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见既然是三界有情,对于五阴或者四阴之中,加以认取为常恒不坏;我执当然就是三界当中,依着(我见)所执取的那个常恒不坏我,在三界境界当中起了贪爱而生起的执著,这样子执著不舍不肯弃舍,乃至于说有了贪嗔痴慢疑这些的习气,这都是属于我执。我所执呢,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外我所的执著,还有内我所的执著。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 | admin 2020-06-08 |
|
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明知道自己未悟,却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养,甚而为信徒印证;此类增上慢者,慢习深重,而不肯虚心求教已经开悟的人,死后必堕地狱,这是凡夫大师们所应 | admin 2020-06-08 |
|
根本烦恼所说的是: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即五利使,所谓: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如果有人悟得如来藏时,我见等五个恶见就会跟着断除;如果修学声闻法的四念处观成就时,也会跟着断我见等五个恶见;以上所断的烦恼是见道所断的烦恼。但是其余的五个烦恼却是修所断的烦恼,并不是见道时可以断除的。这五种修道所断的烦恼,和恶见等五 | admin 2020-06-08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做五上分结?相对于五下分结而说五上分结,那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以及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 | admin 2020-06-08 |
|
《正法眼藏‐护法集》修所断烦恼主要就是六根本烦恼之前五种--贪瞋痴慢疑。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 | admin 2020-06-08 |
|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着,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无明。佛菩提道者谓:修证法界实相之智慧,即是第二、三转法轮所说之般若也。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 | admin 2020-06-08 |
|
一般证悟的菩萨,若不继续研读佛所说的第三转法轮经典而进修种智,若是悟后生慢而不肯阅读上地菩萨所造的书论的话,就不能了知这些道理。以上所讲的是佛心,是佛地常乐我净究竟涅槃的佛心。《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是齐头式的平等,那就不是真的平等!例如有人辛勤努力,又加上聪明才智,使得许多利益众生的事情都能够顺利成就;有人懈惰怠慢,又没有才智,因此连一件利益众生的事都作不成。这两个人是不是要让他们同样的在佛法的证量上有同样的果证呢?所以齐头式的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依照立足点的平等,凭着个人的努力、才智的胜劣而产生修证上的差别,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再来,如果是一个心多散乱的人,则可以考虑用数息观来对治,让心念初步安止下来不再散乱。除了这五停心观之外呢,其实还有其它许多的对治法门。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 | admin 2020-06-08 |
|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 admin 2020-06-08 |
|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慢慢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 | admin 2020-06-08 |
|
十回向位的如梦观成就了,我性、凡夫性就消除了,就进入性障(贪嗔痴慢疑)永伏如阿罗汉的境界,修证佛菩提道的圣种性与道种性就具足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于一切时、一切处行菩萨道。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具足了,异生性永伏了,发起了菩萨的圣性及道性,就 | admin 2020-06-08 |
|
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悲华经》卷6〈4诸菩萨本授记品〉:「尔时宝海梵志叉手恭敬以偈赞佛。游戏禅定如大梵王光明端严如天帝释舍财布施如转轮王持妙珍宝如主藏臣功德自在如师子王不可倾动如须弥山心不波荡如大海水于罪不罪其心如地除诸烦恼如清净水烧诸结使如火猛焰无诸障阂 &n | admin 2020-06-06 |
|
但是如果说我们从了解内容,再去相关地去了解并且去咨询很多专业人士,是否就可以慢慢使自己对这些的情绪、不安,慢慢地降伏。否则的话,这种不断跟随大环境的焦虑、恐慌,乃至在资讯里面所淆讹所传的害怕、不安,您会不断地出现,这样的话您没有办法帮助别人,甚至没有办法厘清这个淆讹使其安心。所以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资讯,首当应该要真实了解,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还有, | 三摩地 2020-04-12 |
|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彼法师者难得值遇,能受持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见彼法师同见如来无异,如见功德圣地,又如见福德之聚、如见珍宝之积、如见施愿如意摩尼珠、如见法藏、如见救世者,善男子!汝若见彼法师,不得生其轻慢疑虑之心。善男子!恐退失汝菩萨之地,反受沈沦,彼之法师戒行缺犯,而有妻子,大小便利,触污袈裟,无有威仪。」】 (1)请问以上的《大 | admin 2020-04-08 |
|
弟子的菩萨性也慢慢生起,只要有活动一定会出勤;而且是优先,尽量不让其他事情来干扰。偶尔也会接到编译组的工作,但多会持续一段满长的时间,大多是读电子经典,再从中作业。看大量的经典当然是一种享受,只是上面若赶进度,就比较辛苦了。就这样持续地作,虽然色身辛苦,但却也是一种甘美。 参、见道过程与内容 感谢佛、菩萨与导师慈悲,让弟子终于有机会上禅三。 | admin 2020-03-03 |
|
悟达国师坐上宝座后,却生起傲慢的心念,之后膝盖上便开始长出一个人面疮来,长得和人面一模一样,让悟达国师痛苦难忍,遍请名医却都无法医治;后来就前往西蜀山间,寻访那位僧人,僧人带领他到山岩下清泉的溪边清洗,才治愈了人面疮的痼疾。当国师刚要捧清泉水洗人面疮时,人面疮竟然开口说话,说西汉初年朝廷中有两个大臣袁盎和晁错,但两个人意见不合。晁错曾为了某事,建议 | admin 2020-02-21 |
|
波斯匿王听闻以后,立即懊悔责备自己说:唉呀!我被自己的烦恼所烧,怎么对这样的大德生起讥嫌!王听见这件事,慢心就消除了。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凡人处世,尊卑贵贱,贫富苦乐,皆由宿行,而致斯果。】(《贤愚经》卷6)佛陀向波斯匿王说:凡是人处于世间,是能得到尊贵或者是卑贱,或得到的是贫穷的苦或富贵的乐,都是因为要过去世所造的身口意行,看是什么样的身口意行 | admin 2020-02-21 |
|
虽然说因为他的心性娇恣傲慢,导致犯了那个过失,可是他这样的戒德,为什么是殊胜、是妙香呢?因为有顺风香,也有逆风香。也就是,当他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众都恭敬他;可是一旦当他因为烦恼而犯了过失,处在逆境中的时候,那么这样的戒德,仍然会呈现出功德。所以佛陀说他有殊胜之妙香,指的就是尼提过去世出家的时候能够持戒不犯。那么,又向尼提说有上善之法,指的是什么呢?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