继续不舍善行。因此可见福德的重要性,在菩萨道的修学之中,在每个层次的修证阶位,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福德来支撑。因此,我们也要了解一般布施的异熟果报,是有使用尽的时候,因此需要继续植福,未来世才有福报可以出生在人、天之中。就好像农夫种植作物收成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接著就向十方稽首作礼,叉手祝愿祷告说:世间的众生纷乱不安,所受的这些苦难真的是无量无边,我应该能够让他们有所庇荫、庇护,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住的地方;如果他们需要雨的时候,我就能够弄水来,让他们能够有所滋润,让他活下去;如果是碰到水灾的时候,他能够即时有船筏,让他们得以安身;饥饿的时候就给他们食物,渴的时候就给他们汤水;寒冷的时候有衣服穿,热恼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说:菩萨在成佛的过程中,就是要像这样以慈心惠泽众生,行无量无边的布施行。也就是说,菩萨要像这样,生生世世不顾身命来救护众生;而成就布施的功德,必须累积无量的福德资粮,才能成就佛道。布施是六度波罗蜜的第一度,如果这一度修不成,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甭提了!因为六度之间息息相关,六度万行是以布施为基础;如果布施不能成就,持戒也就不能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佛陀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之后,发现首先有得度因缘的,是曾经跟随过他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但那时候,五比丘正在两百多公里以外的鹿野苑修行,世尊就风尘仆仆地步行了两百多公里的泥土路,才去到鹿野苑。依照正常的状况来算,这至少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吧!不像现在开车子,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了。以下的开示,是世尊在两千多年前,依照印度天竺当时、当地的状况,为了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供佛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习惯,在《妙法莲华经》当中,佛陀为诸大授记的时候,总是会说:某某在供养了多少佛之后,才会成佛。佛陀又曾经在经中开示说:对三宝信心具足的四众而言,在佛陀入涅槃之后,在佛陀的形像前所作的供养,和佛在世时当面所作的供养,是平等而无差的,供佛的功德以及果报,当然也是平等无异的。因此我们每供养一次佛,就离成佛的道路就近了一些,而每次供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扼要言之: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乃至究竟地。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次则加行位,外门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般若加行;在此加行位中,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般若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入极喜地,及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瑜伽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菩萨是世世常行菩萨道直到成佛,不入无余涅槃,所以一生一生地在世间行菩萨道,虽然在生死中,可是却不是因为贪嗔痴而有生死;而是因为想要求无上佛菩提道、想要利益众生,所以在三界中生死。在三界中生死,可是却不是因为贪瞋痴烦恼而有生死,这叫解脱。所以菩萨除了布施以外,不能得自在以及这种解脱。倘若有持戒的人,在世间戒行清净,因为持戒清净可以生到欲界天;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布施,其实是已经意味着菩萨一定要熏习大乘法,修行菩萨道成佛的这个道理。成佛的道理,就是因为众生皆有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以这样一个实相的道理来熏习,让自己能够建立正知正见,知道行菩萨道这条路,是应该要怎么样来累积自己的福德、累积自己的智慧。当要累积自己的福德的时候,不能只是累积世间的福德,一定要能够有出世间的福德;要有出世间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接下来就是在佛菩提中,真正的佛道上的解脱智慧也能够实证,当然,最后所求是最后能够成佛。这七种称为圣财,是因为这七种,不会受到任何世间的因缘、世间的生死所毁坏。这七种随着菩萨在每一世行菩萨道过程中熏习,能够延续到未来世,乃至最后成佛,所以称为圣财。圣财就是说它是坚固的,不会在生死中毁坏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够观察到,以在世间这种一世生死中的外财、内财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菩萨要成佛,一定要摄受众生。如果说自己对众生的怨心、嗔心,他不能毁坏,那么就不能摄受众生,不能摄受众生就不能摄受国土,所以坏怨、嗔心这两件事情,应该讲说,对菩萨而言是最首要的事。要检讨为什么自己的善缘不多?为什么自己接引的人不多?是否自己对众生的怨心、嗔心过重。所以有智慧的人布施,是能够调伏我自己的我执、我所执,能够来坏我自己的怨嗔心,能解脱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在果报本身来讲,成佛是最究竟的。当菩萨的修学,最终的目标是成佛,而在菩萨行过程的解脱都不是究竟的;甚至于能够修证到二乘人,能够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甚至于二乘人的入无余涅槃,也不是无上。因为佛法对于解脱法本身,它不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解脱法不等于就是佛法,佛法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所以在二乘人修学解脱道中,入无余涅槃,他只是方便。所以能够成就佛果,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甚至于也可以说布施以后,希望未来世,每一世都能够生在贵族家;或者布施以后,发愿希望我这个布施,让我能够值遇善知识,能够得到解脱法,能够有成佛的法能够让我修学;或者布施以后发了这个愿说,所有的一切布施,都是我将来修学佛道的资粮,我不乞求在人天受乐,这个也是善愿。希望所布施的果报,不是要在生死中受到福的庇佑;而是希望说,所布施的福能够让自己,因为这个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了庄严菩提道,庄严菩提道,我们知道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后的目标就是成佛,成佛的庄严就是福德庄严以及智慧庄严;福德庄严以及智慧庄严呈现出来就是三十二大人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这些都是来自于修学菩萨道过程里面,所修的一切布施,一切内财、外财、法财的布施,所以为了要庄严菩提道,一定要修布施。所以菩萨他在进行一切布施以后,不会去生起后悔他的钱财减少了,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所用的方法,首要就是要用布施,以布施来让众生得到利益,来让众生生起欢喜心;结下善缘以后,接下来再接引众生,来进入佛菩提道中修学,能够得到解脱,最后能够成佛。另外他守护着佛菩提道的法,是因为佛菩提道基本上在修学过程里面,六度不可缺;因为你没有办法去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话,就没有机会能够在佛菩提道中得到实证。所以对于要有实证的法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行放生业就是要救护众生,当看见众生有灾难时当予以救护,使其免于灾难;如此也同时摄受了众生及未来成佛时的佛土。为什么放生是无畏施呢?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说:譬如放生,目的在哪里呢?就是未来世要收它当徒弟啊!就是在摄取佛土啊!可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只是当作在行善;不晓得把它买来放生以后,牠对你这个关系是很深的,因为这是救命之恩。因为这个救命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来作布施,那果报就越大,就像经典上常提到佛说他自己布施给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给佛,那还是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较大!《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之余〉: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布施给畜生,尚且得百倍报,更何况是布施给胜义僧或世俗僧,所得福德无量报。所谓的哑羊僧,是指不知所犯的罪轻重、大小,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