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以法服付能。受衣化于韶阳。神秀传法荆门洛下。南北之宗自兹始矣。又信禅师尝于九江遥望双峰。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开六岐。信谓忍曰。汝知之乎。曰师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头山。贻厥孙谋至于忠。凡六人号牛头六祖。此则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则庶孽耳。安可匹嫡乎。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碑焉。代宗敕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也。蕲春自唐 三摩地

2018-07-19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普觉禅师,宣城奚氏子。夙有英气。年十二入乡校,一日因与同窗戏,以砚投之,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归。曰:“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即诣东山云院事齐。年十七,剃发具毗尼。偶阅古云门录,恍若旧习。往依广教珵禅师,弃游四方。从曹洞诸老宿,既得其说,去登宝峰,谒湛堂准禅师。堂一见异之,俾侍巾祴。指以入道捷径,师横机无所让。堂诃曰:“汝曾 三摩地

2018-07-19

双融解进于行。十乘境观起自一家。修性三德清凉盛演因命同辈追游五峰。栖遁林泉履历前躅。晓六凡四圣之理。了开示悟入之门。百界千如包罗性相。即遮即照破立同时。依正圆融凡圣平等。豁开心目物我双亡。仅四十年阐扬独步。远业精道邈志苦神和。卧不解衣食非别请。时岁不稔樵炊屡乖。每掬水漱流将期永日。体有疮疥手不涂摩。戒检遵修警慎心口。常以四种三昧炼磨身心。至于缄 三摩地

2018-07-19

如前所举,大禅师除了无我、无私以外,其慈悲助人之心行,乃至兼及反对大者,都加以助益;譬如大力反对及攻击大宗杲之李邴、郑昂尚书,都在大帮助下悟入如来藏明心境界,即是现成事证。复次,大禅师亦是知恩而且平等之人,对于世俗利益,他总不想与人计较;譬如他的弟子万庵禅师,曾经述说大宗杲破斥邪说不遗余力,但是对私人利害之争,却是无所计较;乃至座下弟子 三摩地

2018-07-19

别境[5]欲、胜解、念、定、。善[11]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6]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20]小[10]: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中[2]:无惭、无愧。大[8]: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4]悔(恶作)、眠、寻、伺。色法[11](二所现影故)眼、耳、鼻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唐京师崇福寺惟悫传一(震弘沇)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凭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麩-夫+玉)-來+(卄/(素-糸))]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渭阳寻师隶业。或经筵首席。或论集前驱。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年临不惑 三摩地

2018-07-19

谥曰大禅师。御撰塔铭。天下释子荣之。唐京兆西崇福寺智升传释智升。未祥何许人也。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此外文性愈高博达今古。每慊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着大藏目录记其翻传年代人物者。谓之晋录魏汉等录。乃于开元十八年岁次庚午。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最为精要何耶。诸师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其文真伪相乱。或一经为两本。或支品作别翻。一一 三摩地

2018-07-19

寻奉别敕选聪颖脱者。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学五竺语。解纷开结统综条然。闻见者无不叹伏。凡百犍度跋渠。一览无差。宁劳再忆。年二十五应诏译经。讲通大小乘教三十余本。创意留心勤勤著述。盖切问而近思。其则不远矣。造疏计可百本。奘所译唯识论。初与昉尚光四人同受润色执笔捡文纂义。数朝之后基求退焉。奘问之。对曰。夕梦金容晨趋白马。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醇粹。某 三摩地

2018-07-19

解超群学兼真俗。乾文咒术尤攻其妙。加以化导为心无恋乡国。以天后长寿二年届于洛都。敕于天宫寺安置。即以其年创译。至中宗神龙景午。于佛授记天宫福先等寺。出不空罥索陀罗尼经等七部。睿宗大极元年四月。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其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详定入目施行。那自神龙之后不务翻译。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每于晨朝磨香为水。涂 三摩地

2018-07-19

则内为戒定。外为经律论。以陀罗尼总摄之也。陀罗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轮。解脱吉祥之海。三世诸佛生于此门。照所传一灯而已。根殊性异灯亦无边。由是有百亿释迦微尘三昧。菩萨以纲总摄于诸定。顿升阶位邻于大觉。此其旨也。于时畏周行大荒遍礼圣迹。不惮艰险。凡所履处皆三返焉。又入鸡足山为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尝结夏于灵鹫。有猛兽前导。深入山穴。穴明如昼见牟尼像。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宋左街天寿寺通大师赞宁等奉敕撰进高僧传表臣僧赞宁等言。自太平兴国七年。伏奉敕旨。俾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者。臣等遐求事迹博采碑文。今已撰集成三十卷。谨诣阙庭进上。益琅函而更广。延玉历以弥长。臣等诚忧诚恐兢惕之至。臣等闻浑仪之外别有释天。法海之中多生僧宝。释天可则。阿难记事而载言。僧宝堪称。皎为篇而作传。猗欤我佛号大遍知。知教法之无依。委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摩诃萨知诸众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嗔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现世轻受不堕地狱。云何是业能得现报。忏悔发露所有诸恶。既悔之后更不敢作。惭愧成就故。供养三宝故。常自呵责故。是人以是善业因缘不堕地狱现世受报。所谓头痛目痛腹痛背痛横罗死殃。呵责骂辱鞭杖闭系饥饿困苦。受如是等现世轻报。是名为知。云何为见 admin

2018-07-19

四者心正直无曲。五者能知如来密藏。是为五事。何等不闻而能得闻。所谓甚深微密之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常住无变。如来涅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闇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断非不断。非始非 admin

2018-07-19

戒闻智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光明遍照高贵 admin

2018-07-19

有智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谁有烦恼。而言智能破烦恼。如其无者则无所破。善男子。若言智能破烦恼。为到故破不到故破。若不到破者。凡夫众生则应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应破。若初念不破后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则不到。云何说言智能破。若言到与不到 admin

2018-07-19

持诵习已获得智。得智已能善思惟如法而住。善思惟已则得正义。得正义已身心寂静。身心寂已则生喜心。喜心因缘心则得定。因得定故得正知见。正知见已于诸有中心生厌悔。悔诸有故能得解脱。是人无有如是等事。是故名为闻不具足。是人不具如是三事。施亦不具。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是人虽复行于财施为求有故。虽行法施亦不具足。何以故。秘不尽说畏他胜故。是故名为 admin

2018-07-19

宿命通为什么又叫作宿命智?因为这也是一种智,以禅定为支持而发起能知宿命的智;是藉禅定力而经由智的了知发起神通,所以叫作宿命智通。这五千比丘以宿命通,各个看见自己在往昔多劫之中或者是杀父、或者是害母、或者有犯重罪;由于每一个人各自都有过去世所犯的重罪,所以自心之中就对自己无法起信,觉得自己是不可能开悟般若的愚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对于大乘法就无 三摩地

2018-07-19

这个了众生心行,不是证悟之前的佛弟子们所能了知的,所以悟前就无法真的证解般若了!只有证悟如来藏以后才能生起真正的般若智,因此证悟如来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了众生心行”是很多人在《维摩诘经》中曾经读过的,不过,一般法师都会解释说:“如果你把觉知心修行很清净以后,众生在想什么,你就会知道了。”那就叫作依文解义啊!可就免不了三世佛怨 三摩地

2018-07-19

「拈花微笑」是娑婆世界禅宗中脍炙人口的公案,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佛法密意,二千多年来,禅的智流传在人间,开启了世人法身命的明灯,照亮万古长夜。禅学渊源于印度,盛兴在中国。真正的「禅」和「禅思」、「禅定」都没有关系,当佛陀最初开演佛法的时候,当时的小乘人(解脱道修行者–声闻、缘觉众)所注重的是「禅思」,他们信受如来所说的智之语,将所听闻熏习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地,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言;既然没有生死可言,还会有生死疲劳出现吗?根本没有嘛!这是因为你已经转依了祂,而说没有生死可言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