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慢也正是慧解脱和俱解脱修习者最难突破的地方,由于这种慢是因为自我的存在而生起喜乐的,所以极为微细,非常不容易察觉,当然也就不容易断除了。介绍完我慢之后,继续说明第五种:高慢。什么是高慢呢?我们如果从慢、过慢、慢过慢来说高慢,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譬如有人向别人表示,自己已得上人法,超胜于一切人,因此而自高,这就称为高慢;意思是说觉得自己胜过一切人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上一集我们跟各位介绍到《大乘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说,如果众生能够把一切妄念灭除,而成为无相的话,就是证得如来的智慧。我们也举了有人有很严重的文字障,这个就是所谓的妄念有相,如果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能够妄念无相。我们上一集说到,悲智他主张无想就是涅槃,而且主张无想定,所谓的净无想道,就是到达涅槃的一个道路。基本上他那样说,他是对的,可是他又认为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前面所讲的就是六通。那神通的获得呢,有依得、报得、修得三种的不同。依得就是说,前世就有修过神通,那当然他不一定是每一项都修过,那这一世一出生就具有某项的神通力在;然而只要他不过清净的修行生活,他的神通就会消失。报得是说,过去曾修过神通,这一世一出生却不具有神通力在,要等到修行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就好像第八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完全不了知五尘外境一样,但是其实如来藏大智若愚,具足非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而且妖怪们都知道,只要吃了唐三藏的肉就可以长生不死;这又是将唐三藏来譬喻如来藏的另外一个体性——长生不死、不生不灭。所以《西游记》中人物的角色,和八识心王之功能还蛮匹配的。由此可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对大乘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除欲界法之贪、色界法之瞋以及无色界法之痴,这样就能够依序次第取证声闻二果、三果、四果之慧解脱境界,这都是属于无为法。能够这样取证无所有境界的人,一定可以取证出世间的果报,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名为无为法。又譬如通教菩萨,依照前面所说次第修学解脱之法,虽然可以出离三界,但是却发起受生愿,愿意再受来世的生死;来世虽然仍须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诸地的法道是有次第性的,但是有些人不想照这个次第来,明心或见性之后,就想要修神通;这样修神通或禅定,都不是依照佛道十地次第来修的,将会导致事倍而功半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待,反而是耽误自己的道业,所以爱乐神通或禅定境界而不重视无生法忍的智慧境界,当然也是假名菩萨。这十种人都称为假名菩萨,都不是实义菩萨。接下来开始说明实义菩萨的意涵。〖实义菩萨者: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讲完了这样一个单元,我们设定它为“自利利他”,又说它其实就是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蒐集的这样子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慧这些资粮。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白喝了!但是别人喝无生茶是越喝越欢喜,有好多法出来了,智慧越来越增上;结果你不是,这时越喝越痛苦:好难喝!这杯水比什么苦药都苦。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断我见的观行,你在禅三前得要独自坐下来,好好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过,虽然二乘圣人已得解脱能出离三界,却还是未能证得三界万法之本际──阿赖耶识,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故说二乘圣人只有解脱的智慧,虽称慧解脱、俱解脱,然于法界真实相不知不解故,所以还是称为愚人。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古时确实有人了知五阴十八界全都生灭不停而虚妄不真以后,却还是无法证得初果智慧境界。这原因,都是由于未曾深入苦圣谛中详实观察,不能引生厌苦、厌我的厌离心,以致不愿意遵循八正道的规范来实修,一方面继续贪着人间的五欲六尘,另一方面继续爱乐于五阴十八界的自己永远存在;深心之中,不接受人间五欲是贪染不净的,也不接受五阴十八界自己确实是可厌恶的;以此缘故,深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缘力故,恶果定者亦可转轻。2、果报定的原因: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3、如何转业: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修身是修正身行,修戒是特别注重戒律,不肯轻易毁犯;修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却因宿习坚固,执邪倒见,虽生中国如同边地,诸根虽具却性如騃哑,虽得人身,又造了十不善业,生杀不断,复又轮堕,辗转轮回不休;除非听闻到,又兼俱福慧资粮,得遇善知识应世说法,方能有因缘触证如来藏而离开恶业及异生性,否则这些众生都叫作可怜人。《大般涅盘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此句话就足以断送众生法身慧命。譬如慈济人努力做利益众生的事,此乃佛道成就的前方便,藉此来累积将来见道时应有的福德资粮,并非真修行;若能于此资粮位广修人天善法,进而回向佛道的成就,将来才有因缘值遇真善知识而得见道。若广修善业而不修禅定、不知或不求断我见,更不知或不求开悟明心,此种精勤广修十善慈济众生而不谤法之行,未来世就只能生到欲界天享福,但是当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此学佛当然是要学习佛的智慧,佛以一大事因缘而来这个世间,自然是要教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只有两个主要道:一个就是解脱道、一个是佛菩提道。如果能够解脱生死,不在三界中轮回、乃至于能够成佛,这样才是叫作真正的学佛啊!要能够成为一尊佛,当然是要跟佛学习,因为众生有很多的贪、瞋、痴、无明,因此由于这样的妄想执著,所以不停地就在造作后有,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坐禅时”,很清楚的就是修习定力,也就是依于无相忆佛、念佛、拜佛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因为一切修行无不以戒、定、慧为入门开始,既然已经三归五戒了,再来就要修学,不管是五停心观,或是说依于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而为了因应世人的需要,稍微作了一些改变的这一个无相忆佛、念佛、拜佛,类似于五停心观的让我们先把我们的妄心能够歇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如果犯戒作恶,岂不是将来要去承受恶业的果报,或者落入三恶道中;那与自己当初设定要成就佛菩提的目标,岂不是违背了吗?”因此有智慧的人,不应该去作这种矛盾的行为;当然,如果欺骗自己,以为犯戒造恶不会有恶业的果报,那是更愚痴的行为。因此在平常,或者遇到顺境、逆境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多去作这方面的思惟,这样就能够生起一分的力量,来让自己持戒更加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认为“唵”字代表佛部心法,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口、意分别与佛的身、语、意成为一体;嘛呢,意为如意宝,表示宝心部,念此二字时,能随愿获得成就;叭咪,莲花之义,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纯洁无瑕;“吽”表示金刚心部,展开分析,可以与六身、六部、六部之母、空行母、般若六度、六种烦恼、五种智慧、无量众生、六长净、六道轮回、六道众生之生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同样的情形前面我们讲过,生死的恐惧是一种情绪,烦恼的苦是一种情绪,可是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既然学佛要了脱生死,那么佛法对于了生死的看法是什么呢?学佛要消除烦恼,佛法对于消除烦恼的看法是什么呢?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我们简单的讲,就是说大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父母养育子女的生命,只利益子女的这一生,而佛教养育了众生的慧命,能够利益众生无量世。故做了不利于佛教的恶业,后果更为严重。这不是佛的危言耸听,据调查,中毁坏寺院佛像佛经者多不得善终,这就是例证。破坏佛教还包括:说佛教是封建迷信,是消极厌世,让人不要相信,诬蔑诽谤三宝,乃至法师、居士曲解佛法而造成误导,等等。以上是六道众生的概况。一切众生都在六道中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诸地的法道是有次第性的,但是有些人不想照这个次第来,明心或见性之后,就想要修神通;这样修神通或禅定,都不是依照佛道十地次第来修的,将会导致事倍而功半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待,反而是耽误自己的道业,所以爱乐神通或禅定境界而不重视无生法忍的智慧境界,当然也是假名菩萨。这十种人都称为假名菩萨,都不是实义菩萨。接下来开始说明实义菩萨的意涵。(原标题:假名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