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如果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不是这样看法。……。所以我们应该想到:人生百岁,在无限的时间里,一百岁也只是刹那而已。人也不是到了百年之后才死,你每天晚上合眼蒙胧的时候,那时的你又是谁呢?因此在每天的生活里,对于迷悟、对于生死,都应该有一番警觉才是。》(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44~45)平实云:清朝与蒙古皇室所传承之“佛法”,与藏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是,百颜禅师这一问,究竟有何意旨?究竟有什么严重处?值得洞山拂袖而出,再不入方丈室?且道:百颜禅师意在何处?洞山又意在何处?星云若于此处方才会得,唯能自度,不能度人也!其慧已不堪胜任故。五如百颜禅师明日复又走入僧堂,更要重勘洞山之悟,验明真假,方肯开粥饭留洞山共住,伴同过夏;便问洞山:“昨日问尔:观察使岂不出入?尔闻言便拂袖而出。我且不肯便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你心里面有没有慈悲忍耐的力量?你心里面有没有般若智慧?所谓“六般若蜜、四无量心”,你心里面具备了这许多慈悲喜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自然会形之于外。在纸上谈人我、辩是非,是没有用的,语言文字也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它不是道,不是禅。过去有一个国王……(故事,略之)。所以这种只有语言文字的空欢喜,不是心里的功夫,笔影蘸干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驰求知解义句,即万里乡关去也!珍重!”星云法师举古德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开示“自度度人”之意云:《佛法普遍存在“虚空”之中,佛陀的色身当然也有生老病死,但佛陀的精神慧命、法身,流于大化之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处不在、无处没有。“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0 |
|
禅门宗旨,自古以来,即以亲证如来藏为唯一之标的;由亲证如来藏故,现观如来藏之中道性、现观如来藏之能生能显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故得了知法界体性之真实相;有如是现观之智慧者,方得名为证得般若智慧者。然而星云于本家之临济禅,其实根本未曾稍得了知;竟以世俗宣传之法,以邀令名,后更造作如是世俗言说之《禅诗偈语》,于禅门宗义,其实八竿子亦打不著,竟然亦可名之为临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尔等佛光山四众学人,于此悉当细思,莫遭星云、心定……等人似是而非之佛法名相所遮障,皆当以自己之第八识灵山──自心如来──作为究竟归依处,殷勤修证之,方得发起般若实相智慧也!为助尔等佛光山四众学人,便举德山问话公案,共尔等宣说临济禅:朗州德山宣鉴禅师于澧阳住持弘法三十年,正值唐武宗废黜佛教,乃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逮至大中初年,大中皇帝复兴 | 三摩地 2018-07-20 |
|
是是非非别人嘴中搬来弄去,我何必那么认真?那么计较?所以没有用的人就不会处理环境、处理垃圾,甚至把家里弄得很混乱;有用的人他就会处理是非,解除烦恼,像贪瞋痴慢疑邪见,只要用教里面所谓“戒定慧”,三学四无量心都可以化解的。》(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102~103)平实云:佛光山若要继续维持大格局,依星云自语,可得有包容心,要能容纳别人。如今平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牛头禅师如是境界,却又堕于一切法空之空无见解中,同于今时印顺、星云、心定、昭慧、传道……等人,皆以缘起性空、一切法空之断见论,以如是顽空观念之证解,作为般若之证量。由于认定一切法空即是般若解脱,故认为一法不立即是佛法,一切法皆空即是般若,从此不肯再让人拜以为师(编案:牛头法融禅师见四祖等事,详见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眼》第九十九则&l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星云法师随后又将如是世俗法上之种种事相之观察与应对等事理,加以附会为佛法中开悟、证悟之事理,则有大过也!彼作是说:【其实,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愁云惨雾;一念悟,慧日高悬。正如经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凤梨、葡萄的酸涩,经由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拂,酸涩就可以成为甜蜜的滋味。所以,能把迷的酸涩,经过一些自我的省思、观照,当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平实却不于动转中契入,但只坐中参详体究,所悟与诸祖无二无别,诸人还能会得么?如是著于表相之人,一旦问著,悉以意识觉知体性为真如,无一非野狐眷属;今时如是,古时亦复如是,多有此辈,是故章敬禅师懒于辨正,便对彼僧云是;却招来长庆慧棱禅师批评:“章敬和尚!您的佛法身心何在?”彼僧以为右绕三匝一招,即可走遍天下丛林,遂又来到南泉参访普愿禅师,亦绕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年十七,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唐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乃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密领玄旨。一日师坐次,石头睹之,问曰:“汝在遮里作么?”曰:“一切不为。”石头曰:“恁么即闲坐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头曰:“汝道不为,且不为个什么?”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大乘佛菩提方是般若,二乘菩提非是般若,唯是解脱道,是故不回心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亦不能知大乘菩萨所证之般若智慧;乃至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之粗浅般若智慧––禅宗之破参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大阿罗汉亦不能知之;是故般若绝非唯是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而是函盖解脱道在内之佛菩提道;佛光山之星云法师,实不应以解脱道解释大乘般若,何况彼等 | 三摩地 2018-07-20 |
|
”然而如是佛光山之禅,其实真惨!误会大矣!谓如是之禅,其实与佛光山法脉传承之临济禅,根本搭不著边,同于常见外道,同堕意识心之境界中,何曾会得禅?何曾发起般若智慧?如是成日里自以为“吃饭是禅、睡觉是禅,行住坐卧、搬柴运水,无事不禅。”乃是严重误会禅宗之禅者,完全与禅不相应。复次,星云大师既道:“禅,不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光《石头路滑》页147、148)平实云:这位现代“美丽的小姐”也是霉运当头,遇到了个野狐禅师,教伊一句随他去,心中完全信受的缘故,此后便如是凡事皆“随他去”:悟与不悟且随他去,悟得真假亦不管他,亦是随他去;如是凡事皆随他去,乃至被野狐禅师印证错了也是随他去;犯了大妄语业也不管他,也是随他去;师徒二人俱堕大妄语地狱业时,也准备随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吃饭吃得合味,禅也!睡觉睡得安然,禅也!离开生活,佛法有何用?今日修道者,只重生死,不重生活,实离道远矣!》(佛光《没时间老》页202)星云法师又开示云:《禅,离开不了生活,穿衣吃饭是禅,搬柴运水也是禅,一个人不把生活照顾好,禅安住在什么地方呢?碗不洗、地不扫,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生死怎么能解脱呢?有诗云:“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参 | 三摩地 2018-07-20 |
|
唐宪宗见状便评论云:“法师讲得无穷无尽底经论,只是对鹅湖禅师这一点,尚且不能奈何啊!”禅宗之禅乃是般若智慧,非是世间禅定境界法门,根本无境界、无所得。禅门学人不知,或因被大师所误导故,便多学习,以禅定之修法,寻求一念不生之境界,以之为悟;多以为觉知心一念不生时即是离分别,以为觉知心不触外境时便合经中所说离见闻觉知之真心境界,更有人坐至未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其实只是学得善于使用机锋之方便手段尔,如是手段者,余在禅三精进共修期间,常常使用;然因二○○三年四月禅三时,佛菩萨谓余晚间开示公案太过明白,恐学人悟得太易,般若智慧难以发起,悟后将如同以往所度之人退失信心而致退转不信,是故指示平实:不许讲得过于浅白。然因公案之讲解,既已了知其间所有密意,若欲作保留而故意不说者,以余一向无遮无隐之习性而言,难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光《石头路滑》页17)平实云:星云法师根本不懂唯识学,根本不懂禅,说得如是言语,岂不怕他人见了笑伊?犹自印于书中流通天下,非是智者之心行也!比见坊间多有宣讲唯识之法师居士,将其所宣讲之唯识内容,整理成文字,梓行于天下,以邀“懂得唯识”之令名;殊不知唯识一学,本属增上慧学,乃是地上菩萨之行门,直至等觉地,皆不可丝毫离之;故说此门为增上慧 | 三摩地 2018-07-20 |
|
是故星云、证严、昭慧、传道、性广…等人,都追随印顺法师,不承认极乐世界之实有,说是太阳崇拜思想之转变与净化;亦不承认琉璃世界,说是天界十二星宿崇拜之净化,是故心中不承认弥陀与药师如来之存在,却又不断假藉念佛、三时系念…等而吸取佛教资源,用来佛教而弘印顺之藏密邪法,完全违背佛说“佛出人间”之正理,故说佛光山的“人间佛教&r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智常禅师既有德望可以号召学者,岂容你说粗说细,所以教诫学僧不要停滞在见闻觉知上,禅要割断常情常识,为什么一定要在外境上分别执著而不能照顾当下的自我呢?》(佛光《没时间老》页103)平实云:星云法师此语,乃是野狐之语,乃是断人慧命之语,克勤先师早已预先骂过了,不意九百余年后之今时,星云法师依旧堕在此中,岂只是后知后觉而已?直是不知不觉!南泉斩猫公案,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