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何者无性乘?谓一阐提。大!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何以故?于解脱中不生信心,不入涅槃。大!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菩萨方便作愿︰&lsq admin

2020-06-08

  但是,阿罗汉仍然未知、未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相之中。世尊为了度化阿罗汉们回小向大,继续进修佛菩提道,早已预埋伏笔于四阿含之中,以待后时缘熟而说胜妙之成佛法道。--------《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65集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正圜老师主讲 admin

2020-06-08

  因此较有智者,在第二个中阴身时,因为已经经历了第一个中阴身,知道中阴身仍然是会生灭的,而且第二个中阴身显然功德不如第一个中阴身,那他就知道应该在第二个中阴身灭掉前赶紧去投胎。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家属对于往生者的心态,以及往生后之处理方式,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哭哭啼啼、依依不舍,而让亡者留恋不已;也不可为亡者大肆杀生宴客,这样反而会拖累亡者加重他的 admin

2020-06-08

  然而净秽存乎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德相,只因烦恼执着而不能成佛。”因此在大乘法中只论证量高低,不论在家、出家、男相、女相。譬如《大宝积经》中记载,无畏德女为了消除舍利弗尊者怀疑其是否能转变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说:“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说完,即转女为男,佛为他授记后又现比丘身,最后再回复 admin

2020-06-08

  这六识的自性正是内我所,若佛弟子有智能观行这六种自性都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必定可以自行获取解脱道的初果,不由他闻、不从他证。若至今仍然无法自行证取解脱果,何妨依平实此书诸辑所说法义,如理作意思惟以后,自行现前观察而证取之?--------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六节<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  admin

2020-06-08

  这是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从灭除贪爱、憎、嫉三受来证得心解脱,然后舍离心解脱的受阴而证得解脱,成为四果人而名为已受具足戒。--------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admin

2020-06-08

  按照戒定的不同,可以分为凡夫僧、胜义僧、哑羊僧、无惭愧僧。根据三乘菩提的不同,可以分为声闻僧、缘觉僧、菩萨僧。--------《三皈正受(三皈五戒十善)之一受持三皈依》 admin

2020-06-08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又:所谓吃素,是指不食荤腥。荤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又如诸证灭定者之圣道等流,诸佛菩萨之大悲等流、戒定解脱解脱知见等流,此亦胜善等流。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 admin

2020-06-08

  《大乘无我观》观行即佛:众生闻法,知自身中有佛体性,闻法修学,便作观行;或由定门、或由门,或定兼进而作观行,观察自身菩提本心佛体法身,虽未能证真如本心,而勤修观行,信有自性法体,是名观行即佛。密宗古今活佛法王等,十之在此阶位,禅宗诸祖之错悟者及未悟者亦在此阶位。《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admin

2020-06-08

  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 admin

2020-06-08

  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学,和应修的檀波罗蜜的福德已经圆满,所以修学禅定等法将会很迅速。简单举例来说:譬如说三地要修学四禅八定与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净安静的地方才能用功;初地修布施波罗蜜多圆满,自然就会有那个环境让他用功。又如三地的行门也牵涉到等引、等持、等至,可是你们诸位谁知道什么叫做等 admin

2020-06-08

  这是增上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这个增上学,要地地进修,一直都不断的,直到绝对究竟圆满为止。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响,所以现在成四地心,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随意化现了(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 admin

2020-06-08

  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四地满心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学;从三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三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三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 admin

2020-06-08

  六地的无我观名为似有非有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 admin

2020-06-08

  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 admin

2020-06-08

  《佛教之危机》成佛之道者,其中心思想乃是一切种智之修证;一切种智之修证者,唯在法界万法之根本心—第八识实相心蕴含一切种子之智。世间及出世间之一切法,都因有情之根本心如来藏体,以及藏识中所蕴藏之无量无数种子,故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法,再由此十八界法与如来藏中所含藏之无数种子,辗转而生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由此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故显出种种出世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