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见、闻、觉、识,求得随忆、随觉、随观』,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若复有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释迦世尊入灭后,没有一位大阿罗汉敢自称成佛,因为智相差太遥远了。因此说如来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来心中,如来能说一切法。由此缘故,有智的人应当以至诚心,以精进、殷勤心供养如来生身,供养如来舍利,供养如来形像、如来塔庙。生身是如来应化在人间的有生死法的应身:感应众生得度的因缘而来人间受生化现的肉身。我们现在是百年之寿,如来应现的生身就会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谁说的呢?(有人回答说:月溪法师!)正是已故的香港月溪法师!类似如此的说法,其实都是愚痴人的说法!众生从自己的凡夫境界来看诸佛时,他会觉得佛跟众生没有差别;佛从自己的智境界来看众生的时候:各个都是未来佛。诸佛以自己亲证的境界来看众生,现观一切众生迟早都会成佛,将来终有一天会跟自己没有差别。所以众生看佛:佛是众生;佛看众生:众生是佛。但是众生根 三摩地

2018-07-22

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上平下实菩萨《三拜》《长跪合掌念诵》「祈请大德:慈念○○○(自呼己名),为作三皈依证明师;我依大德故,得受三皈,成三宝,由大德慈愍故!」《顶礼一拜》请圣证明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慈光摄照,哀愍下情,满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目皈依三宝的真义皈依佛:皈依无上正觉、福两足尊。一、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一切诸佛。二、皈依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皈依报身卢舍那佛。皈依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皈依清净法身自性佛,永不皈依一切外道。皈依法:皈依究竟,当成离欲尊。一、皈依三乘通教解脱正道,皈依大乘佛菩提道。二、皈依了义诸经正义,永不随顺外道法教。皈依僧:皈依佛教圣、凡正见僧,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跟愿力,所以祂们可以成就纯一清净的世界,所以说祂们的功德一样是广大的。所以说这个十方薄伽梵,功德难思议,就是讲佛陀的智跟祂的愿力乃至祂能够教导众生的这种功能德用是非常广大、难以思议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三宝里面的第一个佛宝。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典, 三摩地

2018-07-22

然彼等阿罗汉若回心而入大乘别教法中,则唯能入住六住满心位中,要待亲证第八识实相心,发起般若根本智时,方入大乘别教第七住位中;其解脱果固然同于初地满心菩萨,或者俱解脱果同于六地满心菩萨,然其般若智仍在七住位中,距离等觉位实遥;莫道等觉位,欲入初地已极遥远,要须再历几近一大无数劫之后,方得入于初地心位,方能获得初分道种智也。是故不定性之二乘圣人回心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众生常常会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去,可是这不代表说阿弥陀佛祂不知道,因为祂就是有四智圆明,有这个无边的智可以了知如来藏祂的法性是如何运作,所以祂可以成就这样的功德。所以所谓的无量光、无量寿所要表显的,还是一样是我们所说的自性三宝里面的自性佛跟自性法宝。因为这个自性的佛宝跟自性的这个法宝,事实上同样都依于这个如来藏,这个心体的存在而建立的,而且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地不明,宁默终生,紧护身口,尚且不自为标榜,何有立诸异说以邀世名!如是僧宝,人天礼赞,虽不得悟明宗旨,深可景仰;袈裟被身,道统是临,真未来佛!岂可以其今生道业而轻之哉!如幼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见、闻、觉、识,求得随忆、随觉、随观』,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若复有见: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最后又说到了: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那个时间所限,我们这里要直接引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菩萨们如果经常、曾经观赏过正觉讲堂所提供的这一些弘法的影片,应该都耳熟能详的一部相关的经文。在《大 三摩地

2018-07-22

逮得已利心善解脱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 三摩地

2018-07-22

具清淨戒、智、解脫、神通、妙行。我以通力皆悉了知。彼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復如是。知我所有具清淨戒、智、解脫、神通、妙行。舍利弗。汝勿謂今釋迦牟尼佛獨具此通。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我不作是言。唯佛具此神通。我知三世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清淨戒法、智、解脫、神通、妙行,皆悉同等。佛言。舍利弗。如是如是。所有三世諸佛如來正等正覺。皆悉具此神通等法 三摩地

2018-07-22

义者知是义不可宣说。语者说三十七助道之法。义者正知修行诸助道法能证于果。语者说苦集道谛。义者证于灭谛。语者说无明根本乃至生缘老死。义者知无明灭乃至老死灭。语者说助定法。义者明解脱智。语者说贪恚痴。义者解不善根即是解脱。语者脱障碍法。义者得无碍解脱。语者称说三宝无量功德。义者三宝功德离欲法性同无为相。语者说从发心至坐道场。修集庄严德。义者以一念 三摩地

2018-07-22

一、供佛1、上供净水、净香、净花、净果及其他清净食品和物品2、胡跪合掌、念诵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韦陀尊天菩萨(三称)二、赎回上供净水、净花、净果及其他清净食品和物品1、胡跪、双手拈香或花、念诵赎果偈:愿此清静香,赎回供佛物,祈求佛加持,增长诸福,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南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提到:有智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来作布施。那么什么是有智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 三摩地

2018-07-22

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来作布施。那什么是有智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人往往会认为,这个烦恼的起源,是因为在这五项里有所匮乏引起,那么我们就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它们每一样都能够满足,这样不就能远离烦恼了吗?的确,这个看起来,好像是远离烦恼的一种方法!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如果按照佛陀指引的智仔细去思量,就必须要看看,这个烦恼的根源到底来自何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匮乏呢?这个匮乏很显然的,都是因为有了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