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戒及摄根戒,但是这五种戒并不是每人都具足的;所以有人得到一戒,叫作波罗提木叉戒。波罗提木叉叫作别别解脱,有时简称为别解脱戒。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 三摩地

2018-07-21

还有更有穷于毕生的精力用功修行而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对自己生起了小根劣器的想法,而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的境界,那更是不敢奢望了;那也只能私下自怨自艾的,自己慧根浅狭,自己福德不足,自己业障深重啊!所以,对于如何求进佛道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因为这样子的缘故,使得今日我们三乘菩提概说的电视弘法因缘得以成熟。我们为了帮助广大佛法的修 三摩地

2018-07-21

何谓五根,何谓五力呢?五根指的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五力就是依止着五根,也就是依止着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所发起的力量,所以五力又称为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还有慧力。也就是说,信、进、念、定、慧五根,它能够产生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五种修学佛法五种精进的力量,那是因为来自于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还有慧根。所以大乘佛子 三摩地

2018-07-21

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有穷尽毕生精力用功修行,而毫无进展,于己遂生小根劣器想,不敢进求声闻乘的见道,对于大乘贤圣自觉圣智境界更是不敢奢望;只能私下怨叹自己慧根浅狭、福德未具、业障深重;对于 三摩地

2018-07-21

五根、五力——五根即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大乘佛子以闻熏佛法故修学十信,十信满足则生信力,而其信根非因修得,本自有之。以信力生故,仰信诸佛菩萨之解脱及智慧境界,信任自己亦应能修能证,心向往之,精进修学,即与精进根相应;精进根相应故,起四正勤,能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故,依精进根起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了基本的禅定功夫,智慧才得以显现,没有禅定的功夫而讲修学智慧,皆意识思惟枝节,非真实智慧根本。菩萨六度所说的智慧,是指真心本性,即中国禅宗所谓之“禅”,禅是智慧,是般若而非禅定,以上所说即是六度。六度所显扬的,所解释的宗旨都能明白清楚,称为“六度诠旨”。前面所谓之“四谛缘生”是声闻法与缘觉法,“六度诠旨”是 三摩地

2018-07-20

定根慧根,每个人都有,多与少的差别而已。但是,知见,今生要去修学。知见,分两个部份,第一个部份要有定的知见。第二个部份要有第一义的知见。定的知见如果缺乏,就不知道要转折;不知道转折,定力就不能升起。譬如我们讲持名,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然后转为忆佛---无相念佛。定的知见如果不够,他就会排斥:“没有佛号怎么算念佛?不观佛的形像怎么算念佛?”他 三摩地

2018-07-20

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示:下品三生系摄受不谤大乘而造众恶之下劣凡夫,以佛之方便力,使入大乘菩萨位。往生后所得果位在初地以下,以凡夫贤圣杂处故,名凡圣同居土,此是下辈生想。中品三生系阿弥陀佛以方便力,摄受声闻种性之众生。往生彼 三摩地

2018-07-20

至于能否达到理一心的地步,那就要看行者往昔善根慧根、因缘果报,以及是否能排除事障、消除性障而精进修持了。行者修习此一念佛圆通法门而初步成功--即事一心的无相念佛,于将来舍弃报身时,欲往生极乐世界之实报庄严土或方便有余土,随意感应,必得往生(注一);唯除眷恋世间、不舍眷属财物事业,或未与诸佛别愿相应(注八)。若能具备善根福德资粮及方便善巧者,深入修习至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持守三归,在《阿含经》里面有这样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就是在说明归依三宝,能够净信三宝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信根。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 三摩地

2018-07-20

所幸惠明将军宿具慧根,闻而不疑不退,否则将如今世听闻平实明说者之退失而生疑诽谤也!六祖当时为免随后继续有人追上来夺取衣钵、横生枝节,必须迅速了断,是故当时为惠明将军明说了,后来宣讲坛经时,不得不隐覆密意而作了这么一段开示,使得当时及后世多少大禅师死在六祖这一句下!尽在不思善恶之觉知心上广作文章,今时四师悉不能免。千年来之诸方大师尽皆死在句下之后,无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两个禅宗的公案,说明怀海大师对希运的慧根颇为欣赏。离开运祖塔,我们往东行约400米,从乱草丛中钻过去,眼前顿现一倾圯毁坏的巨塔,名“皇叔塔”,是唐宣宗驾崩之后,因他与宜丰黄檗的缘分而为他建的一座纪念性墓塔。塔高约2米,宽1.4米,依稀可见上面刻有佛像和祥兽。但是,塔的上半部完全损毁了。黑黝黝的半截塔身,全部淹没在高大的松林翠竹芭草之中,山坡上到处散堆着刻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宗杲禅师颇具慧根,经过日益领悟,大慧宗杲禅师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精髓。等到大慧宗杲禅师讲佛法时,吸引了京师诸多佛法爱好者,由此大慧宗杲禅师名震京师。公元1126年,时任北宋朝廷丞相一职的吕好问奏明皇上,希望君主能够奖励大慧宗杲禅师对佛学界的贡献。吕好问上奏后,宋徽宗给大慧宗杲禅师赏赐了一件紫衣,并赐号为“佛日大师”。公元1137年,丞相张浚请求大 三摩地

2018-07-19

由此可知大慧被金朝胡人放回之后,并没有在金山与圆悟大师相见过,而是时隔年余之后,才从平江虎丘知道了勤大师的下落,才前往云居山初次相见的,怎会在此之前先于金山相见而当众辱骂勤大师?而且,勤大师在文中不但说是时隔年余才初次于云居山相见,更说大慧是“得得”欢喜之状来见勤大师的,可见大慧根本就没有对勤大师生起过不满之意;是故虎丘后人痴绝法师之言, 三摩地

2018-07-19

修集信念进定慧根。于诸师长恭敬供养常为法利不为食利。菩萨若持十二部经。若读若诵常为众生令得解脱安隐快乐终不自为。何以故。菩萨常修出世间心及出家心无为之心。无诤讼心无垢秽心无系缚心无取着心。无覆盖心无无记心无生死心无疑网心。无贪欲心无嗔恚心无愚痴心。无憍慢心无秽浊心无烦恼心无苦心。无量心广大心虚空心。无心无无心调心不护心。无覆藏心无世间心。常定心常修 admin

2018-07-19

所谓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如是诸根不放逸故而得增长。以增长故深固难拔。以是义故。名为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根深难拔云何于身作决定想。于自身所生决定心。我今此身于未来世定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器。心亦如是不作狭小不作变易。不作声闻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乐心乐生死心。常为众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萨于自身中生决定心。我于来世当为阿耨多罗三 admin

2018-07-19

具足成就如是慧根。于怨亲中心无差别。若闻如来涅槃无常心不忧戚。若闻常住不入涅槃不生欣庆。如是比丘则能庄严娑罗双树。师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舍利弗比丘即其人也。何以故。舍利弗者。善能成就具足如是大智慧故善男子。若有比丘能说众生悉有佛性得金刚身无有边际。常乐我净身心无碍得八自在。如是比丘则能庄严娑罗双树。师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惟有如来即其人也。何 admin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78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