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说明完痴心所的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后,我们接着说明对修行者影响至深的心所。那到底什么是呢?所谓就是傲的意思,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这就称为。也就是说,对于他人,不管是德学不如自己,或是程度与我相等的,甚至对于德学超过自己的人,我都表现出轻、藐视的态度,这就叫作。然而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过、我、高、卑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三种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如果一个人他没有心,能够愿意相信佛陀的言语,他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他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无想定的意思,是彼此不同的;因为没有心,而且也愿意跟随善知识来学习,这样子他就不会被自己的心高涨所遮蔽了。我们如果说,根据上面所举的这个悲智先生,他所举的这一些文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他对于无想定这三个字,对无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都太了。这类凡夫菩萨,悔恨过后不久又开始放逸了,又开始诽谤、骂辱对方了,这就是假名菩萨。第六种假名菩萨,是对自己生起轻想,心中老是想:我算老几?哪有可能开悟?不可能啦!如果于己身生于轻想,他一定踏不进同修会的大门来。由此看来,诸位好像都有大心,但他们老是想:我没有办法得到无上菩提啦!大乘法的开悟是无上菩提,我这种愚劣的人哪有可能?他心里面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六)延续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您三归五戒之后,如实的四种修,地逐分去证得解脱果,趣向远离生死过咎、趣向于涅槃安乐。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继续下来的话,我们要有自利利他的行为,所以这里经文说“是名优婆塞自利利他”。这个标题我们把它设为“自利利他”,其实它所说的内容就是四种法要,或是所谓四预流支。四种法要,这是引用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明明知道自己未悟,却以悟者身分接受檀越供养,甚而为信徒印证;此类增上者,习深重,而不肯虚心求教已经开悟的人,死后必堕地狱,这是凡夫大师们所应 三摩地

2018-07-22

熏习当然是先要有一个能够受熏持种的如来藏,依于七转识——特别是依于能够修戒定慧的意识,来成就我们的染污心种地被汰换成清净的心种;这样的修行就是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行,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业,让我们身口意业落谢成为的种子,能够让如来藏中的烦恼业障这些种子能够逐渐的清净。若修善时,就是等于除了刚刚的欲施、供养三宝、坐禅,还有读经、供养父母其他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达摩祖师的开示:“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而下定决心之后,也必须要能够坚持下去,才不会产生进进退退的现象,而始终无法成就,因此这是大家所要特别留意的。另一方面,受戒的目的,除了为自己想要成就佛道之外,最主要的也是为了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大家之所以选择佛菩提道,而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有一类阿修罗,类似天人,但傲无礼,常与天人征战。又有一类阿修罗生活在海底,容貌可怖,这是畜生道中的阿修罗。阿修罗虽也有听闻佛法者,但难以生起深信。生为阿修罗者,多是生前以傲心造作小善小恶者(下品十善)的众生,如《佛说业报差别经》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一者,身行微恶业;二者,口行微恶业;三者,意行微恶业;四者,骄;五者,我;六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都太了。这类凡夫菩萨,悔恨过后不久又开始放逸了,又开始诽谤、骂辱对方了,这就是假名菩萨。第六种假名菩萨,是对自己生起轻想,心中老是想:我算老几?哪有可能开悟?不可能啦!如果于己身生于轻想,他一定踏不进同修会的大门来。由此看来,诸位好像都有大心,但他们老是想:我没有办法得到无上菩提啦!大乘法的开悟是无上菩提,我这种愚劣的人哪有可能?他心里面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那它具体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像《大般涅槃经》中这样说:烦恼障者: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不如、增上、我、邪、憍,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憙睡,欠呿不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显示佛陀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并不是后来才的。华严时的教法显示了佛法的大富大贵,并不是像二乘佛法那样子将灭止生,那样的贫穷的佛法;也显示出世尊从无量劫以来修行所累积不可思议的这些大福德,佛陀实为三界中福德与智慧皆具足的教主,是阿罗汉们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在《涅槃经》上说到,佛陀的出世就像阳光升起,它能够赶走了整夜的黑暗;所以,佛陀 三摩地

2018-07-22

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烦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即是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无明。(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1,佛教正觉同修会。)声闻法中之一切初果人,皆于四威仪中而作现观,亲自察知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2

十回向位的如梦观成就了,我性、凡夫性就消除了,就进入性障(贪嗔痴疑)永伏如阿罗汉的境界,修证佛菩提道的圣种性与道种性就具足了,以后凡有所作,都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于一切时、一切处行菩萨道。这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的修行具足了,异生性永伏了,发起了菩萨的圣性及道性,就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之;这样子的境界而精进修学,那这样子的话,就逐渐的与精进根相应了。也就是说,我们透过本来已经具足的信根,那信根为什么我们说信根 三摩地

2018-07-22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心很重,非常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起我、起增上、起大、起邪、起与回诸善根。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举“毕陵尊者尚”来说明。毕陵尊者在佛世是个大阿罗汉,有一天要过恒河,可是恒河湍急无法过去,佛又告诫不能示现神通,只好看恒河神到底是谁;结果一看,“原来是他啊!”就跟恒河神讲:“小婢!小婢!我要过河,把河分开。”恒河神一听到有人叫他,所以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阿罗汉,怎么可以怠!所以就把恒河分开了,让毕陵尊者过去。 三摩地

2018-07-22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心很重,非常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起我、起增上、起大、起邪、起与回诸善根。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 三摩地

2018-07-22

四果所断五上分结,即是欲界爱的结、色界爱的结、无色界爱的结、结、掉举结。结,谓于任何境界不于众生起,名为结永断。断掉举之结谓于三界之微细掉举,悉令永断。如是五结永断故,名为阿罗汉、世间应供、杀贼、应仪。此是解脱道断结证果之次第。第三章解脱道的两种涅槃定性声闻缘觉证得解脱果,断尽一切烦恼,舍报后必入涅槃。解脱道的涅槃有二种:有余依涅槃、无余依 三摩地

2018-07-22

在经典中,许多二乘之增上人,一方面以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阿罗汉,也是解脱者,所以同其都是阿罗汉,所以虽有佛陀之无量神通力,但是对于佛陀之解脱道果成就,以为和其解脱道果,无有高下之别,以无余涅盘为诸法之实际,所以以为趋于入灭即是究竟法,所以即此解脱,便说是无上解脱,毕此一期生死,佛陀同证解脱果,所以对于佛陀是以阿罗汉视之,何有更多之尊敬之意!9.二乘 三摩地

2018-07-22

最后断五种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我、无明」,成为四果阿罗汉。二乘人证四果得解脱,舍寿入无余涅盘,但是又害怕灭尽蕴处界全部,入无余涅盘而成断灭空,因此佛在《阿含经》、《大众部阿笈摩》中,说有「根本识」仍存;《上座部》中说有「有分识」,《化地部》中说有「穷生死蕴」,《一切有部增一阿含》中说有「爱、乐、欣、喜等四阿赖耶」仍然存在而常住不变,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