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从经典的开示可以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第一点,能说法的人,不一定现出家相,如同上面经文所说;第二点,这位在家人至少是位明心的菩萨,不一定要示现出家相,他有道共戒,所以不受声闻别解脱戒、羯磨以及布萨限制,自身有圣法圣果可得,以所证的智慧来帮助众生未来可以明心见性。综合上面结果可知,佛门所尊重的,是他有没有真正的法可得,是他有没有真正的证量可得;如 | admin 2020-02-19 |
|
如果说三归依不圆满,要四归依才圆满,这样讲就是谤三宝了,我们对佛的智慧要相信,佛说三归依就是三归依,不要说我要四归依,比佛还厉害。没有那个厉害可说啦!佛是无上师,没有人能当佛的上师,佛才是真正的上师,佛法僧三宝已经具足一切佛教的总持。有人说上师比佛珍贵,没有上师,你就不能学佛;那请问:佛是不是上师?当然是啊!那上师是不是僧?当然上师应该是僧,佛都说 | admin 2020-02-19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这是说三宝清净庄严,就好像国王会用珍宝来装饰王宫宫殿,三宝也是一样,以福德和智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宝宫。 “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九,是说三宝祂最为微妙殊胜,就好像天宫的妙宝是最微妙的,三宝也是一样,超越了世间一切最殊胜的妙宝。& | admin 2020-02-19 |
|
五十一法为:遍行法五(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法五(欲、胜解、念、定、慧),善法十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二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乱、昏沉、掉举),不定法四(悔、眠、寻、伺)。如是五十一法 | admin 2020-02-18 |
|
这些状况都会落入断见或常见一边,古时安慧论师及其徒弟般若趜多,就是其中之一。《识蕴真义》这一本书,正是因为安慧师徒误解佛所说五蕴法,更将出生万法的真实心如来藏摄属在根尘触才出现的识蕴中,认为阿赖耶识也和识蕴一样,是有生有灭的法;如此违背佛语经教之意,不仅自己邪见害己修行不果,也误导了信受其法与追随其修学之人----杀人一命只害一世,邪见误人却是无量世。 | admin 2020-02-18 |
|
能如实晓了三乘菩提之关联,方能次第探究成佛之道,知道非唯实证初转法轮之解脱道、二转法轮之般若诸经所说实相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即可成佛,仍须再进一步求证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以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来藏自性妙义,以及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等增上慧学为根本;如是亲证万法根源如来藏心体中所含藏之一切种子的智慧具足已,称为圆满成就一切种智者, | admin 2020-02-18 |
|
缘觉菩提所思惟观行之内涵,虽然不异于声闻菩提之蕴处界苦、空、无常、无我、诸法因缘而起其性本空,乃至十因缘以及十二因缘等等,然以偏于因缘观者为多;又因其不由他闻,乃自行思惟观行而觉证,因此独觉的智慧大多深利于仅修四圣谛解脱道的声闻行者。若于佛世时经由佛陀教导因缘法而悟入缘觉菩提者,则也通称为声闻,以仍是由于闻佛音声而得证入的缘故。佛菩提也就是大乘菩提 | admin 2020-02-18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2)----张正圜老师第二篇五阴十八界概说第一章五阴总说五阴的阴是遮盖的意思,是说有五种法能遮盖众生发起解脱的智慧光明,使众生无法出离生死;五阴又名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五蕴是说这五种法都是由众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这五种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以下举述世尊在《中阿含经》中的开示作为说明: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 | admin 2020-02-18 |
|
为何说诸行无常呢?因为身口意诸行都要以五色根及识阴为缘才能生起及存在,而五色根及识阴六识心尚且是无常之法,依五色根及识阴六识而有的身口意行,又如何能是常住不灭的?即使像藏密喇嘛黄教始祖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中,坚持主张说乐空双运淫乐境界中的喜乐觉受,以及领受乐觉的意识心都是俱生而常住的,但是一切有智慧的学人都可以 | admin 2020-02-18 |
|
假使已经了知五阴的虚妄性,并且已经如理作意思惟观行而确认无疑,但是没有未到地定作为支持,仍然无法心得决定于自己所现观的事实,心中不肯安止及转依于现观五阴虚妄的智慧,那他最多就只是初果向人,因为不能证转的缘故,所以还不是初果人;必须是确实认定而且如实接受自己对五阴虚妄的现观,心中确实依止于正确的现观内容者,才能发起初果的见地与解脱功德受用,这才是解脱 | admin 2020-02-18 |
|
意识心觉知一切法空,而不执着于这个空,这也不是涅槃;因为意识心本身觉知一切法空而不执着于这个空,是生起了智慧;意识心生起了智慧,但是意识心坏灭的时候,这个智慧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意识心觉知一切法空本身不是涅槃。因为意识心是会坏灭的,意识心不能因为觉知一切法空而变为常住法。还有,意识觉知心祂断了我见、断了我执以后是涅槃吗?意识心断了我见、断了我执,是因 | admin 2020-02-18 |
|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shàn)谤起冤(yuān)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我师得 | admin 2020-02-18 |
|
马祖道一其实是中国禅宗很有名的祖师,在他的座下也有很有名的祖师:譬如百丈怀海禅师、南泉普愿禅师、大珠慧海禅师,还有庞蕴居士,事实上他们都是在马祖道一的座下开悟。所以说,马祖道一其实是古代禅宗里面很有名的一个祖师。他住在传法院里面,每天在那边坐禅,认为说:坐禅就是学佛的方法。那么这个师,指的是南岳怀让禅师,马祖道一后来是在南岳怀让禅师的座下开悟的。南 | admin 2020-02-18 |
|
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毘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 | admin 2020-02-18 |
|
如果能够于此六法观察忍,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对于这六个内入法,详加观行,得到了智慧而能安忍,名为信行这就叫作对于六法有了真实的信的这个行为;这样的人超升离生,意思是说:如果对于这样的六法有了信行,未来就可离凡夫地,这是超升于一般的众生、异生凡夫,他离开了凡夫的智慧;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如果还没有证得初果的人,乃至到自己还没有命终之前, | admin 2020-02-18 |
|
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ightconsciousness性质佛法基本正见---------------------------------------目录1前六识2第七识意根3第八识如来藏4彼此配合5佛理深析6结语-------- | admin 2020-02-18 |
|
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丶不垢不净丶不增不减;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即指如来藏;亦即禅宗参禅之一念慧相应证悟的标的(真假禅和)。证悟如来藏者乃无境界法丶无入出法,乃无所得法,证悟如来藏后,入菩萨七住位,始生根本无分别智,同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2]。然而如来藏心体虽不可灭,心体中含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随众生果报,以如来藏之功德产生有情各自该有的果报身 | admin 2020-02-18 |
|
《心经》是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 | admin 2020-02-18 |
|
而菩萨则透过参禅的方式,于一念相应慧亲证一切有情的真心,观察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任何一法存在的极寂静的境界,知道当下就是无余涅槃;这样的智慧境界是二乘人穷尽神通与智慧也无法了知的境界。菩萨因为亲证一切有情真心,以及现前观察真心本来寂静,不需要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就已经在无余涅槃中,因此不急着入无余涅槃,故意保留一分思惑继续取得未来的五蕴身来修行;如是经 | admin 2020-02-18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无明,既然没有所谓的无明,当然没有无明尽这件事,乃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老死,既然没有所谓的老死,当然没有老死尽这件事;真心的实际理地既然没有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当然没有所谓的四圣谛可言;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也没有任何有所得这件事,因为真心无所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