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既有开遮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有智者不会随便对戒法作狭义的定论。--------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八关戒斋包括五戒再加上不歌舞戏笑花鬘著身、不故往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以及不非时食。菩萨们大概都没见过高广大床。也许有人心里想:我有见过哦!我在家俱店里头曾经看到国王尺寸的床铺,真是大啊!但那仍然不是高 admin

2020-06-08

  学就是说: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法门,而得到戒学和定学的那些过程和功德受用,这是属于事相上的、世间的。如果到了实相念佛的地步,证知到空性,也知道什么是不空。空与不空、空与假、有与无,了然分明。这个智已经出现了,就知道空有是不二,这个便是实相,是第一义,这是出世间的。念佛可以俱足事上与理上的。所以,念佛可以俱足三无漏学 admin

2020-06-08

  欲界及色界名为器世间,是由粗硬的物质到微细的物质所形成的世间,是有形色的,可以接触到的,所以称为器世间;而无色界四天没有物质,纯是精神世界,由于还没有离开轮回,不具备出世间智,所以名为世间;合此欲界、色界、无色界,总名为世间。此外,有情之身心也称为世间,这个世间含摄了四圣六凡等十个法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这个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都是由粗糙的物 admin

2020-06-08

  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解脱功德,配合神通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 admin

2020-06-08

  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解脱功德,配合神通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 admin

2020-06-08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跟愿力,所以祂们可以成就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说祂们的功德一样是广大的。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圆满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 admin

2020-06-08

  因为当时非常非常多的修行人,都以苦行作为(求得)解脱的方法,所以佛陀之所以以祂的这个万金之躯,要来经历这些苦行,其实就是要示现、要告诉我们说:苦行是没有办法成就解脱的(而我是经过大家所无法修习的大苦行,然后放弃苦行,藉智才能成佛)!在苦行之后接下来佛陀就真的要进入成佛的最后阶段。在成佛的最后阶段,我们如果略去了祂成佛的时候,所谓的受牧羊女供养的这 admin

2020-06-08

  世尊曾经开示过: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这是能够让众生远离世间有漏法的三无漏学。所以如果能够依止真善知识修学三归五戒、修学十善业道等福德资粮,明了了世间有为法都是杂染有漏的,并且发起了大菩提心,修学适合自己的摄心法门,能够在纷杂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心得决定的真实定力;加上听闻了万法根本—如来藏心—的了义正法,再加上修学了暖、顶、 admin

2020-06-08

  大乘解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在七住开始就已证得,初地的解脱可以取证无余涅盘而不取证,这叫做留惑润生----留一点点的无色界惑,也就是这个一念不生的了知心不把它断除,而润未来的受生爱,这叫做留惑润生。然后修到三地,可以证得灭尽定,成就俱解脱的有余涅盘而不证,一直到六地才证有余涅盘;可是照样跟初地、三地一样,不取证无余涅盘而继续进修,一直到佛地金刚喻定现前 admin

2020-06-08

  因为他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虽然三世的十八界都是无我,但是有一个常住不坏的自心如来、自性弥陀,可以常住不灭而世世重复的生出见闻知觉性,让他可以在出生成长以后,再继续进修佛法,延续上一世的佛道而往上进修,绝不会堕于断灭见之中,此世所修习的一切智,也都会集藏在第八识自心如来之内,来世一定会遇缘而起,不会唐捐其功,也不必畏惧隔阴之迷,所以菩萨由于 admin

2020-06-08

  我们讲完了这样一个单元,我们设定它为自利利他,又说它其实就是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汇集的这样子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这些资粮。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一 admin

2020-06-08

  我们讲完了这样一个单元,我们设定它为自利利他,又说它其实就是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汇集的这样子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这些资粮。经文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要出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一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但您出家以后若是兼受菩萨戒,想求成佛之道的法义,想要成为菩萨而不是想要成为阿罗汉,那么您在戒律及法义上都必须特别注意下列两件事:在大乘法中出家,不该依解脱道的法义作为主要内容而修,应该以佛菩提道的法义作为主要内容而修,所以您在解脱道方面,只要能断除我见、薄贪瞋痴,也就够了!然后就继续依止佛菩提道的法义内容而修&mda admin

2020-06-08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学。增上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admin

2020-06-08

  所以,亲证第八识而能够实践实相忏悔,他能够现量的境界当中观察、安住于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当中,让七转识能够依止于清净实相的第八识而行;能够这样亲见、能够这样证得的人,我们古时候大祖师有说,这样叫作真实的忏悔者。这个就是实相忏悔的总相义理、总相真义。因此,对于菩萨行者来说,第八识如来藏当中的业种的消除,就在这样接近两大无量数劫,也就是三十分之二十三的内 admin

2020-06-08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admin

2020-06-08

  而第七末那识是意识的俱有依,此心处处作主、时时作主,不断的指挥六识心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是恒审思量的心,因此不会与欲、胜解、念、定相应;祂虽然可以触法尘,而与心所相应,但是祂的非常微劣,所以说祂也不会与善十一法相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前五识,前五识本身是无记性,祂会随着意识而通善恶,因此有时造善、有时造恶,不是一切时都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有意识与这 admin

2020-06-08

  这个是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也就是《楞伽经》里面,有这样的一段经文:【(佛告大:)大!菩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余如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是名初菩萨地菩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集善根之所成就。】(《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admin

2020-06-08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