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有智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变得更差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挂念果报的大小,就随缘去作布施,才是有智的人啊! (原标题: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的人应该是要这样子想:我因为过去世布施少,所以这一世福德就少;为免下一世的福报还是继续少,所以如果遇到福田、大好福田的时候,无论钱财再怎么少,也都要把握机会种福田啊!因为这样可以改变未来世继续贫穷的果报。在《贤愚经》当中,有这么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穷困的老妇人,她是一位大长者家中的奴婢,有一次她拿着水瓶,要到河边去装水,她想到自己一生的劳苦,简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说:【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什么是法施呢?世尊开示说:【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从世尊这一段的开示,就可以了解到:原来世尊祂并不认为,法布施是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专有的权利;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只要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六、佛菩提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自序,页1,佛教正觉同修会。)大乘菩提之入道,则须先除我所之执著;我所执著 三摩地

2018-07-23

以般若的实相的智来看待:是因为这个金刚心如来藏,祂所出生的五阴身是无常、它会坏灭、它不是常住的,所以这样无常的法,不能说它是一个能够去到未来世的法。可是这一世的五阴,以及未来世的五阴,都是金刚心如来藏所生;金刚心能够持续过去世到这一世,以及这一世到未来世,都是同一个金刚心如来藏。可是这个如来藏,自己从来不反观自我,不觉知自我的存在,所以没有觉知: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修行菩萨道,最重要的是要成就佛道;成就佛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证般若;实证般若的基础,就是一定要开悟,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找到自己的自心如来以后,才能够生起般若智。生起般若智,以自己所证的般若智,来看待施主、受施者乃至未来世受快乐的果报者,都是无常、缘起性空的五阴。而能够出生五阴的第八识实相心如来藏,本来就是自在解脱、无我与我所;虽然与所出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有智的人,应该要为将来成就佛果而行布施,不是为了人天之乐。为了求证佛果而行布施,最重要是要累积这些福德资粮,将这些资粮当作智的基础,以这些基础来生起智,同时再运用智,来运用自己的资粮去利益众生。因为人天之乐它是无常的,而且是有边的,人天之乐它是有生死边的,会用尽的;所以有智的人,应该这样来看待,不求人天之乐。前面已经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的人接受佛陀教导以后,同时也要知道为什么会有阿罗汉托空钵的情况出现?阿罗汉是众生的福田,但是自己有没有福?为什么会托空钵呢?佛陀这样子说:【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持戒多闻因缘力故,乃至获得阿罗汉果;虽得是果,不能遮断饥渴等苦。若阿罗汉难得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有智的人应该随着自己在世间财物的多少,随力来修行布施。因为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办法能够得人天乐以及无上乐。这个部分尤其是菩萨应该要注意,菩萨所修学的解脱不同于二乘的解脱;菩萨的解脱是要入于三世,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同时要再入于三界中。二乘人的解脱是:他就要解脱于三界中的生死,不再入于三界中。所以菩萨的解脱,一定要通过布施来修除自己的贪悭的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有智的人知道贫穷的真实义,能够如实地按照佛陀的教导来修行布施,最重要是要来去除贫穷的因,也就是悭与贪的烦恼。因为菩萨一世一世的行菩萨道,不能让自己堕在贫穷中受苦,不能堕在贫穷这个过失里面。因此,佛陀就教导菩萨不应该悭贪。 (原标题:疑于福田,是名贫穷)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说:有智的人常常这样来思惟着,世间的财物都是无常、都会毁坏的,只是属于这一世五蕴身的受用而已;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能够随着我的五蕴身这一世受用,乃至后世的五蕴身能够受用,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布施。因为在布施的时候,将自己的世间财物布施给众生,让众生得到利益,这样的利益的果报是在未来世;菩萨道未来世有另一个新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的人在这样子广行布施的过程,如何来布施内财来解脱于内我所呢?佛陀有这样的开示:【善男子!施者先当自试其心,以外物施;知心调已,次施内物。因是二施获得二法:一者永离诸有、二者得正解脱。善男子!如人远行,身荷重担,疲苦劳极,舍之则乐;行施之人见来求者,舍财与之,心生喜乐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佛陀告诉我们:布施的人也就是经常学习布施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的人布施的时候,还有什么样的解脱智呢?佛陀继续这样开示着:【观于二事:一者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二者终不随顺悭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财物,我若终没,不随我去,是故应当自手施与;我今不应随施生恼,应当随施生于欢喜。】《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告诉我们,有智的人在布施的时候,观察着这些世间的财物,包括这个外财、内财都是无常,都是会毁坏,都是不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者布施时,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解脱智?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为我们说:【善男子!有智之人,为二事故能行布施:一者调伏自心、二者坏怨嗔心,如来因是名无上尊。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不求名称,免于怖畏;不求善人来见亲附,亦不求望天人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我们就先来说,佛陀为我们开示:有智的人他在布施,以及他为什么行布施,他 三摩地

2018-07-23

若得人身,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及信、戒、施、多闻、智,胜于一切。】《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佛陀告诉我们说,乐于布施者,他的心永远不会生起后悔的心。不会后悔将自己宝贵的财物,拿出来布施给别人,不会后悔自己的财物减少了,不会后悔这个来乞求者具足了很多烦恼。所以这一位有智的布施者,他将来如果有一个什么时机,因为一个历缘对境中,由于烦恼而造作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乐于布施者,他绝对不是落在六识论里面,乐于布施有智者,他一定是如法地去接受善知识的教导,如法地接受贤圣的教导,知道一切众生只有八个识;一切法的根本因,就是一切众生皆有的自心如来——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那么在这种第八识祂是金刚心不会毁坏的情况之下,必然有三世,必然有过去世布施的因,才有这一世布施的果;有这一世布施的因,就有未来世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倘若进一步地以真实究竟解脱佛菩提法来布施,让他人的法身命得以增长,进入佛菩提道中修学乃至实证。这个部分的福,是属于出世间的福,因为所培植的福,它的系属是属于出世间的解脱法。菩萨自己在世间的福与出世间的福修集资粮,他能够摄受、摄受众生、摄受佛土,最后成就佛道,所以所得的就是无上安乐的果报。那这个无上安乐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安隐,以及这样的一个快乐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布施发种种善恶等愿,为什么说布施还有发恶愿呢?我们举个例子告诉大家:天魔波旬过去曾在毗舍浮如来法中,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那么他修学这六度,不是为了信、敬三宝,他是为了什么呢?他是为了要障碍他人出离欲界,他想要有能力来扰乱他人出离欲界,他想要有能力来降伏他人,受他的控管,他想要来求富贵、想要求名闻、想要求声誉、想要获得殊胜的五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