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对于财,我们必须要慢慢地减损对它的攀缘、执着,乃至五戒里面有邪淫戒,比丘、比丘尼里面相关于邪淫的部分,乃至于出家人也没有正淫,出家人所有的淫,都是归于这一个邪淫戒,是断头罪的。不贪色才能够遵守这个邪淫戒,那财色名食睡,您不能贪财、您不能贪色,乃至于您不能贪名。身为出家众,你不能大妄语,你不能未得言得、未证曰证。你没有证初果、你没有证阿罗汉,你说我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回过头来自己再慢慢地想:“刚刚我心里的起伏这么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的原因?”也甚至可以想一下:“我这么生气,那是因为我刚刚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是说,我的身体是有什么地方是不舒服的;或者是说,我昨天是不是没有睡好。”或者,我们来看别人在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末那就会听到,自己的末那就会了解,它就会慢慢改,因为实际上你说这些话,是讲给自己末那所说的。因此,透过这种种的思惟你就可以知道,原来法是可以不断的增上;而且还可以透过如来藏的平等性,从如来藏的观点,一切众生,不管他是中国人、外国人、人、日本人、美国人,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人种的差异,大家都是如来藏。你现下观察,你就要去想: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情如果说,他沾上了恶习气,长养恶念,他要怎么样消除呢?他一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脱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断除这些恶习恶念。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真正的慈悲心与同理心对待众生,那也是一种次法!当然真正要帮助众生不容易,因为每个众生基本上都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先不谈太深细的烦恼,我们及众生就有很多我所执的烦恼,为了这个我而要养活自己就有许多的烦恼,乃至为了健康及家庭感情等烦恼!烦恼的范围深细又广,需要累积很多的福德与智慧才能慢慢解除!而要让自己越来越解脱与快乐,真的还是要累积很多福德与智慧,还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藉由意识去说服意根这个事实。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以及五上分结,五上分结第一个就是色界爱,虽然没有了欲界杂染粗重的贪爱,但是上妙的五欲还是会取着,而受到色界爱的烦恼系缚;第二个是无色界爱的结,虽然没有色质,但是取着四空禅定的欲乐境界,对于受、想等法不能舍离,受到无色界禅定境界的爱惑系缚;再来是掉结,就是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心里面产生了散动,而退失了色界、无色界的禅定的这种烦恼;第四个慢结,就是指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性,习性的内容不外贪、瞋、痴、慢、疑这五种,而习性是生生世世所熏习成为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产生一种势力,遇缘就不由自主的造作而形成业力。所以简单的说──习性、惯性,就是业。人累劫来的习性根深柢固,一切身口意行都被牵着走,除非修学,修习动中定,否则一般人几乎察觉不到自己落在习性的窠臼中。学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改变习性,但也非一蹴可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思惑其实就是我执,也就是贪、瞋、痴、慢、疑;因为比较难断,所以称为五钝使。所以无始无明是所知障,一念无明是烦恼障。断尽一念无明,可以让众生出离三界;但是无始无明并不障碍众生出离三界,只障碍众生成佛。所以阿罗汉不曾打破无始无明,只能出离三界的生死,他只是断掉一念无明而已。如果能亲证如来藏,一定会打破无始无明;在打破无始无明的同时,就会一并断除一念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粗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是故我慢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本事经》卷1。从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说,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我慢所生,从我慢所长,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那么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我慢给断了,你的生死大事就了了。那么我们再来看,我慢跟我见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等待机会,念佛就可以往生,为什么一定要受三归五戒呢?所以世间有种种不如理的作意,对于佛法总是有一种轻慢,不是那么庄严信受,不愿意全心来投入。虽然佛摄众有无量无边的方便因缘,但对于信根无法建立的话,他将来信力是没办法增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他真正如实受菩萨戒,他也很困难。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地步,也就是在六 | 三摩地 2018-07-23 |
|
虽然我们不是要急著修四禅八定(尚未开悟者若先得初禅或二禅的善根,容易起慢心而障碍菩萨道),但是修学欲界定,从此入手也是容易得定的方法。于日常生活当中慢慢熏习,从闻香不执著其香,嗅臭不厌恶其臭,粗茶淡饭不执著其味;所谓不执著并非没有感觉或不分别,而是说顺心境时心中不喜也不贪,违心境时心中不瞋也不厌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所谓喜或不喜。如此不断的熏习,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一个懂得依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一定常对于自身智慧之不足而深感惭愧,且一定会谨遵佛诫,绝不会轻贱般若之体──阿赖耶识,也不敢稍稍轻慢于活我法身慧命之恩师。更不会如2003年退转于阿赖耶识的人,轻贱禅三所发起的般若实相智之功德而说出「般若实相智可以从观看Discovery中获得」之痴话。诚然,对悟后依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来说,Discovery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说明完痴心所的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后,我们接着说明对修行者影响至深的慢心所。那到底什么是慢呢?所谓慢就是傲慢的意思,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这就称为慢。也就是说,对于他人,不管是德学不如自己,或是程度与我相等的,甚至对于德学超过自己的人,我都表现出轻慢、藐视的态度,这就叫作慢。然而慢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回过头来自己再慢慢地想:刚刚我心里的起伏这么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的原因?也甚至可以想一下:我这么生气,那是因为我刚刚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是说,我的身体是有什么地方是不舒服的;或者是说,我昨天是不是没有睡好。或者,我们来看别人在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冤枉;或者是,他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着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槃。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着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槃。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意根有四种根本烦恼——痴、见、慢、爱,而且很深沉潜藏着,祂与习气有关,众生很难发现到,所以菩萨在第二大阿僧祇劫才开始断除意根的习气种子随眠。虽然祂无始劫以来与如来藏在一起,仍然是可灭之法,于阿罗汉入无余涅盘时,愿意自我消失,愿意灭尽自己的五阴十八界,不再三界现身意,跟着意识一起消失;所以说意根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综合上面所说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亦即是在思维上远离一切贪、瞋、痴、慢、疑等烦恼,而保持心理上的纯正;这种无贪、无瞋、无害之心的纯正意志,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正语、正业和正命。三正语:是指正确的、如法的语言。主要是针对三业中的语业而说。经典上语业有四种——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妄语就是虚伪不实的谎话,绮语就是轻佻的话、有挑逗性的话;两舌是挑拨离间,破坏他人感情或从中谋取利益 | 三摩地 2018-07-23 |