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论那个信念和想法看起来多么的浓重和庞大,似乎如果不这样世界就即将毁灭,于此,我想伏在耳边轻轻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很紧张、很难受,只是我想告诉你,这个信念或者这段故事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只是关于他或者她的一段你内在的故事而已,它不是那对你张着血盆大口的眼镜蛇,只是一根草绳而已!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你静下心来看看现在, 三摩地

2018-07-22

那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末那就会听到,自己的末那就会了解,它就会改,因为实际上你说这些话,是讲给自己末那所说的。因此,透过这种种的思惟你就可以知道,原来法是可以不断的增上;而且还可以透过如来藏的平等性,从如来藏的观点,一切众生,不管他是中国人、外国人、台湾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人种的差异,大家都是如来藏。你现下观察,你就要去想:&l 三摩地

2018-07-22

那没有关系,你就按照如来的经教、如来的经律,然后乃至于菩萨的大论,将这个三学、经律论三藏,然后将这个戒、定、慧三学的熏习。因为经律论还是你所本,你必须要用知见----正确的知见----来作为基础,所以你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变异行,而不是用嘴巴来说的。那变异行要观察什么?变异行要观察你现在周遭的。你如果不用弥勒菩萨的分法,你可以用自己的分法也可以,不过您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是应当以这一种真正证到真正法的身心这种金刚身心,来破凡夫的骄身,令得涅槃。因为禅定的缘故,破散乱心,不但能够得到更深细的观慧,又能够得到离开五欲的功德;并进一步能够为众生说离开五欲的法,也能够帮众生离开五欲的过患。依照前面五度的福德,加上长时间的熏修般若的正见,般若的正知正见熏修以后,那么亲证实相的因缘当然就会很快成熟。可是一定有人会觉得说 三摩地

2018-07-22

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今世心怀恶毒,杀害生命,就注定自己下一世短寿或多病;你今世具慈悲心,不杀生命,就已经注定自己下一世健康长寿;你今世想尽方法阻碍他人的利益,就注定自己下一世运程多滞;你今世傲自高,卑视他人,就注定自己下一世卑贱的命运;你今世心怀悭吝,不肯施济贫病,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不嗔」可以训练慈心及安忍,「施衣」可为让受寒的众生取得温暖,可培养自己的悲悯心并与对方结下善缘,「爱敬父母、尊重贤圣」可以增长谦卑感恩心,那「涂饰佛塔、扫洒堂宇、扫洒僧地、扫洒佛塔」等业行,为何也可成就「相貌庄严报」呢?大家都有过大扫除后,看到环境焕然一新时,心中顿时会感到很轻安,而打扫佛堂的过程,不仅可近距离瞻仰庄严圣像而思己过外,更可让来参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习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三摩地

2018-07-22

面前一位心仪的异性,在看见她微笑的第一刹那,内心被小小的击中,有一股能量开始自心内向外蔓延,绵绵密密的在悄悄弥漫,在这个过程中,心跳也开始加速。自己的表情逐渐变化,开始向这位异性示好,回以微笑。这种绵密的撒网都在暗地里发生,再进一步,内心的小手就伸出去了,轻轻的触碰、试探,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彼此的扫描和检测,测试彼此能深入交往的程度,因着彼此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愚为了让对此《梵网经》不熟悉之学人们,生起对此经之殊胜了义心境,而特别摘录二段僧肇大师及佛之序文,望读者莫小觑或生轻想于此菩萨戒。(二段序文)1.首先以僧肇大师,为梵网经所作之「梵网经序」,来了解大师是如何对看待《梵网经》之殊胜及重要性:【【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 三摩地

2018-07-22

外道谛听,若从阿修罗终生人中者,当有是相,智者应知:高心我,常喜忿怒,好乐斗诤,挟怨不忘,起增上。其身洪壮,眼白如犬,齿长多露,勇健大力,常乐战阵,亦喜两舌破坏他人,疏齿高心轻蔑他人,所造书论他人虽知语巧微密,亦有智力及烦恼力乐自养身。外道,有如是等无量众相。我今略说如是等相,是名从阿修罗终来生人间,智者能知,非愚所测。外道谛听,若从人终还生人 三摩地

2018-07-22

错误的开示有一位居士说到:「我们这个念头感觉,知觉,等于一股流水,前面一个烙头过去了,不要管,后面一个浪头没有来,没有来,也不去堵住它,也不去欢迎它,它自然来的少了。那么两头水流一齐切开,中间就是空的,就是现空的状态,然后经常把握这个空的境界,全在这个空的境界上。一切神通,一切智慧,都从空中发起。」居士说:「这叫当下即空」,「就是现在这一下现一 三摩地

2018-07-22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心很重,非常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起我、起增上、起大、起邪、起与回诸善根。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 三摩地

2018-07-22

)(二)他送医的快。(悔悟的迟早。)(三)救治的得法与否。(行善的多少,行善的种类与以前所造的恶因之间的关系。)以上这三点都可以决定这一个人是否会招致「恶果」。不过在这儿我要请同学们千万不要误会,我这个比喻是不得已而说的,目的在帮助大家了解因果的真义而已,诸位千万不能钻牛角尖,因为所谓「比喻」并不「等于」事实,祗能说是「相似」而已。佛教的因果说, 三摩地

2018-07-22

比较合乎史实的说法:禅宗可以「锻炼」的方式,让「修学」的有情,可以找到这个「真心」,去了解这个「真心」的总相以及别相,如是个别生起智慧,可以如是的智慧,去阅读二转法轮的《般若经系》的经典,这些经典在阅读的时候,大概的障碍都会很少,时时都可以去「体触」这个「真心」的「清净性」、「无念性」、以及祂所所显现的诸般功德,但是对于这个「真心」的许多作用却是无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人们贪嗔痴、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太多太深,所以不得不用五戒十善来作对治。而且佛不但劝人为善,更教人为善而要不住着于善,要有大公无私的无我精神,方能达到觉悟的目的。这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了。三、不是消极逃世学佛是消极逃世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的身体既是物质,当然还得以物质来维持生活。因此学佛的人要照样穿衣吃饭,照样生产工作,而且应该有一日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于说学佛,即使说你不想要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哪一个世界比较好,那一样,释迦牟尼佛有告诉我们说,西方有一尊佛叫作阿弥陀佛,祂有无量庄严的净土,可以让众生得到生死中的安慰,你可以在那里地修学佛法,你都不用着急;那你自然有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来当你的善知识来摄受你,你不愁佛法中,你没有人可以指引你真正的方向!-----《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1集做人为 三摩地

2018-07-22

地,我的心理压力让我开始怀疑出国的决定是否正确。这是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印记。从教育的开始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在一轮轮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机会。孩童对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聪明的人总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解决任何难题,天才是不用付出太多努力的。天才一旦用功便会有超出常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烦恼有很多的重要的根本的烦恼,譬如说有六个根本烦恼,所谓贪、瞋、痴、、疑、恶见;这六个法在成佛的时候要完全把它灭尽。譬如贪灭尽了,因为它成为无贪的善心;瞋、痴一样最后转变成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所谓的傲,佛陀也没有存在,因为已经对自我存在的这种傲已经灭除了,已经获得实证无我的境界;对于一切的疑惑也因为有了智慧作为抉择,所以全部灭除;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