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行十善法可以累积福德智慧,让我们下一生至少有生天的福德。但是,佛知道最好能够往生净土,速得道业;或者发大心的菩萨愿意回入娑婆,继续来这个地方度众。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一生往生后,到底下一站要去哪里?如果想要往生西方,那平日我们就应该依着《无量寿经》所说,念佛忆佛,向弥陀世尊发愿往生西方。临终之前,应该教导他,要向佛乞求,向过去一切的冤亲债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隋朝的智者大师,他结合了《法华经》以及像庐山慧远禅师所传下来的这一些大乘经论,然后创立了天台宗。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到中国之后,弘扬真唯识量,然后就设立了法相宗。或者有人依止《华严经》,到了贤首大师的时候,整理成为华严宗。庐山慧远大师他首创结社,结成莲社,然后专门修持持名念佛,到了善导大师的时候,成为净土宗。最后到了唐元年间,从印度来了善无畏、不空等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如说:姓贵,种姓尊贵;位高,地位崇高;大富;威勐;智深,智慧非常的深细,结果后来在《水浒传》里面,有一个僧人就叫鲁智深;年耆意思是说有一点年纪;行净是说他平常有持清净的戒律;礼备是说他平常世俗该有的礼仪他都具备,威仪庠序,而且是世间人所称赞的;上叹是说,比他更高的在其上者,对于他会有赞叹、会佩服;第十个叫下归,是说在其下者、比他低下的人,会归向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呢?佛在《楞严经》也有开示: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呪随持呪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上所有的智慧与宗教,都没有办法让我们到达解脱的彼岸。唯有佛陀出世,所传授的佛法、所率领的僧团,能够指引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追求世间的真理,希望能够得度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要信仰三宝,报三宝恩德呢?三宝具足无量神通变化,在漫漫长夜当中,利乐有情无有休息。其中,佛能为我们开示正确的解脱。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这是说三宝清净庄严,就好像国王会用珍宝来装饰王宫宫殿,三宝也是一样,以福德和智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九,是说三宝祂最为微妙殊胜,就好像天宫的妙宝是最微妙的,三宝也是一样,超越了世间一切最殊胜的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件事情的一开始就有问题,它犯了一个逻辑上根本的错误,好像说上帝创造人类,就是要人类去犯罪?所以自古以来,许多有智慧的人都对这一段故事无法采信。现在学术界的考古研究,都同意了一神教的起源受到了古波斯与印度文化的影响;在水徒本的《圣经》里面,甚至直接说耶稣年轻的时候,跟着商队去了伊朗和印度,所以许多人认为一神教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在印度的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你可以用念佛法门作为基础,进而更转深入,加上其他福慧的配合成办。为什么呢?你正在以念佛法门为基础用功转而更深细的时候,也许哪一天你会突然觉得,这个念阿弥陀佛的念头,好像有一点丛闹。丛闹的意思是说,在丛林里面,有百花百草、百虫百兽这样纷纷扰扰。因为你认定修学佛法的目标以后,真正肯相信这一个法门,然后随着善知识的开示,一句佛号念到底,你从口念心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楞严经》中提到:【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这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类似的,而这样一门深入可以达到入一无妄,彼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如说你暂时没有因缘进一步来熏习第一义谛的知见,因为也许世间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出世弘法;但是平常修的一分的福、一分的慧,这个时候却好像有着超过于十倍乃至百倍的受用。这都是因为对法的信心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状况所可以比拟的,当然这种情况距离亲证第一义谛就是指日可待的。也许你会有一个疑问:照你出家跟在家的定义,那么看起来,出家证了出家法以后,好像就有一种让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后也许他又会说:最后一定要有三归依、唱回向偈,然后还要发愿: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礼佛三拜,课诵完毕。对于初机的学人而言,注意这些规矩是有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规矩以外,为了要让学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进步得更快,我们还应当时时的警觉说,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一个人在自己学佛的过程中,施设了种种方便,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什么叫作五度修福慧?财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得大富贵;法施的因缘故,可以让你未来世增长大智慧;当然无畏施可以方便含摄在财施跟法施之中。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不论菩萨是戒慧直往或是戒定直往,都一定要以奉持戒律为要。假如学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的人身,更何况说能够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持戒律,也没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四智圆明,乃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般若中观的总相智,因为奉持戒律的部分,只是菩萨六度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第二个部分讲天台宗。这个宗又叫作法华宗,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开悟明心之前,有一个部分修证的内容是跟二乘人是相通的,那就是断我见的部分——分证解脱果的一部分;然后菩萨主要是在般若慧上的修证去努力,而不急于在解脱果上进一步去修证。可是,这样的修证并非不进一步去解脱果,而且是最后反而胜过阿罗汉、辟支佛在解脱果上的修证的证量。这是怎么说呢?因为,菩萨努力在般若慧上的修证的同时,分分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看来,小乘又分为声闻乘跟缘觉乘,两者所证的标的都是在断我见、断我所执乃至断我执,那所观行的对象都只限于在蕴处界,但是所修证的智慧深广有所差别。简单地说,声闻乘是以四圣谛,从苦集灭道这个四个方面,来先确定说三界中悉有苦;然后进一步观察说,众生不断聚集未来苦的原因;进一步再知道说,让后有的苦因不再聚集,然后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这个道理;最后再依据让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法出生是说依于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于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8集佛教重视神通?>正源老师(原标题:存在神通吗?有哪几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