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真心是真的有这个心,只不过您在一开始的时候,如果明说这个就是,根本无法相应,就会毁谤,造业下堕地狱!所以必须要熏习正确知见,这样下了许多功夫以后,才会慢慢地想,去怀疑,最后知道了,承当祂真的就是,所以知见要正确,这个开悟是非常地简单,几乎是正确的知见,再去好好思惟参究,便应该就会怀疑了。只不过学人的信心不足,想善知识又还没有到我所住的地方来教授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要有信心,自信参禅能开悟很多人不相信末法时期有人开悟,这也是一种慢心——卑慢。慢心的消除至为重要,龙树菩萨云: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景德传灯录》卷一)。末法时期并非就不能开悟,达摩祖师来东土之前,其师般若多罗三藏对其言:汝所化之方(震旦),获菩提者不可胜数(《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祖师亦曾叮嘱二祖慧可,未来汉地参禅的人潜符密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他就以证得俱解脱的证量提前入涅槃了,他不愿意让那个慢性疾病在身中拖上一年、半年的;他不想医治,干脆提早走了;这样就是除病亦除法,把十八界法也除掉了。可是菩萨不然,因为现观身中既有病者,也有不病者,所以但除其病,不除其法;自己如此,也这样教导众生,为断病本而教导之。菩萨告诉众生:你学我的法,而不要像阿罗汉一样,病重了就想要入涅槃;即使将来有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圆教:圆教义主张所有存在,本来即具足三千诸法,故自本体而言,佛与众生平等无二;然于现象上有迷悟差异,故自实践立场而言,亦宜有修行阶位等次,遂立六即位之说,以令修行者舍离卑下上慢心。另又藉别教五十二位之名,来说明圆教位次,故于十信位之前,增加五品位一科,同时,圆教十住位相当于别教十地位。又圆教菩萨阶位,亦可配于铁轮(十信)、铜轮(十住)、银轮(十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外道见数论《僧论》已破,那个傲慢的婆罗门外道又离去了,还有谁敢出来辩论!世亲法师成为当时沙门权威之一,国王十分欢喜,赏赐世亲法师三万金钱,法师就用那些钱在国内起造三寺,接著就在国内开始弘法。此外,世亲法师又造新论,把《毗伽罗论》三十二品,从头至尾破斥得一无是处,令那个婆罗门上师无法反驳。世亲的大哥无著,乃菩萨种性人,受到弥勒菩萨的启发,就直入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对比自己有势力的名师有所畏惧,不敢出来摧邪显正;这样的人,表示他会对住于同一个层次中的人,以及对下一层次中的众生起慢,因为恐惧和慢是一体的两面。都是因为有我的存在、我的执著在,就一定会有慢,有慢就一定会有恐惧。当初我写《集》正要出版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不要出版,怕我被暗杀,但我还是决定出版。刚出版一个礼拜,刚好桃园县的刘邦友县长全家被灭门,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什么叫做五上分结?相对于五下分结而说五上分结,那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慢的结、以及掉举的结,合并称为一念无明。欲界爱的结,比如说一个菩萨三果,他仍然喜欢住在世间,虽然对于世间的苦乐不贪着,但是世间还有不苦不乐。他还有一个心念,喜欢在欲界里面度众生,这就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缘觉法也是一样,要求三界生死之苦能够解脱而不再受生;但是缘觉辟支佛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他虽然所得的智慧比这个声闻解脱道的智慧还深,可是缘觉辟支佛有个慢心,他的慢心就是说,他希望能够在没有佛世的时候,自己能够因为自己去成就这个缘觉的解脱道,他不愿意在佛世的时候成就解脱道,这是缘觉的慢心;可是他终究还是只求自己的解脱,而不是为了要利益有情。那佛菩提它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菩萨始终胸怀忍辱,没有丝毫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当吕光要率军返国,中途在某山下扎营休息时。鸠摩罗什菩萨说:不可以在此地久留,以免全军将士狼狈不堪,应该赶快把军队迁往高原上。吕光不信鸠摩罗什菩萨的建言,依然故我。当晚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数丈,将士折损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暗自感受到鸠摩罗什菩萨的料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于是他起了憍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编按,津途者,门径之意〕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七宝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知,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既已明示此难可了知之理,今逢导师的《起信论讲记》为众进一步开示大法,开演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有缘佛子承斯般若慧之熏习,应消除个人之性障,累积深厚之福德资粮,速求悟入,以便悟后起修,将来莫因世法种种缘故,起贪瞋痴慢疑而退失,致废失今生往世修习一切道业。后记此世诞生于西印度婆罗门家族,后移居中印度舍卫国婆枳多的马鸣菩萨,上承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在行菩萨道时候,无数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恭敬礼拜,破除自己的骄慢。所以得到无见顶相。(顶成肉髻相,梵名鸟瑟腻,译作肉髻,顶上有肉,隆起为髻形者。亦名无见顶相。以一切有情皆不能见故也。)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不欺骗一切众生,所以得到眉间白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事实上,佛陀纯无所得,所以不会生起贪;而天人未离慢心的缘故,故有所得,有可能会生起瞋的想法;所以不可以说佛身造业,而天人身去受报。说同时有两个有情,彼此有不同的五阴身,却说甲去造业,乙来受报,这是不对的。佛身与天人身虽然都叫作色法,都叫作五阴身,但是佛身与天人身之间,其实是有差异的。例如同一个果报之法,佛所得到的是无所染着的白法,而天人所得到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六者大愿∶若有众生,常生杀命,作屠儿魁脍、畋猎渔捕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佛」义,称之不是一般众生有情,别于一般众生有情,以觉知此实际,以证得此实际故,不称之为小乘阿罗汉,而称之为「佛」,所以「佛」即是非众生义,非一般众生义,非是边见众生所知所解,以生死为苦处而不得出离者之戏论所知所晓所谕,以不知此实际理故,尚是新学,于如来家之富贵,尚且不晓,如何能够与论大乘法义,只有仰信听闻而已,何可慢言大言,以自为知,其实根本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酥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舍利弗瞋恚气残,难陀婬欲气残,必陵伽婆磋慢气残;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时佛从禅起经行,罗睺罗从佛经行,佛问罗睺罗「何以羸瘦?」罗睺罗说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酥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自当知!」佛问罗睺罗:「是众中谁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淨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誓言:「从今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