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想要成为实义菩萨还真的不容易啊!有很多的条件。这一小段中就说有十种条件。第一种是要能听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遇到这种事情,你就要像善财童子一样地斟酌,然后知道道理应当怎么样;再经过其他有情,数不尽的有情来劝请,最后能够成就这样不可思议法;所以精进本身也经过智慧之所抉择。 而且精进的情况下,应当让这个法如何能够安住呢?不是自己能够读诵经典、书写经典、思惟经典;这样的话,只算是自己为了法而勤行、而精进。如果是为了其他众生,就是想办法调伏众生的困难,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学佛人一般在家课诵用功或参加,常会诵念回向发愿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其中三障指的是哪三障?意涵是什么?三障,一般指的是烦恼障、业障、报障。如《佛说佛名经》有这样的圣教:所言三障者:一曰烦恼障、二名为业障、三是果报障。(《佛说佛名经》卷1)《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也说: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大的极微类似于这种能转化为物质的能量,但是四大极微不是自然而有的,而是由本心第八识所变现的,是以四大极微不能外于自心藏识而存在,故《大智度论》卷三十六,龙树菩萨言: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微尘)诸天所见,小者(极微)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有人认为生命完全是依物质聚合而有,若物质分离,生命即坏,并无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且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佛陀只要教大家解脱于生死的话,事实上,佛陀祂不需要再讲缘觉乘,因为祂只要讲声闻乘,就可以令众生解脱于生死啊!祂为什么还要须要讲缘觉乘呢?就是因为声闻乘所修学的智慧,它太狭隘了,而且心量也太小了。所以声闻菩提修完之后,佛陀还要再跟五比丘,还要跟他们说缘觉法。如果说佛陀只是希望能够教各位解脱生死的话,祂不需要说缘觉法啊!佛陀还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是显示佛陀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并不是后来才慢慢的。华严时的教法显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贵,并不是像二乘佛法那样子将灭止生,那样的贫穷的佛法;也显示出世尊从无量劫以来修行所累积不可思议的这些大福德,佛陀实为三界中福德与智慧皆具足的教主,是阿罗汉们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涅槃经》上说到,佛陀的出世就像阳光升起,它能够赶走了整夜的黑暗;所以,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菩提道则以明心为基础,由于福、慧的,最后证得究竟佛果。关键词三缚结、五下分结、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般涅槃、解脱、四阿含、二乘、声闻、缘觉、辟支佛、阿罗汉、缘起性空、蕴、处、界、观行、修证、世俗谛、人间之佛教、出家僧众、上座部、表相住持、出离观、安隐观。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所以者何?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舍梨子比丘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达人转入十住位,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位持戒,乃至六住位修学般若,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教导参禅的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正确的观行现在前,找到真心,也就是找到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佛法大意。七住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祂的运作分明显现,没有不显现的,因此明心的七住菩萨也可以称为七住达人。菩萨七住后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这其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是专门教导众生如何断除烦恼,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而佛菩提则是法界实相根源的证知,也就是众生生命的实相——真如与佛性的亲证,以及亲证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这种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在简单说过佛法的意涵以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叫作甘露呢?所谓甘露,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识,对离念灵知意识心错误的认识,而产生妄想自性,误以为意识等六识心实有,所以佛陀宣讲诸法无我;而所谓成自性其实就是涅盘寂静,是说涅盘本际的如来藏心,具有成就诸法的自体性。此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他把三界的欲爱完全断除之后,他就完全解脱于三界境界!但四果阿罗汉还有分别:慧解脱阿罗汉——时解脱,俱解脱阿罗汉——非时解脱,三明六通大阿罗汉——声闻极果。譬如说四果里面,有所谓的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就是时解脱,表示他对于解脱入涅槃要依于时间的限制,表示如果他已经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他不能马上解脱于三界流转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对于法念处跟法念住的这样子的观察,所以得到这样子的一个智慧。为什么修四念处观在对治这四种的颠倒呢?因为凡夫众生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世间之无常为常,于诸苦执为乐,于无我中执为有我,于不净执为净,所以才会造成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一个知见;所以必须要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观行来对治,来对治于净颠倒,来对治于常颠倒,来对治于乐颠倒,来对治于我颠倒;所得到的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此以后,人们可以继承前人所体验之世间智慧,累积记录之结果,形成今日人类之智慧。然而人类之历史记录不过四五千年,于此之前的住劫时间,尚有许多不为吾人所知。 (原标题:世间成住坏空的变异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2 |
|
的确,仰望那浩渺苍穹,深邃无底的宇宙,令人不能不怀神秘莫测之感,从理性深处升起团团疑云:天上有无智慧和能力比人类大的神明或高级智慧生物?有无比人间更美好的另一个世界?如果有,它又是如何?对此,佛教的问答十分明确肯定:有,而且有多种种类,多个层次,天外有天,难可穷尽。佛经所说天,为梵文提婆(Deva)或素罗(Sura)意译,原义为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义,皆应仔细思维、观行,数数修习之。 (原标题:出世间八正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