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当年大众将大慧宗杲禅师的开示编辑成《语录》、《普说》、《宗门武库》、《年谱》,令禅宗法脉得以世世代代流传;平实导师作法亦然,更以科技之便,一举矗立了千万言法藏,开显如来深意[平实导师,《法华经讲义》第五辑:“然后大慧宗杲度很多人,又留下一些法藏,所以他的法脉就一世又一世流传下来。这意思就是说,应该作的事还是法藏,并且同时多度一些人;但不应该不留 | admin 2021-01-02 |
|
进入了这个大乘的止观,所依止的就是依止于般若实相智慧、依止于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的这样的一个善根,来观察他自己应该修、应该证、应该断的这些所知障以及这个烦恼随眠。这是大乘止观的内容,而不同于二乘的止观:二乘的止观呢,他只是停留在这些有为法的缘起性空上面而已;那大乘止观是以这个般若实相为基础来观察,以不生不灭的心所出生的一切有为法的这些法的内 | admin 2020-08-28 |
|
那这个范围是更广阔的,而且这个范围它是声闻缘觉他们所不能涉猎的,因为那属于法界的完整的智慧。可是声闻,他只是获得法界实相的智能里面的一小部分,是属于解脱的部分、属于解脱生死的部分。那我们知道了见惑、思惑是分段生死所摄,是小乘所修的内容;那尘沙惑乃至前面的见惑、思惑,是整个佛法所含摄的,而且是大乘菩萨乃至诸佛所要断除的烦恼。我们就可以知道,诸佛祂是把 | admin 2020-08-28 |
|
因此在证悟之前,要先作第八识如来藏的方便观行,若尚未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不具慧眼,还无法现观如来藏的运作,也就无法对如来藏心体直接作如实观行,就只能作方便观行。要如何作方便观行呢?马鸣菩萨说:谓观一切法本性无生。就是在现象界中藉种种事相去作观察,一切法本性无生。譬如意识觉知心,白天想东想西忙个不停,到了夜晚睡着无梦时,就断灭消失,所以睡得很熟很沉,身 | admin 2020-08-28 |
|
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造作恶业的人,另一种是造作恶业之后懂得忏悔的人;愚痴人也有两种,一种是造作罪业的人,另一种是造作罪业之后覆藏,而不作惭愧与忏悔的人。《大般涅槃经》接着说: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意思是说,虽然先前造作恶业,后来能够发露忏悔,觉 | admin 2020-08-28 |
|
之后,神光立雪断臂求法,达摩大师将正法眼藏——如来藏妙法——传给神光,并且帮他改名为慧可,从此开启了中国禅宗的新纪元。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初祖,慧可是二祖,传到六祖惠能时,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于大乘佛法的精神,非常契合中国人的胸襟,深受民间喜爱,因此就有句俗谚流传: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特别是中国禅宗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人 | admin 2020-08-28 |
|
学佛不能只看这一世,而是过去无量世累积下来的福德庄严以及智慧庄严。令其安住无余涅槃,这是说无余涅槃的本际如来藏确实可以实证,所以菩萨立下誓愿尽未来际平等地救拔一切众生,使得众生有能力去实证无余涅槃的本际如来藏,但是必须要吩咐众生不能入无余涅槃。什么是涅槃?就是涅者不生、盘者不灭,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也就是依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来安立名称,而不是外 | admin 2020-08-28 |
|
于三乘菩提之证果时,若无定力相应,则其智慧不能证转,只是干慧而无证果之实质,以此缘故,平实于成立正觉同修会之前的共修期间,发给禅净班诸亲教师所用之教材中,已经明确要求诸师于讲授禅净班初级、中级、高级等三个阶段之课程中,应训示诸学员修学定力,于课程中要求要有无相念佛及看话头纯熟之动中定力相应,才能证果以及证悟不退。由如是缘故,必须教导无相念佛动夫,练 | admin 2020-08-04 |
|
愿我能接受一切无生空性,行智慧波罗蜜多。过去、未来诸菩萨以欢喜、坚定心难行此智慧波罗蜜多,愿我能行之。愿我能使一切众生生大悲心,从初发愿乃至得菩提之间,皆得具足殊胜大悲心。愿从今乃至涅槃间,为使众多菩萨生起稀有感叹,我布施、持戒等无有丝毫傲慢与执着心。我为远离七圣财、诸佛未调化、舍法、造诸恶业、趋入恶道等众生发愿,不希求自己安乐果位,以欢喜、坚定心 | admin 2020-07-30 |
|
大慧极力诃斥天童宏智正觉之默照禅,斥为“默照邪禅”,而天童未曾激烈反驳,反与大慧成为莫逆之交;实因天童之悟入亦非默照而入,大慧之严厉批评实属正确。然天童鉴于时人之狂禅,主张默照禅之法,亦救时弊之策也;后来二人见解一致,转成莫逆。若论悟境,大慧较胜一筹;若论禅定,天童较胜一筹;互有擅场。大慧以慈悲重故,肩挑护法重任,不计较个人在三昧修证上之 | admin 2020-07-28 |
|
一切众生的六根以及自心所显现的五阴世间、器世间等法相,众生不知这些法相都是自心如来所显现,因而产生种种的虚妄执著,犹如河流不断地流动变迁、犹如种子不断地生长变易、犹如风不断地吹动、犹如云不断地飘移变化,一切现象都是刹那变异生灭不已;躁动不安就象是猿猴、喜爱不清净的世间就象是苍蝇、对于五阴的贪爱永无餍足如同风与火交互增长一样,这些都是无始劫以来虚妄熏 | admin 2020-07-27 |
|
所谓七种第一义,就是: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等七种境界。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 | admin 2020-07-27 |
|
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开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1经中开示:七种性自性就是集、性、相、大种、因、缘、成等七种自性。这七种性自性分别说明如下:所谓集性自性,乃是指真如有积集有情过去、现在、未来生死业种的体性,遇到因缘成熟时,就能成熟异熟果报。在佛法中,这样的真如,亦名苦谛 | admin 2020-07-27 |
|
像这样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的法,乃是菩萨于证悟后进修别相智时,透过具道种智的真善知识教导后,才能渐渐发起的智慧,而不是三贤位菩萨自己所能了知的智慧境界。既然,刚刚证悟具有总相智的菩萨尚且无法了知,更何况是二乘愚人乃至未明心的凡夫及外道所能了知?已说三自性,接著再说三无性。三无性有二种说法:一者是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说,一者是以如来藏本来无一物 | admin 2020-07-27 |
|
正如《大乘入楞伽经》卷5开示: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 | admin 2020-07-27 |
|
无生法忍果,乃是已证得无生法忍道种智之地上菩萨果德,是圣位菩萨所证的智慧果位。实证初地无生法忍之后,须再经二大阿僧祇劫精进修行,由二地、三地至十地、等觉、妙觉后成佛,之间一一地道种智之果德皆属无生法忍果所摄。而欲证入初地之入地心者,须具足四个条件:一、无生法忍的智慧(八识心王之一一心皆确实亲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 | admin 2020-07-23 |
|
如果能修慈心,就能获得福德庄严,因为利益众生的缘故;如果能修悲心,就能得到智慧;正因为有智慧,才能真实救护众生,拔除众生的烦恼及生死苦。所以说修集慈心与悲心能得到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以修集慈心与悲心二法为正因,即使在生死苦海中救度众生费尽心力,仍然不免要受到众生的背叛、伤害,但是菩萨心中始终无悔恨。如果在弘法过程中,被人以忘恩负义的心态和手段来对待 | admin 2020-07-23 |
|
也就是说,如果心越清净、禅定功夫越好、三乘菩提智慧越高的人,他所发起的通力所能够见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时劫,也就会越久远。只是由正法时代辗转来到末法时代的今天,因为众生的善根以及福德智慧都已经逐渐转薄,性障转重,所以到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发起禅定,更别说是发起宿命通或者天眼通了;也因此,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人也同样少多了。佛陀曾经有开示说:从无 | admin 2020-07-23 |
|
所以菩萨道它的观点是非常开阔的,因为四宏誓愿有说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无边的众生不管是对我们有恩,或是对我们有仇,我们都可以用佛法来让他获得法身慧命,所以生死这种幻化的事情就不是那么重要。也就是说,菩萨可以在得证无生法忍的时候,最后在八地得到于相于土自在,你可以变化一切的身相,然后该被人家杀的,因为杀的因缘而能够教化对方,或是教化一些世间,这样的 | admin 2020-07-23 |
|
故作略序,以明缘起,愿诸佛子多所讽味,智慧增上。西元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菩萨戒子:萧平实合什目录法身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在众生身中,不在虚空譬如真如遍一切处非是遍满虚空凡夫之杂染真如不能遍一切处,亦非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佛子若有误认一无所有之虚空为真如者,应速远离般若禅与禅定之修法不同,应有拣择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无念灵 | admin 2020-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